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能不能名动天下,甚至是名满天下,便要看赫连山自已了,毕竟虚圣只能助他成名。
而不是成他成名。
赫连山能够达到何种高度,一切都要靠自已了。
赫连山闻言立即朝封青岩恭敬行礼,内心十分感动,毕竟是虚圣助他成名……
即使连赫连山,对于成名的诱惑,亦无法抵挡。
或许整个天下,没有多少人能够抵挡得住。
“无需多礼,此乃汝应得。”
封青岩笑言,便朝书院走回去,一边走一边高声道:“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此,便赠与诸位,望诸位早日登圣达贤。”
君子桥两岸众人闻言,皆是浑身一震。
“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时不少人震惊看着封青岩的身影,隐隐约约感受到此句话中,似乎蕴藏着无比恐怖的力量。
“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封圣之言,便是把人分成三大境界,第一大境界便是诗,第二大境界便是礼,第三大境界便是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此时立即有些开始思考起来,封圣所言之“诗境”,到底是为何境?道:“难道人之第一境,便是无邪?无邪,即纯……”
“纯是何?”
“纯,即是无杂,便为无杂念。”
“难道封圣所言是,人之第一境界是无杂念,静心读书?”有人想到此,便隐隐有些激动起来,感觉到自已似乎窥视到封圣所言的人生三大境界了。
“倘若人达诗境、礼境,及乐境,是否可入圣境?”
封青岩离开了。
但是,君子桥两端的文人墨客,并没有立即散去。
此时他们竟然坐而论道起来,纷纷讨论起来封圣所言的人生三大境界,希望从中找到破境之法,或是悟得人生大道等。
诗、礼、乐三境,的确给人带来无限的震撼。
此时书院的教谕、教习,亦纷纷讨论起来。
“诗境,便是无邪,无邪为纯,即无杂……”
有教谕如此说道。
“诗境的确是无杂,此言吾赞同。”
又有教谕道。
不久后,君子桥上的比礼,果然传于天下了。
而赫连山的礼之三本,更是传遍天下,得到无数人的认同,特别是儒生。
“赫连山何人?竟然能说出礼之三本?为何之前无名?”
“之前无名,现今乃名传天下也。”
“封圣之人生三大境界,诗、礼、乐,不知封圣是否达到乐境了?不过,封圣能说出人生三大境界,或许早已达到乐境,乃至大成了……”
此时天下有不少人,在思索着封青岩的人生三大境界。
虽然虚圣并没有说过,此乃人生三大境界,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能够感觉到,诗、礼、乐便为人生三大境界。
在儒家,不少境界不低的儒生,如东楼晦般,细细回想自已的一生时,眼中不禁出现震惊之色。
似乎自已,还真踏入了虚圣所言的诗、礼、乐三大境界中。
这让他们瞬间便认同了虚圣的说法。
“或许人之一生,便是诗、礼、乐三大境界。”
在二十七书山里,有老儒生如此说道,希望能够从诗、礼、乐三大境界中,寻找到自已破境之路,“可吾蹉跎大半生,却还在诗境中打转,难以踏入礼境中……”
“由诗境入礼境的关键是什么?”
在儒家弟子中,不少人在自问,可惜谁亦没有答案。
不过,却越来越多的儒生,认同了封圣所言之诗、礼、乐三大境界,欲要以诗、礼、乐三大境为突破口。
“敢问大仁主,可是认同封圣所言之诗、礼、乐三大境界?”在大仁宫里,不少儒家弟子在询问。毕竟虚圣所言的三大境界,似乎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般,让他们难以抵挡。
“敢问大仁主,何是诗境,何是礼境,何是乐境?”
“敢问大仁主,诗境可是无杂无念?”
“敢问大仁主,诗、礼、乐三境之后,可是圣境?”
刚从圣殿回来的大仁主,亦听说了人生三大境界,看着大仁宫内的儒生,便微笑道:“当诸位读尽天下之诗,习尽天下之礼,悦尽天下之乐,便可知何是诗境,何是礼境,何是乐境。”
“读尽天下之诗?”
“习尽天下之礼?”
“悦尽天下之乐?”
大仁宫内的儒生皆是一愣,便有儒生站出来道:“天下之诗何其多,如何读得尽?天下之礼,何其繁,如何习得尽?天下之乐,何其众,如何悦得尽?怕是穷一生之力,亦难以读尽其中一境,何况是三大境呢?”
不少儒生闻言,皆是点头认可。
诗,狭义是指《诗经》,但虚圣所言之诗境,又岂会单单是指《诗经》?倘若,诗仅是指《诗经》,礼仅是指《礼经》,乐仅是指《乐经》,怕是世人早已经达诗、礼、乐三大境界了。
虚圣所言之诗、礼、乐,既是指《诗经》《礼经》《乐经》三经,但又不仅仅是指《诗经》《礼经》《乐经》三经。
“大仁主,如何才能读尽天下之诗?”又有儒生询问。
毕竟,读尽天下之诗,乃是不可能之事。
众儒生都好奇看着大仁主。
大仁主沉吟一下,便道:“一诗通,万诗通;一礼通,万礼通;一乐通,万乐通。如此,便可读尽天下之诗,习尽天下之礼,悦尽天下之乐。”
“一诗通,万诗通?”
众儒生听到皆是思考起来。
不少天资聪明的儒生,听到大仁主之言,犹如醍醐灌顶般,顿时茅塞顿开,满脸的喜悦之色。
“大仁主所言,便是一法通,万法能?”
有儒生激动问。
大仁主听到有些诧异,便看向那儒生,满脸赞赏道:“孺子可教。”
至于大仁主,为何认同封青岩之言,因他亦踏入了诗、礼、乐三大境界中。不过目前,他只是在礼境中,似乎快要触摸到乐境了。且,只要他踏入乐境,则有机会触摸到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