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了宫门,就遇到在外面等待的曹化淳,才刚刚离开了一阵子,曹化淳就在外面等着自己,多半是有重要的事情发生。
果不其然,听曹化淳在崇祯耳边说道:“孔有德、李九成、耿忠明三人因为反叛,被李栋与孙元化联手诛杀,从逆也没有放过。”
听了这话之后,崇祯眼眉一挑,露出了一股浓烈的杀意。
对曹化淳问道:“这么说,如今山东的兵爷交给李栋了,这个孙元化是干什么吃的,他李栋说孔有德几人是反叛就是反叛吗?这个孔有德将朕的密旨当做耳旁风,这李栋是什么无耻之人,他怎么就不知道防范呢。”
曹化淳道:“陛下误会了,长安候虽然带领了山东的兵事,但是却并没有将自己手下任何人安插到队伍中去,自己还替孙大人负担了一部分银子,不过有一件事情,奴才不得不说,这李栋竟然安排了一些西洋人做了官员,这么多年了,咱大明朝还是第一次出了西洋人帮咱们带兵的稀罕事情。”
崇祯听了有些疑惑:“莫非这李栋真的是实心实意的帮助自己,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就不见了,北京这件事情,两个人关系已经到了极其恶劣的情况,李栋之所以出兵还是自己的大义的名分在这里,他不得不勤王救驾罢了。至于任用西洋人为将,崇祯却并没有那么不舒服,毕竟当年盛唐时期,任用番邦的将领也不在少数,在崇祯看来这是好事啊,这彰显大明上国的威严。”
崇祯看了看曹化淳说道:“从内帑里拨点银子给孙大人,别让他花李栋的银子,实在不行,厘金他也可以调拨,花李栋的钱到时候养的是谁的兵。”
那曹化淳道:“陛下,内帑中不是没有银子了吗?”
崇祯笑着说道:“辅国公跟着李栋一起犯上作乱,被朕抄家,你猜朕搜出了多少银子?”
“奴才不知。”曹化淳赶忙低下头,心里暗道:“崇祯这事情做得可真不地道,人家辅国公明明是被胁迫的,崇祯非要说人家参与作乱,无非就是看上了人家的银子,整的不少大户人家担惊受怕。”
崇祯说道:“这辅国公真的有钱啊,连带金银器熔化之后,朕总计收货白银二百二十万两,更有玉玩书画无数,你看看朕这臣子都多有钱,上一次见朕的时候还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就怕朕跟他借钱,别说他这犯上作乱的罪名,就是这欺君的罪名也不是能饶恕的。”
“是是。”曹化淳知道不能违背崇祯的意图,连忙称赞。
“不过杨大人的折子是要花不少银子的,陛下最好还是省着点花。”曹化淳提心了一句。
杨嗣昌一句话要为崇祯练精兵十四万,这十四万都要像神机营那样的精兵,这下子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
当年将杨鹤从陕西流放,崇祯便记住了这个叫做杨嗣昌的年轻人,而杨嗣昌也因为一道愿意替父亲承受责罚的折子,而平步青云。
在加上杨嗣昌本身是一个懂兵事的,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兵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了,他刚刚入阁就向崇祯呈上了四正六隅十面之网的折子,别人大多数都是反对的,大臣们知道如今的大明朝已经苦不堪言了,哪里来的那么多金银做这种练兵的事情,当年戚继光在的时候都没有练兵,更不要说他了。
但是崇祯不知道着了什么魔,竟然同意了,还抄了辅国公的家,这下子可真有钱了。
这杨嗣昌也是从地方上来的大臣,对于地方军户的腐烂不堪重用,边军的跋扈他都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认为国家如果想平乱,就需要重新练精兵,从而充实中央的军事力量,来保障中央对地方的威慑,进一步保障中央对地方的政令上的畅通。
杨嗣昌认为,自己虽然年轻,但是自己从地方磨练的时间已经非常久了,对于大明朝的情况比谁都清楚,大明朝现在最大的病患,就是闯贼,闯贼不灭,大明朝很可能就完在他们手里,鞑子虽然强,但是他们毕竟人少,而且经受了长安候多次打击,实力造就不如从前了。
这也是为什么多尔衮这一次来抢劫,却并没有让崇祯感到特别紧张的原因。
杨嗣昌在河南担任副使,右参政整顿防务,练兵有功,后来任御史永平巡抚的时候,更是因为抵抗鞑子用功,授兵部侍郎先,后来更是风步青云,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一下子成了洪承畴和卢象升的上司。
杨嗣昌上任之后,采取恩威并施的办法,整顿京城附近的军队,赏罚分明,对那些吃空额的军官严厉处罚,并以神机营为样板,大量大奖火器部队,虽然火器暂时不充足,但是却开始借调神机营的火器训练,等到有充足的火器立刻装备。
被崇祯赞赏为吾之子房。
杨嗣昌认为经历过辽东大凌河之战以后,黄台吉的力量被严重削弱,而陕西如今偏于一隅之地,李栋爱慕金银,但是陕西却并不是真正的富饶之地,此时正是大明朝崇祯振作,消灭闯贼的大好时机。
他不止一次在奏折上说,如今边患已经不是主要矛盾,陕西也没有表现出更大的志向,正是陛下休整内患的大好时机,只要大明朝能够彻底消灭闯贼,那么大明朝将会从疲于应对你各种不断的麻烦,而变为有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应对鞑子和陕西,甚至重新回到万历时候的状态。
不过如今这大好时机却并不是很长久,陕西有识之士有张不凡、吴可望、王焕仁,如今又有陈奇瑜和孙传庭附逆,此五人皆是有识之士,而且有实干之才,如今休养生息,将来未必没有其他的动作,而鞑子更是狼子野心,虽然被长安候削弱,但是通过攫夺中原,将来未必不能回复元气。
所以这个大好时机不会太过于长久,大明朝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也许就永远错过了。
崇祯深以为然,所以才果断的任命杨嗣昌为内阁大学士,比起历史上任命为内阁大学士要早了好多年。
不过崇祯对于熊文灿却不怎么看好,在崇祯看来,这熊文灿的资历太过于简单了,崇祯元年,崇祯招抚郑芝龙,后来又消灭了东南沿海的海盗,算是平倭有功。
这资历有些单薄也就算了,这熊文灿在对于闯贼的看法上竟然倾向于招抚,杨鹤当年带着自己的金银去陕西,说会带给大明朝和平。
但是呢?
他带走了自己内帑大部分的金银,结果却只给了自己半年的和平,和一个比以前更加猖獗的闯军。
可以说杨鹤伤透了自己的心,自己恨不得生生的吃了这些闯军,更不要说招抚了。
“李栋的骑兵已经成军了?并且已经到达了山东战场,将成为抗击鞑子的主要力量?疯了吗?这长安候打了几场胜仗就不知道天高地厚,难道他以为一万多人骑上战马就是骑兵了吗?这真是笑话啊?孙元化也是一个知兵事的,他怎么就不劝劝,这才多么长时间,李栋就敢说他们的骑兵可以担当抗击鞑子的主力了。”
自己当年在河南,那可是花费了好长时间才练出精兵,后来到了永平,更是费劲力气与鞑子对抗。
鞑子的骑兵可不是那么好对付的,李栋竟然敢说自己的骑兵已经成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