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的的弓身多为木质于动物筋使用鱼鳔胶复合而成,对湿度敏感,雨天使用不仅影响弓的弹性,削弱射程和威力,同时损害弓本身的寿命,而弦丝淋雨后变得松弛无力,高强度开弓甚至会拉断弓弦,因此雨天卫军的远程武器同样大打折扣。
唯一让百里燕担心的还是咸军的骄横心态要不得,咸军火器基本具备了十九世纪末的战斗效能,相比于其他诸侯国尚处于冷兵器,乃至青铜兵器,代差不是一般的大,咸军自然而然产生了心里优越感,在所有人眼中,这种优越感反倒成了“士气”。
这不是什么好现象,至少在武器、战法接受检验,打几场胜仗之前,并不能称之为高昂的士气,而是骄傲自大,越是依赖武器本身的威力而忽略人的作用,对于军队而言是十分危险的苗头。
翌日,就昨日定下的作战方案进行第二次梳理和强调,并进行了一次沙盘推演。第三日,咸王决心一战的回复送达阳都,此前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十月初二,边关传来消息,志国特使经由丘南郡入境,入境后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前往陔陵,一路经过彭源奔甘府而来,目的不言自明。
就在这天中午,结束军事会议,百里燕穿戴整齐,携周空及随行人员去往老穆尼和小穆尼下榻的馆驿。
“阁下在此还住的贯吗。”
“你们中原人都是一个样子,床板都是死硬死硬的。”老穆尼嘴上抱怨道,老辣的眼睛迅速打量了一番百里燕夫妻忙是又说:“你今天怎么穿的奇形怪状的。”
百里燕下意识看了眼身上,指着身上的战术背心和武装带说:
“你说这个些吗?”
“你头上带的是什么,感觉很滑稽知道吗!”
百里燕侧首看了眼周空的头盔,他实在看不出头上的钢盔有什么可笑的地方。
为便于携行和作战,咸军新军都配发了实用款的帆布战术背心、子丨弹丨包以及战术背包,同时也佩戴一件胸口、腹部、背部、腰部铆有锁子甲的复合轻皮甲以增强防御。有
鉴于冷兵器格斗的需要,每人除配发刺刀外,同时配发短刀自卫,也允许个人携带其他匕首等短小自卫工具。
兵种不同,武器和职务不同略有差异。以将官为例,将官配发转轮枪、皮革子丨弹丨带,钢质扎甲,而没有战术背包。
有鉴于热兵器的普及和日后作战需求,传统的皮革头盔、铁盔难以满足时代需求,为此百里燕研发了一款钢盔,在高锰钢基础上,添加了钼元素,以增加强度,能抵御中速弹以下的枪弹,形制借鉴了德国盔和中式盔,采用皮革悬挂系统,以改善佩戴舒适性。
同时头盔上漆,防锈不反光,配有网罩,特种头盔还裹有苍青色的帆布,以便于渗透活动。
由于当下普遍扎发髻,军中则以布带缠发,因此头盔顶端略有个突出部,以容纳发髻。
当然,按道理热兵器作战条件下,是要把头发剃光的,以便于头部受伤后的抢救。
但发肤受之父母,孝之始也,把头剃光且不说军中会否抵制,得考虑社会影响问题。
其次头盔的根本作用是防流弹和破片,当下所有冷热兵器均不存在直接击穿头盔的风险,即便击中头部也也是实心弹和面部伤害,抢救也无济于事,因此剃不剃头影响不大。最后,人人剃光头势必沦为中原笑柄,影响士气,所以不剃的好。
鉴于钢盔去年定型,产量不是很大,尚处于试用阶段。因此只装备了一万多人,还做不到人手一顶。穆尼从未见过头盔上有突出的钢盔,觉得滑稽可笑并不意外。
百里燕无暇与他多费口舌,遂是说道:
“说了你也不懂,我今天过来是告诉你一声,我军即将开战,你想不想见识见识我军军威。”
老穆尼闻讯诧异,忙是问道:
“你们真要开战!”
“军中无戏言,这还能有假。你去不去?”
穆尼丝毫未做细想,欣然允诺:
“那好,你稍等一下。”
一刻过去,穆尼带上大儿子及随行护卫一百余人,跟随百里燕夫妻由北门出城,经泉河渡口渡河北上,前往于江泉一江之隔的平柳县城。
抵达泉河码头之际,看到眼前高耸林立炮口无数的万石战船,老穆尼大惊失色:
“这……这是你们的战船!”
百里燕点了点头,得意洋洋说道:
“三年前你看到的不过是商船,这才是我们的万石战舰,每一艘都有五十五门火炮,前来参战万石战舰有二十艘,另有几十艘在北海警戒,另半数港内修整。怎么样,比你们的破船强多了吧,呵呵……”
穆尼646年出使中原途径永兴河时见过万石船,古达帕和菲戈斯私下里也透了不少情报,但都是商业内容,其从未真正见过战舰。要说震惊,震惊的不是船,是船上的大炮。
船上清一色的都是舰用重炮,二十艘就是一千一百门,一次齐射能打掉几吨的实心弹,倾泻在阵地上死伤可想而知。穆尼眼中的骇然之色大致可推断出金雪狄人的火炮数量,充其量也就是比一千一百门多一些而已,撑死了两千门吧,而且还是铜炮。
反观咸军一家,仅二十艘万石战舰有炮一千一百门,其他船只与步军用炮只会多不会少,穆尼的震撼可想而知。
渡过泉河,一行人于午时前抵达平柳县城,由于德康郡地势总体高于甘府郡,因此甘府一侧常年洪涝,东岸的城池大都缩在江滩内,这平柳县城便缩进了江边五里地建城。而德康郡由于地势略高,洪涝的风险小,其城池大都建在挨着江边的高地上。
而与此同时江对岸的江泉城中,杜锐勋忙于将攻入房岭郡的卫军撤回德康,同时还要迁走各地的青壮人口和权贵阶层。由于牵扯土地和经济利益,迁徙工作并不顺利。
而就在这时,护将王谢来报:
“启禀杜将军,方才东门哨兵来报,对岸平柳县城隐约发现一支咸军由南门入城。”
杜锐勋忙停下手头杂务,蹙眉思索片刻后脸色凝重起来:
“入城的咸军有多少人马?”
“约六百来人,速度极快,比最快的马还要快,籍此来看,应是咸军的千里跃健宝。”
“哦!”杜锐勋听着一惊,忙又说:“咸军北牵马匹中仅有三千匹健宝马,一日间出现六百匹,绝不是普通咸军。不好,咸军恐是在打平柳县城的注意。王谢,速去将吴长史请到东门,快去!”
“诺!”
咸军从千岳山牧场牵回的马匹总计是四十万匹,另借了御客十万匹,其中三千匹是健宝马,这些情报消息不用刺探,卫国驻千岳山的官吏武官看一眼都能清楚,因此倒也不存在保密问题。
咸军如今养在千岳山的千里跃经过十五年繁殖增长,连同老少和马驹在内,已有小十万匹的规模,期间各国,乃至金雪狄人都曾不间断往来南北两地搜索此等宝马,近些年还真给找到零星马匹,但数量不多,总计只有千余匹,远不比不上咸军的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