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可是他后悔吗,他要改变心意,进城去找舅舅吗,不!看着这个一片漆黑摇摇欲坠的家,还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奶奶,以及母亲妹妹,他知道,一旦他离开这个家,这个家就彻底地不存在了!

寄人篱下的生活,哪有自己当家作主来得强!再说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家的狗窝,我命由我不由天。什么事都是人干出来的!

陈文志垂在身侧的两只手紧紧握成拳,在心底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加油。

李翠仙无意抬头间,才看到小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来了,看到他站在门口沉思,如同一根木头,便知道肯定没什么好消息。

她从嘴角挤出一丝微笑,立马站起身,拿着一个煮熟的土豆走到文志面前塞到他手里,又牵着他的手,坐到桌子旁边,对他安慰道:“我之前就告诉你,梅师傅收徒弟很古怪,这十里八外,都想拜他为师,拿着厚礼进门的很多都排不上号,我们家那么穷,你爹又过世了,孤儿寡母的,谁会看得起我们?唉,文志,我们还是合计合计,带着你和妹妹进城吧。”

从坟地回来,面对着空落落的家,李翠仙就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情,在生存面前,一切都是浮云,继续留守陈家村,她估计一家人都会活活饿死!如果舍下面子,带着孩子进城回娘家,死掉的只有孩子奶奶。

刚才在家,孩子奶奶也一直劝她进城回娘家。毕竟,在如刀的现实面前,死全家,还是死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人,连老人自身也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现在得知小儿子拜师失败了,她进城的想法又浮现心头,陈文志听到母亲这么说,立马飞快地看了一眼泪水涟涟的奶奶,对母亲说道:“娘,我们进城,奶奶怎么办,这个家怎么办?”

李翠仙抹了一把眼泪,哽咽道:“我们先进城,等安置好了,我再来接奶奶。”其实只是安慰文志的空话,娘家能养活他们娘四个就不错了,哪怕顾念陈儒的母亲,她大哥并不是一个大方好说话的人。

“不行,奶奶会死的!”陈文志猛地站了起来,手上的土豆也没心思吃了,他大声道,“娘,我今天没有成功。但我不会放弃!从明天起,我就开始一边种地一边等梅师傅回来,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梅师傅一定会收我为徒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金石声。

听到儿子坚定的话语,李翠仙都呆住了,她诧异地问道:“你怎么等?”

陈文志已经理好了自己的思路,对李翠仙微微一笑说道:“娘,我已经想好了,咱村的村口,有两亩荒地,听说陈二狗到城里参加什么义和团了,他家里没人了,地也没人要了,我去把那些地开荒,种点土豆红薯南瓜什么的,一边种地一边等师傅,村口只有那一处,回村的人必经过那个地方,我天天去那里守着,肯定能等到师傅回村的,他的家在这里,他不可能不回来!”

李翠仙越听越震惊,眼睛睁得铜铃大,她对小儿子问道:“那你要等多久,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吗?”

“这些年来,村里人出门在外,过春节的时候,再远也要回来的,我相信师傅到了快过春节时就会回来的。”

李翠仙又是一呆,万万没想到,小儿子不但比同龄人成熟,而且还特别聪明有想法。

“那你不怕白等吗?你就算等到他,咱们家没有钱,你爹又过世了,一个壮劳力都没有,他多半不会收你为徒的。”

“娘,事在人为,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陈文志给了母亲一个充满希望的笑容。

李翠仙想了想,便沉默了,她好像刚刚认识这个小儿子,相公过世之后,仿佛一夜之间,这个小儿子就长大了,他有主见有想法,坚强乐观,积极上进。

“娘,你不说话,你就是同意了吧?”

李翠仙点点头。

“娘,进城的事,如果你想带妹妹进城,我不拦着你,我要留在这里学木雕陪奶奶。”

“不,我也不进城了,之前是娘想的不对,娘是个女人,想法总是变来变去的,没个主见。”

“那么娘,进城找舅舅的事,以后这些话就不要再提了,从此后,咱们家就在这个陈家村安安心心过日子,苦虽然苦了点,但是我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一个人只要勤快肯吃苦,总不会饿死的!”

李翠仙看着一夜之间长大的儿子,她仿佛觉得他个子长高了,肩膀变得厚实了,她再次点了点头。

陈文志笑了,拿着手上的煮土豆咬了一口,他发誓要尽快让一家人吃上白米饭,还有大块大块又肥又香的五花肉!

陈艺志在陈家村等了一天又一天,他望穿秋水,既没有等来庞大哥和妹妹的人影,也没有等来楼家月和三个孩子的消息。

他想着这样的等待在他小时候也有过,那就是等师父。

那一年,他只有八岁,因为家境清贫,从小营养不良,个头也比同年龄的孩子要矮一些,大概只有一米三,看上去像只有七岁左右,但是他的心理年龄却远超他的实际年龄,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陈家,因为陈儒是一个书呆,除了念圣贤书就是念圣贤书,地里的活压根不感兴趣,为了一家人有饭吃,他逼着自己下地去干活,但是同样的地,笨手笨脚的他收成只有别人家的三成,这也是陈家一直那么穷苦的原因。

庄稼人如果能务得一手好庄稼,肯在地里下力气,那么就算给地主当长工,吃饱饭肯定不成问题的,只是吃好一点歹一点的差别。然而,陈秀才却是陈家村最笨的庄稼人,在他手里,庄稼能活着已经是万幸了,他如同归隐的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到了收成时,却是“草盛豆苗稀。“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让一个秀才去种地,就好像让一个卖劳力的去做文字工作,把人参当萝卜煮,既痛苦又不出成果。

陈文昌呢,也如他父亲一样,两个人是同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只爱念书,不爱干农活,也不擅长做农活。

李翠仙是城里大户人家的小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锦衣玉食的长大,何曾干过粗活,再加上,她小时候被缠过脚,一双三寸金莲,在家里做点家务活都已经累得脚痛,因此,经常在地里干不到几分钟就眼前发黑,天旋地转,无奈之下,只能回家休息。特别是在她生了三个孩子之后,这身体一年比一年差,陈家老小都不敢让她下地干活了。

所以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文志,心疼母亲,从小就练就了一手好农活。村里其它八岁的孩子还在穿开膛裤,开泥巴呢,他已经成为了陈家的主劳力,壮劳力。

这一天清晨,吃了一碗粥,外加一个红薯,陈文志就扛着锄头下地干活去了。

李翠仙坚持要陪他一起劳作,可刚出家门,被外面日头一晒,就天旋地转,摔倒在自家门口,她本来身子骨就弱,如同温室中的花朵经过了几十年的风雨摧残,已经快要零落了,再加上还没有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所以根本无法劳动。

大匠宗师》小说在线阅读_第43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野少年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大匠宗师第43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