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争论的内容千奇百怪,有不同的重点,从杨小天的本人延伸到杨小天的发明创造,由杨小天的发明创造延伸到杨小天的企业经营,从杨小天的企业经营谈大国博弈。
杨小天瞬间成了一个社会性的话题,不同行业不同阶级的人对杨小天的看法天差地别,争论的激烈无比,简直要把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时代周刊》这次太过分了,他们一定是收了杨小天的黑钱,居然如此臭不要脸的吹捧杨小天!呸!杨小天算什么圣人?”
“不!我觉得《时代周刊》虽然表述的夸张了一点,但是实际上还是有理有据的。杨小天发明了人工智能,而且他心怀天下,他的确是可能改变世界的圣贤啊!”
这是针对《时代周刊》夸张报道的争论。有的人觉得《时代周刊》完全是胡说八道,为了吹捧杨小天把自己百年的招牌都给砸了,一部分人却认为《时代周刊》说的很中肯,杨小天就是一个传奇!
而对于人工智能的争论,也十分激烈。正反双方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杨小天居然有意大规模铺展人工智能?不行!他这样干,会导致世界动荡的!一旦人工智能挤压的我们都失业了,那世界不就乱成一锅粥了吗?
“生产力的进步是不能阻挡的!当年珍妮纺织机的推广让印度多少人化为累累尸骨,大机器的运行摧毁了多少以手工为生的职业!但是我们能够阻拦那种趋势吗?阻拦技术进步的国家,都落后于世界,最后覆灭!科技是浩浩荡荡的大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容违逆!人工智能必须得到应用!”
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争论,是最激烈的,中产阶级们往往胸怀天下,喜欢讨论之下问题。而且人工智能对于他们的威胁,他们是越来越能感受到了。
这是一个影响世界的技术,必然伴随不同的意见,它带来的不仅仅是争论,甚至是暴力冲突。现在这一切,只不过初露端倪。
“可控核聚变技术?杨小天居然说他在可控核聚变技术方面已经有眉目了?他这完全是在大吹法螺吧?不可能的!这种技术突破,杨小天没有相关产业经验,没有日积月累的实验,怎么可能一步登天?”
“杨小天可不是一个夸夸其谈之辈,他发明人工智能,难道他有团队吗?没有!他有经验吗?也没有!我们的常规可以定义世界上绝大部分人,但是不可能去定义天才!就像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样,天才总是领先于世界一百年!一百年后,我们才发现爱因斯坦设想的黑洞和引力波!杨小天,他肯定是一位类似爱因斯坦的天才!”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就杨小天就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发言,展开了争论。
此外,有关于杨小天的争论还有很多。
“杨小天冠冕堂皇,实则男盗女娼,他不可能那么伟大!”
“不,金钱对于杨小天就是一个数字,杨小天是一个有情怀的男人,他要战胜贫穷、疾病、能源短缺!”
“杨小天是一个华夏人,他的进步必然要威胁我们西方世界,我们西方世界应该先下手为强,得到杨小天,或者得到杨小天的技术!华夏如果有了杨小天,崛起会更加迅速,威胁到我们整个西方世界!”
“我们不应该那样做,合作共赢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就如欧洲核子研究所一样,时至今日,人类的科学事业已经不单单是一两个国家的事业了。一两个国家,是完成不了工业革命的。必须全人类参与!”
“这篇报道一出,双子集团和炎黄科技的市值,恐怕会突破天际,杨小天一定会成为万亿富翁!哦,上帝啊!我们人类还没有出现过资产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富翁呢!”
“必须对杨小天加以遏制,个人掌握如此巨大的财富,如此巨额的资源,对于社会不利!”
“资本是自由的,岂能限制?”
“不加限制的资本是伤人伤己的饕餮,你们忘了1929年的危机了吗?”
人们对于杨小天的争论是全方面的,不是一两个维度,而是多维的。
杨小天的个人,杨小天与科学,杨小天与经济,杨小天与政治,杨小天身上的传奇色彩和悬疑性,都是人类争论的焦点。
这场大争论迅速遍布了全球,人类的五大洲四大洋到处飘荡着杨小天的名字。
只不过这样的争论,虽然激烈,却只是中上层人类感兴趣的。毕竟要理解杨小天,要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有很强的了解才行。要讨论杨小天,首先要脑子里有东西。
《时代周刊》给杨小天带来的热度,是精英阶层的热度,是来自全人类那十几亿中产阶级的热度。那些底层的老百姓对此不感兴趣,就是感兴趣,也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
不过《时代周刊》只是一个火星。
这世界是一片原野。
杨小天的团队,开始放火!
火光冲天!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明镜周刊》,《洛杉矶时报》……先是这些北美的报纸周刊,开始大规模的报道杨小天的生平逸事。
他们的报道不如《时代周刊》那么专业,而且聚焦于杨小天的传奇性从平凡到非凡,一夜暴富,商场鏖战,黑科技的诞生,名动天下!其中还夹杂了杨小天的很多花边新闻,杨小天和一些漂亮女性的关系,也被他们津津乐道。
这些报道,八卦的过了头,有些上不得台面。但是这平民百姓啊,高雅的东西他们不感兴趣,他们就喜欢这种低俗的家长里短。
老百姓开始津津乐道起杨小天来。
“你们知道吗?杨小天原来也是个穷鬼。因为穷,他居然还被前女友甩了!”
“哇!那他是怎么突然这么有钱的?”
“他突然继承了五百亿遗产!”
“妈的,这是狗屎运啊!”
“你们知道杨小天身边有多少女人吗?”
“你们知道杨小天是从麻省理工学院退学的吗?”
“你们知道杨小天究竟有多少钱吗?他现在,已经是全球个人财富最强的人了!”
“二十四岁的世界级富翁,你们见过吗?我这辈子都没有见过!”
这些八卦舆论,由《时代周刊》点燃火星,然后自北美的各大媒体酝酿,自电视台和互联网上的强大媒体喷薄而出,然后辐射向全世界。
全球的媒体都开始跟风报道杨小天。
电视新闻里是杨小天的名字。
报纸杂志上是杨小天的名字。
广播节目里是杨小天的名字。
心灵鸡汤里面也有杨小天的名字。
综艺节目里是杨小天的名字。
时政评论里也有杨小天的名字。
杨小天的名字,形成了一股龙卷风!
五湖四海,普天之下,无人不谈杨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