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皇五帝过后,就没有人这种妄图成为圣明之君的疯子了。
发动内阁廷议,迁徙流民,建设大同和天津,实施新政,缩小直隶和西北的差异,鲸吞蛇吸,同化朝廷,这个年轻人好大的志向。
而他周延儒,也在为挽救名臣,为留下一颗平定乱世的种子而奔走求告。
殊途同归,大家的方式不同。然而目的却是一致的,那就是让这个国家不要继续乱下去。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李栋的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而周延儒的天下是读书人的天下。
周延儒压下纷杂的心绪,目光复杂地盯着李栋,良久,叹道:“想要变法,改变朝廷是件大事,做大事就必须有突破口,你和陛下的选择都没有错,大同和天津,都是良好的突破口,可见你跟陛下都是有心让国家富强起来的。但是还需要政令的配合,这件事情陛下独裁是不行的,必须有官员的配合,政令不通,诸事弗为。老夫可以提请内阁廷议,可是内阁发动廷议,但是内阁没有决定权,而且大臣们哪里也不好说话,最终还有司礼监,那群太监们嘴里的肉也不。”
“你们在这件事情让步了,陛下哪里定然也不会不松口的。”
周延儒哂然一笑,惭愧的摇摇头说道:“如果不是乱世,你跟陛下定然会成为绝佳的搭档,老夫纵横宦海多年,却没有想到,让你跟陛下一唱一和给骗了,原来洪大人只是个局,新政的实施才是真,老夫真的老了啊。”
李栋笑道:“小子哪里有老大人说的那么复杂,我只知道新政对天下人有好处,所以必须要迈出第一步,至于反对的人终究是要扫掉的。”
周延儒盯着李栋,半响忽然说道:“你跟陛下的合作瞒不住天下人的,恐怕此事过后,天下的读书人会视你如仇寇的。”
李栋倒也坦然,闻声笑道:“读书人?我好怕怕,蛀虫们代表不了读书人,我也不会惧怕他们,我感觉这一次比起我带兵扫荡了一次京城要好很多多啊,您说不是吗?”
周延儒大笑,然后向李栋告辞。
今晚不虚此行,直到周延儒上了官轿,仍见李栋一脸和煦的笑容站在门口相送,周延儒满足地叹了口气。
百年以后,青史所书治世名臣岂止一个洪承畴?
老狐狸和小狐狸达成了默契,剩下的事情自然由二人通力合作完成。
周延儒要救,新区也要建设,二人各自分了工,周延儒一生谈过无数次政治交易,这一次他做得最愉悦。
到底是混迹朝堂多年的老狐狸,凭心而论,周延儒做事比李栋老辣多了。
他没有直接在内阁提起廷议,关于建设天津和天津一事,他更是一字未提,仿佛从未听说。
第二天早朝,精气神超过大臣们四五倍的崇祯坐在龙椅上的时候,认真的听着大臣们的工作汇报的时候。
一位叫做孙甘的侍郎突然站出朝班,向崇祯汇报了京师如今混乱的现状。
经过战乱,朝廷经过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发现京师如今有人口十二万五千多湖,人口五十余万,要是算上军队超过七十万,但是每日运送来的各种物资,却明显不够京师使用的,如今南方灾害严重,朝堂的粮食等物资严重不足。
崇祯何等人也,每天就盘算着变法呢。这里嘴炮一开始,崇祯就知道要来了,赶快提起精神,生怕错过一点重要的东西。
崇祯刚听出一点意思,有一名给事中站出来奏曰,大明京师经过新政,经济恢复很快,各国的买卖汇聚在京师,各地的商人也汇聚在京师……
给事中刚说完,又有大臣出班补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
崇祯既然敢变法,背后自然有人出主意,这一听明白了,这些人是想办法解决京师的贸易逆差问题。
既然京师所需要的东西满足不了,那么就得想办法。
崇祯给李栋和周延儒投过去赞赏的眼神。却一直没有说什么,他第一次感觉到作为君王的快感,那种政治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是何等的快意。
争吵了半天,终于有一名叫做童查的御史站出来,目光扫视了群臣一眼,然后小心翼翼的说道:“既然京师的元气恢复,直隶一代所需要的物资太多,我们为什么不为京师专门建立两座城池来支持京师,比如在天津,我们可以囤积在江南和海外的物资,在大同囤积西北对于朝廷恢复建设支援的物资,用着两座城池做中转站,提供必要的政策和基础建设,这样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满殿寂静,落针可闻。
下午,内阁正式将此事列入廷议。
紫禁城又来了恶客。
恶客姓李,貌似君子。
今天的好心情从见到李栋开始就去掉了不少,可见李栋还有一个功能,让快乐的人突然不快乐。
崇祯今天牙疼,也不知是不是见到李栋后犯的病,右脸颊肿得老高,崇祯一手捂着肿起的腮帮子,一边使劲瞪李栋,目光愤恨,表情狰狞,也不知是疼的还是气的,外人见了说不准还以为李栋进门扇过陛下一个耳光。
反正李栋连造反都敢,打皇帝两巴掌有什么难度。
哎哟哎哟呻吟了半晌,身旁侍侯的小宦官急忙从一个暗红色的铜桶里取出一块冰,小心翼翼地送进崇祯嘴里,崇祯含着冰没过一会儿,牙疼总算稍有缓解。
愤怒地重重一哼,崇祯很不客气道:“你怎么来了,坏了我的大好心情。”
李栋上下打量崇祯好一阵,这才缓缓道:“我不来谁帮助您变法啊。”
崇祯的牙更疼了,捂着腮帮子痛得倒吸口凉气,看着李栋那一副讨厌的样子,崇祯恨不得生生捏碎他,这种感觉强烈得超过了他对钱财的喜爱。
“是我拿住了他们的痛楚,你什么都没来,你还好意思来占便宜。”崇祯嘿嘿冷笑。
与李栋之间的仇恨相比,崇祯更讨厌李栋那张嘴,嘴皮子一翻,冒出一两句话能把人活活气死,偏偏崇祯又没那么好的口才跟他斗。
李栋进了紫禁城如同闲庭信步,也不跟崇祯见外,自己主动找了张椅子坐下,还朝外面惊疑不定的小宦官招了招手:“眼睛瞎了?没见贵客****吗?连杯茶都没有,心情本公将你送到军队,看你这小白脸就来气。”
小宦官吓得一激灵,求助地看向崇祯,崇祯不清楚今日李栋的来意,只好阴沉着脸轻轻点头,小宦官逃命似的飞快跑远。
“公爷好大的威风呀,不过你跑到我这里耍威风是不是有些过分了,你真的以为我死了吗?”崇祯阴恻恻道。
李栋笑道:“陛下,你这日理万机的,天天那么大火气可不好,今天白天你不是还没事吗?”
崇祯一楞,接着重重一哼,却也不再说什么。
毕竟是大明皇帝陛下,崇祯早已养出了涵养气度,心中再有仇恨也不会做些小肚鸡肠的事让人挑礼。
没过多久,小宦官给李栋奉上了一盏香茗。李栋揭开盏盖,一股淡淡的茶香充盈满室。
“好茶。”李栋笑赞道。
崇祯哼道:“这是雨前龙井贡茶,你要是忠心于朝廷,全都给你又何妨。”
话说到一半,抬眼看到李栋似笑非笑的表情,崇祯忽然一凛,顿时住了嘴,老脸却渐渐浮上羞恼之色。
做皇帝做到自己这份上,真的该去祖宗面前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