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第二,逃走的人类身上或许携带有潜伏的致命病菌,所以放漏他们用来传染疾病。但现在来看,第一种可能性最大,他们是故意引诱人类海船集中在事发海域搜索他们,而后再歼灭。”

狂澜的警示让百里燕深感压力,他的分析显然是有道理的。

腋目人的思维逻辑与人类完全不一样,他们有计划,有组织的灭绝人类,目的不明,所以展开灭绝屠杀之前,他们会优先解决掉人类有生武装力量。

而大型船只建造需要很长周期,一旦人类主力战船被其诱出歼灭在外海,内河河道根本无险可守,他们将轻易攻入内河,以大江大河为封锁线,逐步分割切断人类的陆路交通连接,然后对封锁区内的人类实施密集屠杀。

这种战略模式是目前技术制约下最为高效的捷径,再也没有比这个手段更快的灭绝手段。

此时国政监沸腾如潮,腋目人的消息已经传开,百里燕宣读了咸王手谕,压制了百官言论,但他也清楚,这种压制只是官方层面的控制,私底下仍无法阻止舆论的传播。

手谕宣读完毕,诺一言、张佑、高勋等人围上前来七嘴八舌竞相询问,因未见太子,百里燕问道高勋:

“高大人,太子呢?”

“太子去了商营署与卤侯府上协调商货供应一事。”

“哦,既如此,就等太子回宫后再议吧。卢大人、张大人、赵大人请先随我来。”

示意卢皋、张佑、赵焕三人来到国政监外,百里燕问道:

“国政监百官舆情如何,可有惊慌失措者。”

“尚没有。”张佑道,接着又说:“百官更担心消息会否有误。毕竟可从来没人见过腋目人,只因两艘商船被劫掠,实难断定是腋目人所为。”

“百官的担心不无道理,但能有十余艘万石乃至两三万石船的诸侯仅有我咸国,而打着圆帆,使用圆形炮窗的只有腋目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腋目人舰船有三个重要特征,其一是圆形炮窗,因为圆形炮窗更利于他们观察和操作。而人类是方形炮窗,道理也是一样的。但圆形炮窗的纵向受力更强,因此圆形炮窗其实较为先进。

其次是腋目人舰船的主帆使用圆形帆和橄榄帆,横向桅杆突出于舰体两舷,十分现眼。

其三,腋目人船体都涂成黑色,吃水线上下有横向突出的肋筋,是用来加强船体的特殊结构,可以保证龙骨折断后一定时间内不会沉没,同时增强单位面积内的承载重量,以便于在狭小面积内安放更重的火炮。

苏方义提供的消息符合第一、第二特征,如果是咸国海军有人冒天下之大不为作案,只要识别舰体大小和船帆、炮窗特征,就能区分是咸国战船还是腋目战船。

回答了张佑的疑问,百里燕继续说:

“大王已经决定,即日起秘密备战,三位大人意下如何?”

“备战事关重大,势必增加国库负担,如若一年半载倒也无妨,若是三年五年迟迟不见腋目来战,长期拖在战备下,国力吃不消呀。”

卢皋不免担心按伐卫的规模,咸国根本支持不了两年,下刻百里燕说:

“卢大人且放宽心,此战不同以往,我国暂不会全国动员。但要加强各军与各地辅兵、预备兵训练,各镇员额也暂不做扩充。年底会有一批647、648型枪械空额,本侯会即刻拨付到地方,用于辅兵与预备兵操练。

另外腋目人来犯消息尽快发往各镇,告知各军主将,做好随时应战准备。”

649年伐卫更多打的是声势仗,同时通过练兵加强参谋本部和各级将官指挥协调能力,让咸军具备百万级别作战等能力,后勤保障并未转入战时总动员状态,因此这种仗只能打快仗,拖不起。

而今是与腋目作战,完全不知对方底细和战术战法,贸然动员弄不好得不偿失。

另外百里燕还担心腋目人对人类的了解,远超过人类对他们的了解。

尽管因为人种和文明发展模式不同,人类内部文明存在有差异,但基本的内在本质是不变的,因此在不掌握腋目人详细情报之前,他不会大范围动员。

650年战后至今,咸军已陆续削减至战前员额,除海军、武备营外,镇军员始终额维持在三十三人万,辎工营仍是二十万,枪械的配发使得咸军战力大幅提升。

若非腋目人入侵,百里燕还将裁剪十五万陆军,编入辎工营和铁道兵,但会扩大海军和武备营,一面储备有经验的军官,一面加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

有鉴于战争的持久性破坏性,百里燕暂不打算扩军,但需要加强基层民兵和预备役,扩大基础工业生产,以便于随时转入战时状态。

【注1】文明等级差距越小,高等级文明对低等级文明的武力征伐代价越大。

以越南战争为例,不考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武器、生化武器、丨炸丨弹之母等国际规则约束的武器,常规战争需要付出的经济、物力、人力代价相当之大。

掌握先进技术的一方,未必能够战胜技术相对较低的一方。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本世界文明仍然遵循有某些外力政治规则,如联合国,其他大国。

如没有这一政治规则,大可以使用灭绝性武器。

当然,整体文明技术水平越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拥有越稀缺,甚至没有,因为技术、理论与工业能力不配套。

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显然是没有能力制造核武器的,因为还没有出现核子武器理论。只有认知到,才回去研究,研究出理论,没有工业基础和国力,也于事无补。

与张、卢、赵三人商定了预案,四人分头行动。

下午,百里燕临时召开财政会议,调整后半年和明年的财政预算支出,扩大战略物资进口和储备,收紧工业品出口配额,增加铸钱和国债发行。

会一直开到晚上,回府时公良修已经等了一下午,由于二公子的船被袭,他已无心去逛王眷,即刻赶回了陔陵,派人赶回志国通报消息,同时想知道百里燕的打算。

“此事你打算如何向天下诸侯交代?”

“咸国朝堂暂不公开议论,但御客会告知天子与各国诸侯,短时内我想不会引起多大波澜,我甚至怀疑诸侯根本不会理睬,所以腋目人大举南侵之前,诸侯仍会我行我素。

不过以腋目人秉性判断,最多不会超过一年,就会再次出现在北海,下次来的时候,势必凶恶猛如虎,所以公良兄此番回去,还请务必好生劝说志王与上官相国,与我结盟共御腋目。”

“若是大敌当前,我王绝不会袖手旁观,但以我军当下兵器,绝不是腋目敌手,你总得给我们军火不是吗。”

“这个好说,志国用我国所需商品换取等价军火与钢铁,价格上我也不讹你们,但协议内容和价格你们必须保密。毕竟这是一场大战,若分文不取,我国也难以为继。”

公良修如今已经知道咸国工业产能,即便百里燕不说,其也能大致推算出工业品基础产品的价格,继续用此前市场价格与志国交易,他显然是不会同意的,也不具建设性。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4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4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