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雨对弓弩具有影响,但床弩却是例外,当下多数床弩的弓身不是角筋木材和鱼鳔胶复合而成,而是用金属弓臂复合浸泡桐油的坚木制成,甚至干脆是全金属弓臂,为增强拉力,使用了棕丝做弓弦,因此对雨水影响不大。
之所以有别于弓的生产工艺,很大程度上是床弩弓身的宽度更大长度更长,如果以制造弓的制造工艺生产床弩,成本和周期会很长。而传统工艺的弓制周期长,价格昂贵,床弩属于强弓,加宽加长的弓身增加了制造周期。
而战争本质上拼的是人力,而人力需要更多的武器,如果制造一台床弩所需的弓身需要一年,百十来台就是百十来年,即便增加人力堆积产量,同时也将增加成本。
因此折中的结果是简化床弩工艺和材料,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制造周期,由此材料决定了床弩比弓弩更耐雨水浸泡。
杜锐勋清楚意识到,唯一能击败咸军,避免更大伤亡的战术只有攻击咸军两翼结合部,同时以床弩、霸王炮从正面压制咸军。
后半夜雨势更大,枪械发火率显著下降,最低时间不到三成,卫军从两翼发起攻击,令百里燕措手不及。
他也很清楚咸军背水一战两翼与江岸结合部的防御最为薄弱,但又无法抽兵从外围实施包围,一旦抽兵从外围实施包围,首先将背对卫军,同时也会被卫军反包围,陷入肉搏。
“副帅,卫军西线以床弩威胁,于西南、西北两翼攻我阵脚,继续如此肉搏,我军火器优势尽丧,等不到天亮便会被卫军攻破。在下建议,海军尽速以火炮支援,将卫军驱赶回去。”
“断然不可。”百里燕拒绝道,接着又说:“卫军本阵距我军前沿不到两百五十步,舰炮射击随时可能落在我军自己头上。而且你看,卫军前阵举火,前阵之后并未举火,只在大阵背后两里处架起大火堆,此分明是有意误导我军炮火。
我军若是开炮,或是射远或是射近,若是射近,便会落在我军自家人头上,更何况卫军现在避开我军正面而攻侧翼,火炮威力大为减弱。”
前膛炮精度差的弊端直到后装线膛炮的出现才得以扭转,即便是线膛炮出现的早期,单门火炮直瞄的落弹的散布率仍以直径十至五十米的圆为数量级散布,榴弹炮间接射击的圆散布率更以百米计算。
因此制导弹药和现代计算机弹道火控系统出现之前,无论前膛炮,还是后装炮,但凡是发射破片弹、榴霰弹,炮击需要群发覆盖,以数量和交叉杀伤半径弥补精度的不足。
咸军火炮铸造精度虽然高,但仍是前膛炮,弹丸与管壁的间隙以及火炮后坐力引等因素,致使两里地内直瞄发射弹丸的散布率超过半径百米,对两里地外的间接射击的散布半径率大于两百米,直径就是四百米,随距离增加,散布率将进一步增加。
以645型七十二斤重炮为例,极限射程二十里外的半径散布率超过一里,如果使用实心弹,根本没有击中小型固定目标的可能。如果是舰载炮,火炮散布率远高于步军用炮。
而卫军停在咸军阵前距咸军才两百五十步,距离江边四里多,距离咸军舰炮约五里,以当下这个距离,舰炮已经丧了直瞄的意义,间接射击的散布率百里燕都不敢去想。
以现在的视野和气象条件,根本不具备开炮的条件,只要一发榴霰弹落在自己人头上,足以杀死数十上百人,让一个团的人崩溃。更何况是数百门火炮在惊涛拍岸的江面上一起开火,难以想象每次开火后有几十发炮弹自己头上是什么后果。
而杜锐勋在长期在西线作战,与长孙有过炮战经验,深谙前膛炮的缺点。但凡只要是前膛炮,不论你加工精度再高,弹丸最终落地的精度是永远无保证的,更何况前膛炮三四里地外根本无法用直瞄,只能用间接炮击。
其将本阵置于咸军榴弹发射器之外,同时利用夜幕和大雨,以及咸军火炮精度不足的缺点,实施大胆突击,还熄灭了前阵后的火光,使得其余卫军隐蔽在夜幕中,或许是在前阵身后,或许已经疏散迂回,根本无法以肉眼观察敌情,而在大阵背后点火以作引导,指明来时和撤退方向,可见卫军的战斗素养与战术已即为娴熟。
从此前长孙返回的军官反映的情况,卫军与长孙军均以频繁使用火器,双方都总结出了一套战法,但在卫军手中,显然比长孙更为有用。
面对如此巨大伤亡,卫军仍悍不畏死前赴后继,甚至将帅能临危不乱,以不变应万变,充分利用战时敌人暴露的缺点和自己的丰富经验,扬长避短灵活应用调整战术,应该说杜锐勋将冷兵器的作战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驳回了薛胜的建议,重新调正防御,减少了榴弹发射以节约弹药,集中起来应付西面抵近的卫军霸王炮、一窝蜂的抵近威胁,同时发射更多的照明弹以提供视野。
另从预备队和第三道防线抽调掷弹兵,为防线提供掩护,使用手榴弹对西南、西北两角结合部,对防线三十米外的卫军实施集束轰炸,以阻断卫军冲击。
在铅拉火管手榴弹出现不久,咸军曾一度取消掷弹兵,改为人人都能使用,之后百里燕发现这种效果奇差。
新兵老兵投的远的,扔的近的,都人手几颗随便扔,结果是浪费弹药效果还奇差。作战时异常激烈,老兵尚且有失手炸到自己人的时候,新兵紧张之下炸到自己人,乃至用力过猛松脱扔自己身后人堆里的都有。
为此百里燕重新调整了编制,每个伍配备一个掷弹兵,携带五颗手榴弹,其余步兵携带两发,作战时掷弹兵负责投弹,其余步兵负责供弹。
掷弹兵阵亡由伍长顶替,伍长阵亡、受伤亦或抽不出身,组员自行投掷。此外入伍两年以上者不受此限制,掷弹兵、伍长同意也不受此限,但携行手榴弹优先掷弹兵使用。
下半夜战斗趋于白热化,咸军大量集中使用手榴弹驱赶卫军,卫军同样使用飞雷弹、绳帽枪、平手炮、霸王炮反击咸军,甚至使用了白磷。
飞雷弹是一种系着绳索,通过甩动投掷的炸雷,使用陶瓶或是铜铸的弹壳,内中装填火油或是黑火药,卫军已能制造获取白磷,也在黑火药中混入白磷,以增强爆炸燃烧效果。
使用绳索甩动近可飞五六十米,力气大的能仍百米至一百二三十米,曾有卫军大力士,曾扔出一百五十多米的超远距离。
尽管比之咸军制式手榴弹威力逊色不少,但卫军能出动成百上千人的飞雷弹手,在其步兵接战后,对咸军身后实施大量轰炸和破坏,威胁极大,一度击穿咸军防线。
战斗从子时持续至寅时末,卫军数度攻破西北、西南两翼,又数度被咸军堵了回去,防线几度易手又几度夺回,寅时七八刻前后雨势渐缓,卫军攻势却依旧不减,咸军伤亡急剧增加,疲累到了极限,心理处于奔溃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