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国接管甘府之后大力疏浚河道修筑堤坝,这片洪涝淤地如今倒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沃土,是甘府郡治下为数不多能达四石以上的好田。
不过咸国在东岸修堤,西岸的德康郡则要倒霉的多,由于卫国的穷奢极欲和治国无方,接管德康之后不仅未兴修水,还加速了当地生态破坏。
大量围湖屯垦,甚至沿内河屯垦,致使没到汛期,江水被东岸大堤阻挡后,只能向西倾泻,由此西岸经常是泽国一片,以至于汛期河面最宽处竟达到了六里地。
眼下正值仲夏,夏末秋初正是秋汛高发季节,百里燕琢磨着卫国人也在等着秋汛,妄图以秋汛阻挡咸军过江。
阳都帅府,百里燕刚从军中回城,向赵逊复命。尽管赵逊仍是主帅,然实际上是百里燕在越权指挥。一则赵逊有些力不从心,二则赵逊其实有些没章法,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先进火炮,这么多杆枪,冷热兵器交替之际,他有些瞎抓无措。
三则赵逊是个极有有自知之明之人,他也清楚现在军中的结构比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超出其自身能力的极限,因此此来无意指挥大军,他更想知道百里燕准备怎么打。
“百里副帅回来的正好,老夫正有事问你。”
百里燕径自坐下喝了口水说道:
“赵帅请说。”
“老夫听闻彤祥以南有一处炼炉,卫军在对岸布置有火炮,此事你可知道。”
“哦,此事在下一直知道,对岸有卫军各型火炮二百四十门,我已调十门迫击炮,四十门二十四斤炮,十五门三十六斤加农炮秘密部署炮兵阵地,开战之日,便能第一时间将卫军火炮尽数摧毁。”
“炼炉是去年投产,百里副帅既知今年与卫国开战,当初为何将炼炉置于江边,莫不是有意为之?”
“呵呵,赵帅明鉴,此生铁坊确实是在下有意而为之,目的便是为引出卫国火炮,好将之一举歼灭。”
赵逊捻着白须轻轻点头又说:
“此法倒是不错,可就是冒险了些,万一有个闪失,可是不小的损失啊。”
“赵帅放心,以我国如今百工技力与国力,即便再盖二三十座如此规模生铁厂亦是轻而易举。”
卫国在使用火炮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从部署在生铁厂对岸的炮兵阵地就可见一斑。
由于早期前膛炮的铸造精度、火药动力认知的缺失,以及观瞄手段的制约,前膛炮的射击精度差强人意,加之使用实心弹丸,命中率其实很低。
多数情况下都使用跳弹杀伤,既让弹丸与落地时呈一定切入角,继而在地面弹跳,就像打水漂一样。弹丸在地面弹跳的此数越多,距离越长,则杀伤的范围越大。
卫国尽管尚未掌握这一原理,但其为弥补前膛炮射击精度的缺陷,只能依靠弹丸密度来弥补,于是整出了一个“炮阵”。
由于火炮不同于枪弹,炮弹可以曲射也可以直瞄,而前膛炮弹丸飞行一段距离后进入抛物线状态,卫国便利用这个原理,将火炮列成20行×12列的炮阵,通过弹幕覆盖,对固定目标与集群方团目标实施打击,以增强命中率。
这种战术最大的优点是提高了单位密度内的命中率,有利于攻击步兵方阵和大型固定设施,缺点是必须预设阵地,缺乏灵活性,需要集中大量性能落后火炮,且前后炮必须交叉配置,火力层次单薄,无法形成梯次配置火力,一旦此处炮兵阵地被消灭,整个火力打击群荡然无存。
此外在卫国眼中摆出两三百门火炮似乎是对咸军的一种震慑和示威,然在百里燕眼中无疑是彻头彻尾的愚蠢行为。
强火力作为军队作战的核心,任何时候都应该保证其战位的绝密性,过早的暴露火炮位置,战时将成为敌方首先打击的目标。
听完百里燕汇报,赵逊接着又问:
“各镇军整备事宜老夫已听卢将军禀报,民夫与预备兵尚未就位,老夫担心八月恐是难以攻卫,最快也得拖到九月底,百里副帅意下如何?”
“由于夏收延误了时机,八月底之前攻卫确实有些困难。眼下我军集结兵力约一百十余万人,民夫三十五万,约四十五万民夫与四十万预备兵尚在赶赴集结途中,最快月底之前才能赶到,抵达后仍需与镇军整合操演,攻卫最快也得是十月。
然就眼下我军实力而言,拖得越晚,对我越为有利,一旦我军登上西岸,骑兵杀到梁国边境也就是一月半月的功夫,至多在十二月上旬,主要战事将基本结束,当下的等待还是值得的。”
“西线攻入长孙卫军战力不虚,其不似东线卫军与我对峙摆在前沿,西线卫军龟缩与各地城池,主力摆在与长孙对峙前沿,你此去必是正面相遇,要在两月之内结束战事,是否有些托大了。”
“赵帅明鉴,在下此去西线,并不打算与卫军正面交战,只切断其各地联络与粮道。其若出城,便分而歼之,其若坚守,我便围之,一直拖到其弹尽粮绝,届时要么饿死,要么困死,别无他路。”
相比与东线卫军主力都摆在一线被咸军火炮覆盖,西线卫军性质属于占领军,其二等战斗力戍军负责后方占领区的治安,一等精锐摆在与长孙对峙的前线。
这意味着即便咸军能以出其不意的速度攻入西线,届时需要面对的将是坚守城池的卫军,卫军坚守不出,咸军只能逐城逐地的争夺,否则只能包围。
而以咸军西进兵力,不足以挨个包围七个郡县的所有座城池,赵逊担心将陷入恶战,从而拖累咸军主力,然百里燕既不打算包围城池,也不打算逐个争夺。
首先卫军西线主力在前线,后方多为二线弱兵,咸军西进主力都是骑兵和骑马步兵,占有绝对机动优势。只需要扼守各地要津,优先攻占卫军粮仓,切断其一线配置主力后退通道,然后等着后方守军集结起来,此时再发兵将其消灭在集结路上,要比单纯的去攻击一座城池,打击一支主力强得多。
其次,卫军根本无法想像咸军会在一两月内杀通东西几千里地,面对数十万来势汹汹的咸军主力,卫军措手不及之下未必有一战的勇气。
最后,卫军强的是权贵,其下层军官和底层士兵没有人身权利,卫军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人身权利的赎买和加官进爵激励士气。
当敌军断绝粮道,切断退路,士气受挫之际,所有的赎买和加官进爵不过是一场空梦,命都没有了,人身权利都是空谈,此时祭出“招降纳叛”大法,效果比真刀真枪的干上一架来的强百倍。
所以百里燕根本不担心西线卫军,只要其动起来,总有消灭的办法,就怕他不动,死憋在据点里,反而会是麻烦。
翌日,气温有些高,百里燕前往泉河视察海军与内河水军。泉河咸国境内的平均宽度约一百二十步(约105米),最宽处两百八十步,最窄处七十步,是思水江流入甘府,经由上关汇入桑南郡的一条大河。
尽管平均宽度达到了一百二十步,但对万石乃至两万石船而言,要在这种河面宽度的水域掉头,仍是十分的危险。
由于河宽是河流表面的宽度,河面以下航道的宽度要窄的多,如果是低潮时,触礁搁浅风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