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夜袭和大雨对步兵更为不利,骑兵夜袭更是如此,咸军登岸修整一天,未曾像样修筑营寨和工事,根本无法阻挡卫军骑兵突击,尽管用地钉拉了绊马索,但对大量骑兵突袭效果至多是对付先头骑兵,绊马索失效后对后继骑兵没有任何作用。

单薄的线列阵对抗骑兵冲击,即便配有刺刀和先进火器,但在这个暴雨连珠的漆黑夜间,视野受阻,对步兵极为不利。

一连串命令下达未久,右翼先是传出数十声人仰马翻的嘶鸣声,随后枪声大作,右翼咸军率先开火,打出一排齐射,卫军同时发动冲锋,咸军步枪、霰弹枪轮流交替射击,卫军骑兵成片倒下,火力间隙卫军骑兵杀到进前,直挺挺的马槊刺入咸军将士的胸膛,两军正面遭遇。

马槊长度都在两米五以上乃至三米,咸军的步枪上好加长刺刀后还不到一米八,被马槊冲到身前根本够不到卫军骑兵,近战极为吃亏。

此时右翼随即陷入混战,百里燕随即将右翼与本阵分割,令右翼左侧咸军围上前去,即将赶到的周德岩部将在右翼身后二十步重新建立防线,收拢撤退的咸军。

骑兵最大的优势不是骑着马,而是骑马冲刺的速度、机动力,更重要的是骑兵得有机动的空间。

卫军骑兵冲入咸军阵列其速度大幅削弱,其再想恢复冲刺速度,需要两百米以上的冲击距离,天黑对咸军不利,对卫军的重新集结和调度同样不利。

一旦丧失了速度和机动力,在严密组织的咸军防线内,其可以冲垮右翼,但同样将因为丧失速度而失去机动空间,最终被咸军压缩在防线内消灭。

此时枪声大作,一直传到了卫军本阵身后的杜锐勋耳中,望远镜中只能看到咸军右翼火光四起炸声大作,却是弄不清咸军使用的何种兵器,但细思之下杜锐勋隐约猜到咸军装备了某种单兵火器,这让他想到了卫军装备的绳帽枪。

“咸军竟也有绳帽枪,真是难以置信。”

护将王谢闻讯大吃一惊:

“可此前多年密报中并无咸军造出绳冒枪消息,咸军何来绳帽枪。”

杜锐勋冷笑着说:

“呵呵……咸国神鬼莫测,以其冶铁产力,制出绳帽枪绝非难事,且还不知道咸军秘藏多少机密不为外世所知。真若是如此,日后恐要陷入苦战。传我将领,前阵楚烈、高坎、秦硕三将出击,绳帽枪、平手炮一阵过后即刻撤回,同时霸王炮予我推上去。”

“末将得令!”

趁骑兵攻入咸军右翼的同时,杜锐勋紧接着从西北正面发起了凌厉攻势,计划在冲垮咸军战线后,一举将西北线咸军击溃,根本不给百里燕以喘息之机。

绳帽枪和平手炮都是近些年各国趋同发展出来的“新式先进”火器。其中平手炮就是一种插在木杆上的火铳,前端套一个铸造的铜铳,口径二十五至三十毫米不等,内中装填弹丸或是铁砂。也有口径更大的,可以装填毒烟和喷射性火焰用以近距离杀伤敌人。

而绳帽枪在当下是一种“极为先进”的的火器,其仍采用肩扛式发射,但在前端配置了木托架,可以肩扛蹲地架射。此枪火门依旧在尾部,但火门上有一桶状铜帽翻盖,翻盖内以棉絮侵染石油和动物油蜡,使用时点燃,使用者扛在肩上只需拉动绳索,将翻盖压在火门上,即可发射。

早前得知“绳帽枪”后,百里燕曾令御客窃取研究后惊为天人。

此种火器虽然简陋,但是翻盖极为可靠,火种留存时间长,不需要像火绳枪不断调整火绳长度。同

时由于石油混和动物油脂做火种的缘故,火苗不易熄灭,即便大雨滂沱,也很难熄灭,可靠性很高,基本实现一人操作装填发射,已具备一定的实用性,且比火绳枪要更为可靠和实用。

若不考虑当下技术本身的限制带来的效率问题,此种火器在如今技术条件下,已是十分先进。

不过也非全无罩门,此种火器毕竟是铸造产品,由于浇筑工艺和冶炼技术的落后,注定只能以牺牲管壁增加重量的措施,增强火器的膛压和射程。

且为增加射程和弹丸威力,此种肩扛式绳帽枪长度达半丈,属于典型的长管身武器,其铸造成型率不会太高,不足以大量普及人手一件,其重达四五十斤的份量,在发射时需在前端支起架子才能发射,而有效射程不到七十步,精度基本靠密度弥补。

此外装填时火门着地,而翻盖掀开火种着地,当再次提起时,火种铜冒做下垂摆动,容易扣击火门引发走火,因此装填时牵连火种铜帽的绳索一头有个环,环扣在定在火器身侧的凸钩上,以拉紧火种铜冒,发射时松开绳索发射。

尽管绳帽结构最大程度保证了的发火率和击发的可靠性,但由于装填需要火门着地,因此大雨天气难以重复装填。

杜锐勋正是清楚绳帽枪的缺点,在绳冒枪、平手炮击发一次过后需要撤回本阵重新装填,但为了保证火力的输出,卫军通过前线实战摸索出了交替射击的策略。

此刻百里燕右翼被卫军骑兵冲的七零八落,不等重组右翼,卫军前阵左翼待战骑兵发起了第二轮冲击,与此同时正面前阵卫军开始向咸军正面快速运动。

“杜锐勋不愧是杜振之子,这次恐怕是要有麻烦了!”

心中暗自说道,百里燕意识到卫军和杜锐勋的可怕之处。

无论古今,用兵都有一个重要原则,由于指挥系统和通信的制约,战线宽度和兵力投入规模是有限的,夜间和雨天作战更是如此。为便于指挥和调度,一线不可能堆积大量的兵力,也无法全部展开数万人乃至十数万人同时向敌人发起攻击。

因此一场你死我活的战役,进攻一方的力量输出必须维持一定以合适的力度,并保证其连续性,除非必要,波次与波次间不能间断,必须始终如一,或者一波强过一波,不断以兵力投送让敌人忙于防守和死战,直到地方消耗殆尽乃至战斗意志崩溃。

任何非必要的无故的中断攻势,都有可能浪费将士性命换取的战场态势,是对将帅指挥调度和临机应变能力的重大考验,在态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中,丝毫犹豫和中断都可能改变战争的进程,将帅只能在动态的环境下做出每一个决断。

然由于时代的制约,知识的传播范围极为有限,受教育的人群更少。各国诸侯对军事人才的培养仍停留在家族化和唯才是举两条路,专业化、体系化的建设培养根本谈不上。

因此多数统兵将领能力很是一般,乃至平庸和无能,很多人甚至无法掌控出击兵力的力度、频次,更谈不上把握战机用计使诈,运筹帷幄统筹后勤。

杜锐勋恰恰是卫国难得的良将,其承袭了的杜振的衣钵,所谓虎父无犬子,很多时候是教育和物质“资源”的匮乏,造成的必然结果,因为只有权贵阶层才能真正接触当世定级的书籍。而在当下,兵书甚至都是国之机密,根本不是寻常人所能接触的核心知识。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37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37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