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越南最先认识的当地女孩子是两个大学生,她们当时就在我住的小旅馆对面的中介公司上班,不是每天都上班的。(我突然想起我住的那家小旅馆的名字了,叫milano,是一个有些意大利风格的名字。在skygarden住的人都应该知道那个小旅馆)那两个女孩子不是同一个大学,但是算是同事和好朋友。我记得高个细条的女孩叫hien,矮个的女孩叫van。我刚到当地,想租房子,于是就找到对门的公司,又于是就认识了她们两人。
两个女孩都很热情,矮个的女孩更有进攻性,高个的女孩更漂亮但不那么主动。当矮个的女孩知道我来自中国后,非常高兴的告诉我她在学中文,张嘴说了几句“中国话”,我一句都没听懂。问她学了多久中文,她说只学了三个月。为了证明她的中国情结,她还用所谓的中文给我唱了几句《老鼠爱大米》,简直是不堪入耳!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老外面前用英语唱歌了。倒是高个子的女孩稳重些,用越南话唱了一段《老鼠爱大米》,还真挺好听的!
为了表示我的“友谊”,我就委托她们给我找房子。越南的中介找房和中国差不多,也是收一个月的租金作为中介费,但是他们的提成比较高,所以给生意就等于是给钱。要说越南的房屋中介那是真敬业,只要她帮你租了房,后续的一切事情都是她们公司帮你办,比如:代交房租、水电各种费用,家里的设备和电器维修,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们。有几次我喝多了酒,打不开房门,都是中介找开锁公司帮我开门的,服务真是非常周到!(想想北京的中介,只要租了房他们就彻底没影儿了,他不坑你已经算是够意思了,差距咋那打呢!)
姑娘们找好房子后就通知我,我就跟着她们去看房,每次都是她们骑摩托车带着我在各个小区里转悠。以前几乎就没坐过摩托车,更别提是女孩子开的摩托了!第一次坐上去我都不知道该把手放在哪儿,开始时为了不让人家姑娘低看咱们中国爷们,我还专门把手撑在后边,抓住摩托车后边的铁支子;两条腿还大大得分开,别碰到前面姑娘的pp。但是这摩托一开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左摇右摆的,没坐过摩托的人还真有那么点儿不适应。后来,索性用手抓住姑娘的小腰(注意:是抓不是抱,实在太细了!),两腿紧紧夹住姑娘的臀部,摩托车一跑起来,姑娘的头盔没有遮住的长发飘在脸上,痒痒的,还有姑娘的体香.....,那感觉,能让人上瘾!
(接着,继续)
—————————
在越南姑娘们的努力下,我找到了“兴旺3区”的一套房子,两室一厅,每个月450美元。实际上我一个人住利用率不高,另一间卧室基本都不进。
“兴旺”三个区在富美兴算是比较差的楼盘,因为开发得比较早,所以显得有些旧。我当时听房东说,他的这间房子大约可以卖5万美元。这样按照租售比计算,越南的房子还是很值得买的。我当时真的动心想买胡志明的公寓房子,毕竟那里的气候还算不错,而且生活比较悠闲。如果买下房子不住的话还可以出租,过几年可以出售,非常值!只可惜越南政府对外国人购买不动产的限制非常多,简单说来,外国人就不能购买房产,除非找个越南人结婚,即使如此,房产证上也只能写上越南人的名字。这样的话,中国人一般就不会买了,因为没准儿哪天越南媳妇就会带着房子“跑”了。
我是在米兰诺小旅馆住了将近一个月才搬进租住的房子,到不是房子不好找,主要是因为公司帮我支付旅馆费,我就没那么着急了。在旅馆住时间长了也有问题,因为自己无法开火做饭,总是凑合着吃点儿香肠面包一类的东西,时间长了就受不了。搬进“新家”的第一天,我就去超市买了些小白菜和粉丝,切点肉末在锅里炒熟,倒入热水煮开后把小白菜和粉丝下入,加点儿盐、味精、香油,粉丝能吃就出锅。很久没有吃到自家做的菜,喝着小白菜汤也觉着挺香!
在越南做饭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应该不成问题,因为这里的超市中多数中国菜调料都能够买到。我在超市里把做饭的各种“家伙事”和调料基本都买齐了,然后就自己开火做饭。虽然以往在北京很少自己做饭,吃饭馆比较多,但我对菜的味道比较留意,用北京人的话说是“讲究”,所以我做出的饭菜的味道应该还算比较地道。我做的干烧红烧肉和咖喱牛肉,连我自己都赞不绝口,哈哈!
越南当地的菜我起初有些不是太习惯,主要是“草”太多,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草。后来知道了一些比较主要的,比如:鱼腥草、香茅、芭蕉花、生香蕉等等。这些“草”把饭菜的味道搞得有些怪异,比如鱼腥草(我们在国内是吃根儿,叫“折耳根”,越南是吃绿叶儿),腥味挺重;香茅的味儿也是怪怪的,让我总感觉菜汤里混入了香皂水似的。而越南人做菜还喜欢放生的小香蕉,连皮切成片,又脆又涩。我接待了很多国内来的“团组”,刚一到大家总是要求吃点儿越南当地的菜肴,吃的时候还行,不少人还赞不绝口。但是,第二顿饭再问大家吃什么,多数人就会要求吃中餐了。
越南菜里边草多,所以不抗饿,吃完饭没多久就饿了。你再看越南人吃饭,每个人都是一点点儿,我总说越南人吃饭就像鸡吃食儿,根本就是一小搓,不够我吃两口的。记得有一次我请几个越南朋友到家聊天,我给大家开了一个西瓜。越南的小西瓜都非常小,个头充其量不过就是排球那么大点儿,我自己一人吃一个没问题。西瓜打开后切成许多牙,越南人只吃两牙,我开始以为大家是客气,又打开一个。他们看后很惊讶,说吃两牙已经吃饱了,我把剩下的西瓜都吃了,大约相当于一个西瓜多一点,他们都震惊了。
我告诉越南人,中国北方的大西瓜有他们这里小西瓜的三、四倍大,他们听了都哈哈大笑,说大西瓜不好吃,小西瓜才好吃。我想了想没有吱声,这就是两地的差异,在北京我很少吃那些小西瓜,感觉没味儿;在越南你就根本见不到大西瓜,因为他们一见到大个的就觉着不甜没人买。
(接着,继续)这几天出差太忙了,实在是挤不出时间来,请大家原谅!
—————————
如果按照收入来说,我在越南的生活应该算是比较“潇洒”的。我们单位的驻外工资比较高,这个收入在越南当地来说应该算是富有阶层了。除此之外,我在越南感觉比较潇洒的是我平时都开车。前面已经提到过那辆innova商务面包车,我是每天都开着它上下班,非常方便。
刚到越南不到一周,我就已经开车上路。可能有朋友会觉着奇怪,开车上路算得了什么?也值得拿出来显摆!我要说的是,尽管在北京我几乎每天也开车上班,但是越南当地的路况与北京大不相同,主要就是摩托车太多了!摩托车的行驶速度很快,越南人开起来又很疯,而且会距离你的汽车很近。我们在国内习惯的车与车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越南根本就不可能。那里的摩托车在拥挤的时候,几乎就是贴在你的车旁,你经常能够听到他们的身体或者头盔碰到你的反光镜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