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黄洪亮是刘舟最贴心的跟班了,他这样做对刘舟的支持最大,可为什么还得不着刘舟的好脸呢?
这里边的关键问题是,现在期货账户巨亏,而黄洪亮当初的鼎力支持其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
也许连刘舟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今早对黄洪亮爆发出来的怒火,绝大部分原因是怪罪黄洪亮当初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而不是因为迟到这个司空见惯的小事。不然的话,刘舟自己也不会陷入如此窘迫的地步。
这一个深层次的原因,也是游离在期货价格之外,对市场价格不懂也不关心,一门心思专注于投机钻营的姜华能参透。其他的人,包括被骂的黄洪亮本人,都根本想不到这个点儿。
至于李欣今天的几次回答,要么明显达不到刘舟的要求,要么再次与刘舟的意见相左,这要是在以往,以刘舟对李欣早不感冒的态度看,李欣今天在会再次被狂喷是肯定的。
可这很多人都期待的一幕今天偏偏没有发生。
这里边的原因也与商量套期保值的第一次会议李欣的态度有关,当时李欣的态度是看涨,反对做卖出套期保值。现在看来,李欣的意见是对的,在这种情况下,刘舟是脾气再大,也只能找别的地方发泄。
这个时候因为别的小事骂李欣,李欣可是那种吃软不吃硬的角色,要是把他逼急了,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李欣难说会据理力争,为自己辩解,当众说出些对刘舟极为不利的话来也未可知。老谋深算的刘舟可不会看不到这一点,他是不会去干那种没头脑的事的。
可为什么黄洪亮当初的支持造成了今天的困境,刘舟今天还在会点名要听黄洪亮的意见呢?开始的时候姜华也想不通,可后来他琢磨出来了:眼前的困境下,刘舟更需要黄洪亮的支持,要是在这个时候黄洪亮这个嫡系都不和自己站在一起,刘舟岂不是更加独木难支吗?
想通了这一点后,姜华不由得在心里暗自感叹:真是伴君如伴虎啊!难怪自己今早一进刘舟的办公室被他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质问了一句,原来原因在这里啊。自己当初也是表态支持刘舟看空做套期保值的,他今天没有像对黄洪亮那样对自己,已经算是好的了!
可即使姜华看透了这一点,他依然会对刘舟亦步亦趋。原因很简单,黄洪亮和李欣的例子摆在眼前,无论是否支持刘舟,迟早都会被骂。相之下,支持刘舟被骂,因为是和刘舟持同样的立场,和刘舟站在一起,所以即使天塌下来,也有刘舟这个高个子顶着,自己是不会有太大的事的。反对刘舟不一样了,除了被骂之外,还要承担其他责任,姜华可不会干这种蠢事儿。
这才是姜华的常态,他不用太费劲能想通其的利害关系。
而李欣不一样了,他能想通期货的很多事儿,却怎么也琢磨不透姜华不费劲能想通的事儿。
这是李欣和姜华不同的根本地方。
所以,接下来在听到刘舟问:“大家同不同意我的看法?”时,姜华略一迟疑,看着刘舟点点头,表示自己赞同他的意见。
紧随其后表示同意的是黄洪亮和郑国瑞,他俩的想法几乎一样:该自己提醒的风险都提醒了,刘舟甚至已经把李欣说的那个双倍的风险都考虑进去了,除了同意刘舟的意见外,似乎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了。
刘舟见众人纷纷表示赞同自己的意见,把眼光投在李欣身,这是今天和以前唯一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他想知道李欣此时的想法是什么。
李欣当然知道刘舟的眼光意味着什么,说实话,如果期货价格真的再涨五千元,李欣自己的选择也只会是立刻获利平仓。这样看来,刘舟刚才对最坏情况的应对策略似乎也没错。于是李欣也只能迎着刘舟的目光点点头,表示自己同意刘舟继续持仓的意见。
刘舟统一了眼前所有人的意见后,把身子往前一倾,对着放在桌的手机说:“薛副总,我们这里的人都同意继续持仓,你的看法呢?”
远在冶炼厂自己办公室里的薛晨志,会议开始后一直拿着手机在听会议的讨论情况,时间一长,他的半边脑袋发懵,手臂发麻。
他不知道会议还要开多长时间,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也打开手机的免提键,把手机搁在桌,一边抽烟,一边竖起耳朵仔细辨别手机扬声器里传来的声音。
隔着话筒,要分辨电话里是谁说的话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杂音不是太大,听清楚这些人的大致意思不太难。
逐渐搞清楚状况的他,开始对深陷泥潭的那两万吨空头仓位感到担忧了。在此之前,虽然第一次卖出的那一万吨有三千多万的亏损,但空头仓位的体量还不算太大,只占下半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而且他也认为下半年的铜价不可能一直在那么高的位置,这些空头的浮亏迟早是会被抹平的。在这种预判和第二次抛售消息的驱使下,薛晨志再次同意了刘舟加仓到两万吨的建议。
可是全部仓位刚建立起来,等来了这个价格暴涨的消息。知道这个铜价暴涨的消息后,他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尝作为一个厂长凭本能产生的那种欣快感,被期货市场急剧增加的亏损浇了个透心凉。
听着会场议论的那四千七百多万亏损,薛晨志暗暗在心里骂道:NMD,要是没有这些亏损,LZ冶炼厂里到现在至少多出来三千多万利润!
虽然他当时也是赞同刘舟的意见的,可是到了现在这种时候,他还是对刘舟产生了极大的抱怨,虽然不敢明说,可是在心里却骂个不停:要不是你出的馊主意,现在哪用得着操心这些破事儿?抓紧时间生产,多赚钱完了。
他甚至在心里暗自庆幸:当初刘舟要冶炼厂出资三千万的时候,自己和他商定的是那三千万算是冶炼厂归还集团的资金,期货的投资算是集团的,盈亏都由总部承担。不然的话,现在冶炼厂那个期货账户的两千三百多万亏损得自己背了。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将来要是铜价下跌,这笔亏损会被抹平,可要是铜价不跌呢?自己亏大了。
听见刘舟在会分析,最坏情况下还可能会再亏损一个亿,薛晨志更是手足无措了。眼前冶炼厂那个期货账户的亏损已经把他吓得不轻了,要是整个集团再亏一个亿,自己这边不是还要再承担五千万吗?
不行不行,刘舟爱怎么折腾是他的事,自己管不了,也不敢管,反正认准了一条,将来自己这边真的要是有七千三百多万的亏损,这笔账打死也不能落在冶炼厂头。
所以当薛晨志听到刘舟在电话里问他自己的意见时,立刻回归神来,说:“我同意多数人的意见。”
薛晨志这个时候说这句话是留了个心眼的,他隐隐觉得眼前这个困局也许不会像刘舟预计的那样顺利得到解决。在这种前途未卜的情况下,别说薛晨志自己没有准主意,是他有自己的看法,也不敢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