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不仅能用于大量的放牧蓄养牲畜,同时作为咸国在千岳山的经济战略支点,建设经济重镇,更好的服务于金雪狄商业往来。

卫国在千岳山的土地产,出很大来自于牲口马匹,受到当下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制约,千岳山的多数物资无法以低成本输往内陆,内陆的物资也无法以较低的成本输往千岳山,卫国在当地的运营乏善可陈,更多看重当地的草场和养马的环境。

但卫国本土南方同样拥有大量草地,养马放牧足用,千岳山和平时期的经济价值较为一般,与金雪狄人开战反成经济包袱。百里燕此时提出换取一处城池,恰到好处给卫国一个机会。

与楚业达成共识不久,咸王令薛钟照会燕国特使,就燕国所提要求做出正式回复。

诺一言年事已高,现今名义上挂着外执使的帽子,但已退居二线负责培养外交官员,由薛钟负责主要对外外交工作,由于是卤侯的人,姜蛰难以反对,同时越来越感到百里燕的布局之深,令他震惊。

薛钟是十一年前被百里燕相中培养的薛氏子弟,而后一直在外执府担任下级官吏,但经常安排出国和外事活动,诺一言一老,立即扶正上位,断了姜蛰插手外交的触手。

而且如果没有意外,百里燕百年后,薛钟正值盛年,还能再干二三十年,而那时他姜蛰早驾鹤西去,任内永远被压制在内阁的牢笼内。

燕国从咸国最终获得了丰厚的条件,消息很快传到梁国公使府,陌舂子对此颇感意外。

“真没想到,咸国竟给了二十万条枪,若是照此发展,其他诸侯所得恐怕是更多。”

这时相国贾宙接话说:

“但都是647、648两款老枪,651好枪只有寥寥数千支,后装火炮才百门而已。”

“但贾相国可曾想过,如此众多枪炮足以抗衡当今咸国之外任何诸侯,相国难道不觉其中有异?”

“掌门大师此言确实有理,只以为咸国只给三五万条枪敷衍燕国,现在想来,燕军一夜得二十万条枪,实力飞涨,莫非是百里燕有意为之。”

“不错,想来定是他另有计策。而且小小燕国便是给了二十万条枪,其他诸侯岂不要成倍给,这其中定有我等不晓之秘密。”

军火名义上是给,但并非是无偿援助,诸侯仍需要用资金、易货交换购买,当然,价格上要低得多。

以燕国的国力,按正常的市场价购买647、648两型老枪也是买不起二十万支的,更何况还有一百门后装炮,而且买枪容易养枪难,打掉的枪炮弹药都是钱,如不以变通的经济策略,战争根本进行不下去。

648永兴步枪性能上虽然已经落后,伐卫一战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对纸壳弹药工艺改进后,可靠性已大幅提升,发火率基本达到九成五,大雨天气在七成左右,能满足多数情况下的战斗需求。

燕国得到咸国军火的消息迅速传开,自然也传到了西寰宫中:

“什么啊,二十万支枪,这么多!”

“是的,百里燕确实卖了二十万支枪,一百门后装炮,还有其他军需物资和工业品。”

季锦昇如实汇报,西寰细思后说:

“王兄要三十五万条枪他不给,却给燕国二十万条,他怎么想的。莫非咸国手中还有更多的枪。”

“即便没有更多的枪,但储备不会少。虽然不知咸国十年内造了多少枪,臣仔细推算过,各型枪支没有两百万支,也有一百五十万支,实际恐怕更多。

咸军目前有军五六十余万人,清一色651型的好枪,辎工营、铁道兵二十余万人,外籍兵三十万,约有三十余万支老枪,加上零零散散装备各地辅兵枪支,得有百万以上。

若是拿出二十万支卖给燕国,给他诸侯的枪支就只能在剩下的三十万支中出,但显然太少了。百里燕行事必有筹谋,故而臣判断,咸国目前的枪支储备至少还有一百二三十万支,给了燕国二十万支,剩下的才够诸侯使用。”

“那也不够啊,王兄要三十五万支,志国、卫国皆比我晋国大,岂能少,如此一分,一百万支枪哪里够用。梁国、徐国、歧国其他诸侯难道就不给了吗。”

“但再多,可就不太可能了。臣以为,此番诸侯索要甚多,会盟僵持至今仍无订立盟约迹象,百里燕断然不会等待战局滑向险恶边缘,定是有其他安排,王后殿下不妨静观其变。”

“若是王兄知道晋国还不如小小燕国,恐怕要给活活气死。”

“只怕王司马已将电话打到了平汤。”

“那按季将军所言,百里燕会做何安排。”

“尚不得而知,但定是对局势有利之举,因此还是静观其变的好。不要贸然挑起事端,打乱百里燕部署,否则伤及的不仅仅是咸国,而是整个中原大局。”

季锦昇善意提醒着西寰,不要在此刻做出不利大局的事,西寰也显然明白季锦昇的意思,她说道:

“放心,本宫还不至于如此不堪。咸国终究是拓儿的基业,本宫怎能将其毁于一旦。”

“王后英明。”

其实早从十八年前开始,西寰的心态出现明显转变。

平灭黑巾让咸国声威大振,经济实力出现端倪,百里燕的改革获得了空前成功,方旦顺利进入咸国经济体系,让西寰有了窃据咸国的打算。而在此之前,西寰只是把咸国当成一个随时被晋国吞并的破罐子。

事到如今,咸国力压群雄,坐拥唯一工业基地,独揽天下经济大权,咸国称霸乃至实现大一统指日可待,而且很大可能在她儿子姜拓身上实现。如此天上意外掉下的馅饼砸在西寰头上,乃是她做梦也没想到的收获。

这种情况下,西寰自然是不希望咸国走上歧途,乃至被搞垮,其政治立场与晋王自然而然出现了裂缝。当西寰抱着此等心态看待咸国,无形中与百里燕达成了事实的政治联盟,而这也是百里燕希望看到的结果。

将敌人为自己所用,而不是党同伐异消除异己的血腥镇压达到目的,才是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

不偏不倚的折中调和,只是待人处事的一种态度和目标,偏或者不偏,是达到目的手段和策略。也许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但只要最终的态度不变,并以最小的代价,使之达到目的,你就是成功的。

当日黄昏,王砺、高吉高人赶到永兴侯府,就燕国之事向百里燕讨要说法。

“你给燕国二十万支枪,我晋国难道还不如小小的燕国吗。”

王砺怒问道,心里极是恼火,虽与百里燕有深交,然如今血肉相搏,晋军利益面前,他毫无可以退让的余地,更何况背后还站着晋王和太子,就是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自己外甥想。与百里燕的交情,此时早已淡漠。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6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6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