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徐谨没领会百里燕“请”字的深意,蒋杰也没领会,但丝毫不妨碍百里燕继续“仙人指路”,他说:

“本帅已打定主意,由田鹏、方亮第三镇军,周空将军第八镇军,以及义军一部人马伪装卫军与山匪,攻打梁军,而后……”

不等话音落下,徐、蒋二人都是如炸天雷大吃一惊,徐谨张口解说忙是说道:

“侯爷,梁国可是上邦啊,天子之国,不征得大王同意,贸然攻打梁军这可是欺君罔上抄家灭族的大罪呀。”

“是啊副帅,未经大王同意,不宣而战攻打上邦,此事若是传扬开去,必为天下诸侯所讨伐,此事恐怕极为不妥呀。”

百里燕不顾二人反对,继续说:

“先听本帅把话说完。待我军一面假扮卫军攻打梁军,徐谨将军一面甩咸军尾随追击。待击溃梁军先头人马,我假扮卫军人马即刻去攻梁国,徐谨将军紧随其后前去包围,最后假以劝降,将梁国城池收入我军囊中,最后籍此为谈判之资,迫使梁国妥协,断绝卫军粮道,卫军迫于我军攻势之下,不久必败。”

“但未经大王首肯擅自发兵攻打梁国,事后如何向大王交代。”

徐谨担心道,百里燕安抚说:

“此事本帅将即刻秘奏大王,大王若是怪罪下来,由本帅一人承担,与各位将军无关。”

“那为何不等大王回复再做出兵。”

蒋杰问,百里燕摇头说:

“来不及了。如若梁军先行控制贡祥,将严重迟滞我军速度,届时梁军会像潮水一般涌入贡祥,而我军兵力不足以分割包围。且退一步说,我军也不可能全数伪装卫军攻击梁军,如此未免太过拙劣了。

此外,梁军出兵定是在游说卫王之前,从时间上看,梁国做出决断应该是十二月前,梁国特使应该已在路上甚至已经抵达卫都。其只要约定发兵时间,特使抵达卫都后将发兵之事告知卫王,两国便会开始交涉。

待到卫王同意,梁军已经把该占的地盘都已占去,而我军纵然有千里跃,从此赶回陔陵,单程最快也得七八天,而且卫国路远不及咸国,七八天已是很快,一个往返就得半个月,若是迟误一些时日就得十七八天。届时卫王媾和梁国的密函已经在送达各地卫军路上,乃至已经发到各地卫军,那时我军再诈称卫军,岂不更加拙劣。”

通信技术的滞后决定了情报消息的有效性,再如何惊天的秘闻,如果没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交给正确的人,也是一张废纸,百里燕此时越发坚定发展电话的决心,此时如果能有一部电话直通咸王办公室,分分钟都能搞定的事情,哪里还要用人传那么麻烦。

其实还有个原因百里燕没说,以他对咸王的了解,攻央这件事上态度上是赞成的,但绝不会公然表态,因此不会明着回复,以免有个闪失,日后殃及咸王自身的政治地位。

所以需要百里燕做挡箭牌,如果成功了,没引起什么反应,咸王可以默认,如果失败了,还引起诸侯不满,顺手将百里燕推出去,抵消政治压力。

所以咸王纵然知道要打梁国,不会明着回复,而是模棱两可给予方便。但这话是不能明说的,于是干脆不提。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一旦措施良机,今后恐追悔莫及,二位将军,本帅此议意下如何?”

“末将还是担心引发诸侯震动,日后遭致围攻。副帅可还有其他良策。”

蒋杰担心道,百里燕心平气和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子失德诸侯皆知。只要我军不过分,诸侯便不会群起而攻之。相反如若我军被梁国拿住命门,诸侯定会群起而攻之。此乃大势所趋也,不是他死就是我亡,别无他法。”

话音落下,徐谨接话说:

“那是会否应该知会赵帅与卢大司马使,至少也该问过他二人。”

“昨晚我已将消息发往第一、第二集团军,卢将军处今日该会有消息,赵帅那里三日内也该有消息。三日之内我军不做出击,等待梁军入贡祥后再行出兵。”

“那就等赵帅与卢大司马使回复后末将再做决定。”

“也罢,就等赵帅、卢大司马使回复后再行决定。”

从梁国做出决策到调兵遣将,需要一个周期。考虑到梁国土地面积不大人口稠密,仓储充足,这个周期不会太长,但也足够百里燕征求赵逊、卢皋二人意见,无论二人是否赞同,百里燕都会毫不犹豫的出兵。

当日夜间,卢皋的回复火速送到了宵城。卢皋的行军大营目前设在康郡,千里跃一个往返一天绰绰有余。

得到回复,百里燕未急于拆看,而是请来宗伯泰商议。

“宗伯先生,卢将军的回信到了。”

“那卢将军怎么说。”

“在下举棋不定,故而尚未拆看,想请先生参详参详。”

“哦……”宗伯泰轻叹一息,猜到百里燕所想,遂接着说道:“副帅是想籍此未拆密函予徐、蒋二人同看,以打消他二人顾虑,但又担心卢将军反对。”

“嗯,正是啊。若是卢将军反对,徐谨定不会发兵。若是不反对,而信一早拆开,徐谨若是坚持己见,我也无可奈何。故而只能当其面拆看,让他无话可说。故而想请先生替本帅参详参详,此法可行否。”

“在下以为有关龙先生在,卢将军定不会反对。形势迫在眉睫,倘若不能当机立断,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卢将军不会反对,此法可行。”

“既如此,本帅即刻召二将前来。”

徐谨是百里燕一手带出来的,其能力在顾中和肖渠二人之上,但比之顾中、肖渠二人胆大缺乏谋略,徐谨较为慎重,想的多,想的一多顾虑也就多,当其面拆看卢皋的来信,能断其退路,比他表态。

等待二人前来之际,百里燕又问宗伯泰:

“先生既料定卢将军不会反对,可否推算赵帅心意。”

“呵呵,这有何难。黑巾之乱梁军名为出兵,实为好不作为,还险些酿成大害,比之咸王,赵逊更知梁国之可恨之处。此事上其与卢皋应是相同态度,默许副帅用兵,日后若有万一,赵逊、卢皋二人可做不知情以方便行事。”

“嗯,但愿如此吧……”

谈论之际徐、将二人匆忙入室,百里燕取出卢皋来信展示予他二人:

“卢将军亲笔已到,本帅尚未拆看,特等二位一起拆看。”

徐谨、蒋杰目光交错,徐谨先说:

“就请副帅拆看卢将军来信以明军机。”

“那好,本帅当二位之面拆看此信。”

言毕,百里燕拆开信封取出函件,结果不出宗伯泰所料,而且看措辞,应该是关龙翔的口述。

内容很简单,大致意思是说:“你百里燕是副帅,一切听从你的安排。”

但卢皋是大司马使,是全国所有监军的监军,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利,“一切听从安排”的言外之意就是赞同。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3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3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