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水河畔上,除了文人学子与城里来看热闹的百姓外,还有一些女学生、富家千金与青楼女子等。
在这个世界,女子的地位不算低,亦可以读书识字。
在檀香学府里的,就有一些女学生,不过人数不多,只有数十人,且主习琴棋书画四艺。所以,在河畔上看到女子的身影,是十分正常的现象。还有一些青楼女子,故意在河边的草地上婀娜多姿地走着,吸引学子的目光……
这让一些文人忍不住呵斥。
一些精致的竹楼里,有女学子或富家千金,洗漱后便忍不住讨论起封青岩的相貌。主要是太帅,太过出尘脱俗了,想让人忽视都忽视不了。
封青岩每次出行,都会勾走一些女子的魂。
这次亦是如此。
不久后,天色就大亮,学子们都涌到了封青岩平时晨读之地,河边的一个小山坡上。
小山坡高不过数丈而已。
曾经这里有一个亭子,但是早已经随着书院而崩塌,现在有门阀学子在上面,专门建了一个茅亭。
山谷里的茅庐里。
封青岩洗漱且用过早膳,就在七公主的陪同下,来到小山坡上。
因为山坡并不大,能站的人不多,所以,其实学子等人,只能乖乖地站在山坡下。而能站上山坡的,基本都是郡学府先生、郡中名士、门阀弟子等人。
“拜见安先生。”
“拜见安先生。”
一路走来,四周的学子纷纷行礼,封青岩则点头示意,脸上浮现和煦的笑容。
“这、这是安先生?太年轻了,太年轻。”
在山坡下,有昨日匆匆赶到,还没有见过封青岩的学子,此刻看到不由震惊起来。虽然,早已经听说安先生十分年轻,但是听说与亲眼看见,则是两回事。
“不错,这正是安先生,有人称之弱冠大儒。”
“啧啧,弱冠大儒,真不敢想象啊。我就有些想不明白了,这才读了几年书,就成为大儒了?”
“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看着他,感觉好像与天地融为一体般,犹如传说中的天人合一。”
“果然是风采盖世,真是世间奇男子。”
“如此年轻便成为大儒,难道是因为掌握了读书养气之法?我到是听到一个传言,说读书养气之法乃是大儒之根基……”
“此传言,我亦听说过。”
“难道真如此?”
“这个传言,很有可能是真的。”
这时,有三十出头的文人沉吟一下道,“据古籍上的记载,在数千年前的檀香书院,凡是大儒与大贤,皆掌握了读书养气之法。正因为掌握了读书养气之法,才有檀香书院千年的辉煌,可惜……”
文人说完还摇头叹息一声。
“这读书养气之法,倒是没有失传,但为何现在,却无法掌握了?”有学子忍不住好奇道,“我大宋虽有四位大儒,却只有石安公懂得,真是怪事……”
“读书养气之法,不是练习了便可掌握,而是需要悟。”另有文人道,“或许是吾等悟性太差了吧。”
“十人百人,倒是可以说悟性差,但是千人万人,这就说不通了。”
“这的确有些说不通。”有学子点头,道:“即使真有一代人悟性差,但不可能代代都悟性差。况且,也不可能真有一代人悟性差……”
“那是什么问题?”
“谁知道?若是知道,岂不是找出了根源?若是找出了根源,这么多年过去,早就寻到了解决的办法……”
“嘘,安先生准备晨读了。”
“安静。”
山坡上。
当封青岩面朝东方时,山坡下的吵杂声就迅速消失,众人犹如被捂住嘴般,立即安静下来。
晨读依旧是《诗经》。
这个天地同样有《诗经》,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变化。
因为《诗经》都差不多,但是世界却不一样,就导致了各个世界对《诗经》的理解不同,甚至是根本理解不了。因为有些世界并没有发现过这些事情,更没有诗经中的各种风谷等,让他们如何去理解?
如此去通读?
至于这个世界,为何会有诗经,而内容同样差不多。封青岩心中有大概的答案……
因不管九州大千世界,有多少的小世界。
但是真正的圣人,却只有八十一位,他们显化于各个世界,教化各个天地的民众。而且,显化的时代太过久远,圣人的时代已经不可考究,甚至成为神话传说。
但诸子经典,却神奇地流传下来。
诸子的经典便是如此来。
当封青岩开口时,便有一个个白色的文字,从他口中吐出来,于空中扩大扩散,使得天地都产生一种共鸣般。他的洪亮而充满韵味的读书声,在回荡,回荡于天地间,回荡于众人的心里。
“口吐浩然!”
“这是浩然之气!”
“果然是读书养气之法,而且十分恐怖的读书养气之法!”
在山坡上下,一些第一次体验晨读的文人学子,皆被眼前的景象所震动了。因为“口吐浩然”这一幕,只存在于书籍上,存在于传说中,并没有亲眼所见。
在大宋王朝,其实一直流传着,读书养气之法,乃是成来大儒的根基。可惜,读书养气之法就在那里,却上千年来都没有几人能掌握,即使是石安公都是似是而非,并没的真正掌握。
“安先生口里,怎么吐出一个个文字?”
有女子疑惑问。
“那不是文字,而是浩然,这是口吐浩然,不是口吐文字……”有人忍不住回答,便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心随着充满韵味的读书声,去感受《诗经》。
渐渐地,似乎整个人的神魂,都进入诗经的神奇世界里。
随着那读书声的回荡,他走遍了整个诗经世界,领略了不同国度的风采,见识了不同国家的风情,令他的灵魂大为颤动起来。
咔嚓——
他悄然破境了。
而破境的,并不是只有他一人。
现在山坡下,渭水河畔上,文人学子加上看热闹的百姓,已经达到了将近两千人。
无比壮观。
文人士子则占了一半有余,自然不缺天赋超绝的学子。
况且,他们的境界实在太低了,而书却不少读,相对来说,积累还算是可以。因为这个世界的道,难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积累,才能达到相同的境界。
而封青岩现在的晨读,则是催化剂。
因而,在他刻意的晨读之下,无数学子都有所获,还有不少学子突破了。
在山坡上,快到花甲之年的宁松,则是身子猛然一颤,整个人微微有些颤抖起来。并不是他悟得了读书养气之法,而是他破境了,由八品入七品了。
不过他并没有激动,而是静静聆听,口里心里都跟着无声诵读。
他感觉到自己似乎要抓到什么了。
不过,总是差了一点,让他心里无比遗憾。
他知道,这是什么。
在封青岩的晨读中,浩然正气浩浩荡荡从天地间而起,犹如大雾般笼罩着渭水河畔,令学子心头震惊不已。
今日的浩然正气,似乎更多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