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她之后又告诉魏良臣,刑部的人已经审出张差有个亲戚在贵妃娘娘身边当差,但究意是谁还不知道。

魏公公知道这个人,除了庞保还能有谁,但这次他没有预言。

“你要赶紧想办法,不然娘娘处境就危险了,这次不比上次,是真有人在东宫行刺小爷,皇爷都以为是娘娘叫人做的。”郑紫紧张的说道。

魏公公“嗯”了一声,低下头认真的看那纸条,看过之后面上明显有疑惑之色。

“这是什么?”

“是小皇子的生辰八字。”

“啊?”

魏公公脸色终于变了,低头再次凝视纸条上写着的小皇子生辰八字,许久,他将这纸条小心翼翼卷好收起,抬眼看郑紫:“你知道了?”

“我什么都不知道。”郑紫摇头。

魏公公没再说什么,他知道郑紫知道。但这个女人和他是同一战线的,因为贵妃娘娘信任她。

“你什么时候回去?娘娘那边压力很大,你得赶紧跟我走。”郑紫催道。

魏公公却道:“我不能回去。”

郑紫怔住:“你不回去娘娘怎么办?”

“放心,没有人能动娘娘一根毛。”

魏公公对此很自信。

经过一番朝堂争论之后,暂署刑部事务的张问达终于排除阻难,十三司得以共同会审张差。

但是会审那天,东厂四大档头之一的李永贞却来了刑部,说是要听记。

侍郎杨启明以没有接到圣旨未由拒绝李永贞听记,但李永贞却说审案坐记乃是东厂权利,若刑部执意不允,东厂势必怀疑其中有不可告人之处,当向陛下奏明请将此案移东厂问讯。

刑部如何能再将人犯移给东厂,张问达出面同意李永贞听记。又耽搁一会,十三司郎官们方开始会审。

然而,会审却没有什么新结果,多数司官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只想处死张差不株连其他。

张问达无奈只得让王之寀单独再审。

这一次王之寀有了进展,在他的诱导之下,张差终是交待出他那亲戚就是贵妃身边的庞保。

大喜过望的王之寀赶紧将情况报知张问达和杨启明。

“那张差原名叫张五儿,原是河南人,几年前到蓟州井儿峪居住,父亲已经去世,比较近的亲戚有马三舅、李外父等人,平日靠砍柴与打猎为生...”

王之寀说,大概在一个月前,张差在济州卖完货后赌钱输了,债主逼他还债,他无力还债便去寻了庞保,想求庞保借他些银子。

不想庞保却要张差按他说的去做,完事后就给30亩地。于是张差随庞保入京,来到一个大宅子又见了另外一个太监,那太监给张差好吃好喝。

数日后,那太监便带张差进了皇城,又交了一根枣木棍于张差,指点其到东宫的路。

嘱咐说“你就冲进去,见着穿红袍的就拿棍子打,那是奸人狠狠打,若是打死了也不要紧,我自会救你。”

“再后来这张差在东宫门前行凶时叫东宫烧灶的伙者魏忠贤给擒住了。”

王之寀大体说道。

“另外一个太监是谁?”杨启明问道。

张问达却道:“张差交待的是打红袍,而非打黄袍?”

王之寀说张差也不知另一个太监是谁,其也问过那太监是否让他黄袍之人,张差却咬死说只是打穿红袍的。

“这便不是行刺太子了。”

张问达皱眉说道,若按张差交待的,恐怕案情就是太监之间互相寻仇的事,和太子无关,和郑贵妃更无关。

“这如何报上去?”杨启明也是头疼。

“先不报。”

张问达拿了主意,让王之寀暗中调查庞保,同时他去和东宫管事太监王安商议。

为何找王安,因为王安就是东宫唯一的穿红袍太监。

杨启明和王之寀没有异议。

很快,王之寀便查到庞保原是天津税使马堂手下的帮闲,几年前差不多是张差到蓟州那段时间,这庞保走了马堂路上净身进宫在郑贵妃处服侍。

“怎么又扯上马堂了?”

张问达眉头更皱,马堂这人可不好惹,在司礼监中颇是强势,其地位也堪称是内相。

杨启明问道:“王公公那边怎么说?”

张问达道王安并不识得庞保,也和庞保没有仇怨,倒是和郑妃身边另一得宠内侍、管御花局的崔文升有些矛盾。

“你们说带张差进宫的那个太监是不是崔文升?”张问达询问道。

王之寀和杨启明不敢判断。

“不若先这样报...”杨启明建议道。

张问达听后觉得可行,便写了奏疏火速上报。

但令人费解的是,张问达的奏疏上只说指使张差行凶的是庞保,并提到另有宫中太监领张差进宫,但却未提张差要打杀的是穿红袍者。

更让人费解的是,这道奏疏却没有呈到皇帝手中,而是被阁臣方从哲截了下来,并在上面批了“谬妄”二字,要刑部重新再审。

方从哲本不应擅压刑部奏疏,毕竟事关行刺太子大案,举朝关注。稍有不慎,便会引得科道群起而攻之,从而危及其阁臣之位。

迫使方做出这一危险决定的乃是其门人、齐党首领亓诗教。

方从哲虽是浙党,但其早年曾任国子监司业、祭酒,亓诗教便是其门生。早在方从哲未复出时,亓诗教就已经组织建立齐党。不过因为亓诗教资历浅,齐党无有重臣,因而势力不及东林,也不如浙党、楚党。

不过也正因为亓诗教乃是方从哲门生,所以齐党便天然亲近浙党,甚至可以说齐党就是浙党的分支。

亓诗教之所以建议恩师暂压刑部奏疏,却是因了两天前在京师有名的烟花地源鑫居举行的一次四党联席会议。

这一会议源于几年前东林主持京察时浙、楚、齐、宣诸党秘密成立的“反东林大同盟”。

当时宣党虽在京察之中因党首汤宾尹被东林党设而覆没,然浙、齐、楚、昆四党却通过围魏救赵,死咬远在无锡的东林领袖顾宪成,成功逼使东林党不敢欺人太甚。

虽经首辅叶向高、天官孙丕扬极力谋划,那届东林主持的京察依旧如同前两次一般,陷入僵局。

四党成功自救,势力大盛,其后又在内监李永贞的奔走呼号下,齐党首领亓诗教出面邀请了楚党首领、户科都给事中官应震,浙党骨干姚宗文,昆党首领、太常寺少卿顾天峻等人在源鑫居开了个“茶话会”。

这一“茶话会”奠定了“反东林大同盟”的基础,此后在围攻阻击李三才入阁、弹劾李成梁归京两件大事上,这个大同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后这个“茶话会”也不定期举行,所需费用都由海事太监衙门设在左安门的办事处开销。

不为外人知的是,这个大同盟背后还有两个内臣。一是司礼秉笔太监金忠,另一则是提督海事太监魏良臣。

宦官二代》小说在线阅读_第99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笑三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宦官二代第99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