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势强,上午又被百里燕设计,翻盘难度甚大,陌舂子转念一想,再生阳奉阴违之计,以应对百里燕的强势。
少时,咸王与百里燕回到席间,此时仍在用餐,咸王宫尚膳监按来宾身份等级供应午膳,但相差不是很大,既不失体面,也不铺张浪费,较为得体,唯独没有准备酒,但准备了果汁。
这眼下正值正月,都郡纬度虽然偏低,但冬天的气温普遍低于十度,种植蔬菜尚且不易,更何况是瓜果。
过去数年间,诸侯特使也都见识了咸王冬季享用蔬果,很是羡慕,各国馆驿也是限量特供,价格还颇高。今日非但没有限量,还能大量供应新鲜的果汁,无不令诸侯心感落差,天子心里显然更加感到脸上无光。
堂堂“天下之主”,生活条件竟抵不上一方诸侯,想来是何等的可气。
待午膳用尽,成队的宫女和力士入大殿收走餐具用器,换上糕点与茶饮,供各位打打牙祭消磨时间,咸王授意内阁四下前去活动游说,传达刚才与百里燕定下的计策。百里燕也来到公良修身旁攀谈起来:
“公良兄,午膳还合口吗。”
“呵呵,还好没上人肉啊,否则现在你定是该问我人肉滋味如何。”
公良修话中带刺暗含讥讽,言外之意就是说,得了便宜还卖乖,捅了诸侯一刀,你还问疼不疼。
但百里燕却不以为然,他说:
“饭要吃得,菜也要食得,可这人肉我百里燕恐怕是无福消受啊。说实话,燕并非尖酸刻薄之人,有话都好说,有事好商量。更何况眼下大敌当前,大家都应该以大局为重不是吗。”
公良修气的眼前拉黑心头血涌,他说:
“你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诸侯若都如你咸国这般国力,谁人还有后顾之忧。”
“诶,公良兄此言差矣,想当年诸侯与我咸国可是一前一后共同开始变法,而且我国是在公孙岳变法失败,黑巾兵临城下之时变法,形势之恶劣,前景之迷茫,前所之未有,除孙国以外,其他诸侯可比我咸国好了百倍不止。
可如今各国仍与三十多年前无异,唯我咸国变法成功,这不能怪燕吧。”
“谁知你从何处弄来这些匠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诸侯何以效法之。”
“呵哈哈……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这怪得了谁。”
咸国的变法是从根本上实现了传统原始农业生产,转变为早期工业化生产,甚至是局部电气化生产,核心的动力是百里燕的知识和认知理念,诸侯国没有这一块,如何变法也是不可能有今天的。
此时殿中沸沸扬扬炸锅了一般叽叽喳喳,缘由很快传到天子耳中:
“陛下,咸王令内阁传话诸侯,如若不准备北伐,咸国也将从各国撤走人马,停止给予好处。”
“哼!”天子轻怒哼一声,随即说:“岂有此理,竟拿天下安危要挟诸侯。”
这时贾宙又言:
“看来陌舂子大师所料不错,倘若不答应,咸国当真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是战是和根本仍是经济利益,各国诸侯出兵作战无不消耗本国经济资源,并且其中的多数都流入了咸国口袋,国内的贵族势力和私人资本势力只出不进,甚至面临赤字,得不到任何好处,自然是不愿意支持出兵。
此时咸王正襟危坐于榻上,目光却是一刻不停的环视现场诸侯,这时薛钟俯身说道:
“大王,天子说,梁国赞同出兵,但索要西线全权出兵大权。”
“哦,看来诸侯确实绷不住了。去,将此话传给永兴侯。”
“诺。”
少时薛钟原话说给百里燕,百里燕摇头冷笑道:
“哼哼,雕虫小技罢了,不足为虑。回复大王,此议可以答应。”
薛钟再度回到姜蛰身边说:
“司农大人以为此乃梁国设计,但不妨可以答应条件。”
“如此说,司农大人有计可以应付。”
“应是如此。”
“那好,回复天子,寡人答应他的要求,天子主持西线北伐,寡人主持东线北伐。”
“诺。”
得到咸王肯定回复,由于来的太过容易,天子不免生疑:
“相国呀,咸王如此轻易同意寡人要求,这其中是否有诈呀。”
“或许有诈,但届时西线兵权在手,如何出兵在我而不再咸国。况且只要其不断绝军火供应,加之前番所获腋目军火甚多,足可支用两年。
只要拖上两年,北伐若不成,再要北伐大可推脱元气大伤无法再战。”
“既如此,那就知会诸侯,寡人赞同北伐,以打促谈,尽快达成盟约吧。”
“诺。”
天子挂帅西线北伐消息传至诸侯,各方反应不一,小诸侯哀叹胳膊扭不过大腿,唯有听命于强权。大诸侯心想,这一仗下来不死也脱层皮。
此时消息传至各派,反应大都平平,无论诸侯如何出兵,除了御客,自不用他们出一兵一卒,但免不了又要被敲一笔竹杠。
这时陌舂子来到萧公毅身旁与之攀谈起来:
“天子挂帅西线北伐,萧掌门可有何打算。”
“我派元气大伤,近期暂无大举用兵打算,今年北伐恐怕是力不从心。”
“是啊,贵派并非诸侯,本钱所限难以持久用兵,是该休养生息整顿一番。只是这北伐大计不可废弛,仍需齐心协力共讨暴强。”
“呵呵,那是自然,我派素来以天下大义为己任,北伐义不容辞。但正如萧某方才所言,我派眼下力不从心,恐难替天子分忧。”
“无妨,陛下用兵仍需召集诸侯,还有时日,待贵派修整后,正当出兵之时。”
“那是,萧某也深以为然。”
萧公毅没有拒绝陌舂子的好意,很是爽快答应了其留驻梁国从西线出兵的暗示。
他很清楚,西线战事不会如东线激烈,御客可以得到充分修养,同时西线都是杂牌诸侯,难以形成强大的进攻力,陌舂子要御客驻留西线,无非是借势罢了。
百里燕之所以赞同陌舂子的提议,也料到西线不会主动出击,因此只要巩固西线态势,东线可专注北伐进攻,咸国也不缺御客的二三十万人。
会议最终以天子挂帅西线,咸国领兵东线达成妥协。
下午散会不久,百里燕约萧公毅在枫林河上谈话:
“我料你应该想到陌舂子用心,故允诺驻留梁国,你莫要生气。”
“在下非是不通情达理之人,焉能为此小事斤斤计较。萧掌门大可放心,只要西线不出重大纰漏,东线定能大获全胜。”
“我想你定有良策,只是毕竟此番乃我中原主动出击,伤亡不会小,你要有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