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与我国有关。”
“继续说,与我国有何干。”
“臣判断,百里燕断然不会蠢到授人以柄,除非卫国与百里燕各取所需互有把柄。卫国东进长孙其实不足为虑,真正的威胁是咸国、志国与我国。而志国如今内斗不止,只怕还有大事发生,志国若是乱了,志国将被极大削弱,那剩下的就是我国与咸国。
而卫国短时内无法尽吞长孙,因此无法经由长孙以北绕过思水江,除非长孙向卫国称臣,倒戈攻咸。若是如此,梁国绝不会同意。
百里燕正是看到这一点,故而在卫国击败长孙之后,卫国需得修生养息数年后再战,此时咸军若是攻我晋国,卫国亦在西海攻我北军,这可是对咸、卫两国均有利可图之举。”
“也就是说,百里燕正密谋图我晋国,而本宫却还蒙在鼓里!”西寰大怒,接着又说:“如此大事,咸王难道不知?”
“恐怕咸王是知道的,否则不能替百里燕掩饰的如此之快。这才不到半天便仓促下此结论,显然是早有准备。只是属下以为,百里燕应该是做了两手准备。其一,如若卫国按约兑现承诺,咸国便不出兵,如若卫国未按约兑现承诺,便出兵。
这其中的承诺应该与歧国有关,而卫国则出尔反尔,假意答应百里燕所求,实则攻完长孙之后便修生养息,根本不打算履行承诺,如此百里燕的谋划便就全盘失败。但卫国却没料到,百里燕做了出兵与不出兵的两手准备,于是现在形成了僵局。”
季锦昇分析的基本上八九不离,但涉及卫国的部分,并没有真正拿到台面上,更多的是百里燕的心理活动。百里燕当初是有攻打晋国的打算,尤其是在太子继位之前攻晋,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西寰这个毒瘤。但仅仅是打算,并没有落实的到实际行动。
同时腋目人的南下的步伐,让百里燕被迫改变了既定方针,一切以优先解决外部威胁为首要目标,打晋国显然得不偿失,不仅损耗人类自己的国防力量,还将为此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树立更多的政治敌人,成本上并不划算。
翌日,百里燕继续称病在家疗养,上午城府司马陆亭训过府探望,随后去了卤侯府上,下午又是去了轩亭侯府,这对西寰而言不是什么好兆头。
拜会过三侯的第二天,咸王早朝颁布第一道诏书,宣布成立第九镇军,陆亭训出任第九镇军大将军,兼领陔陵城府司马,入内阁参议。
消息一经传出,外朝如同炸锅一般议论纷纷。内阁会上,陆亭训首次参会,咸王高度重视,重点咨询了军政要务。
“关于新建镇军,陆大将军有何治军感想啊?”
“启禀大王,镇军不同于辅兵,辅兵以守备为主野战甚少,而镇军攻城拔寨野战为长,臣出任城府司马多年,操练野战镇军已是生疏,臣还指望赵帅、卢将军以及诸位老将军多加指点。”
“呵哈哈……陆将军真是谦虚啊,令尊当年乃鼎炀侯麾下一员虎将,寡人看陆将军颇有令尊遗风啊。”
“大王谬赞,臣惶恐。”
陆亭训比之其父亲陆敬为人要谦恭一些,甭看陆敬名中有“敬”字,但这位陆敬与早年的鼎炀侯一副德性,心里没半点敬意,飞扬跋扈嚣张的很。
陆敬调入陔陵出任城府司马,陆亭训随其一同调入陔陵掌管都城防务,陆敬过世后继承官位直到现在。
因此陆亭训在野战军的的时间较短,黑巾平乱时也未曾随军作战,确实缺乏大规模野战和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其还是相当诚恳的。
一番简短攀谈,咸王话锋一转说道用兵之事:
“诺卿,张阶现在如何?”
“启禀大王,张阶夜不能寐近日消瘦不少。”
咸王听了有些恼意,忙是说:
“寡人没问张阶胖瘦,寡人是问张阶态度如何。”
“哦,张阶恳请面见大王当面详述。”
“哼,若非是张阶涉密不严,焉能令寡人如此被动,他还有脸来见寡人。卢贾呢,卢贾是何态度。”
“回大王,卢贾似乎没有见大王的意思,臣斗胆揣测,卢贾是在等卫军集结完毕之后,想让……”
诺一言欲言又止,咸王追问道:
“想让何事?”
诺一言吞了口唾沫,压低了声音说:
“想让大王请他。”
一言既出,咸王火冒三丈破口大骂:
“混帐!”
“是是是,卢贾是混帐。”
诺一言附和道,卢皋这时说道:
“大王,臣以为我国如今骑虎难下,看卫国气势汹汹,大有杀鸡儆猴之意。”
“爱卿何意,何为杀鸡儆猴”
“回大王,卫国重兵云集德康,我军攻过江去不易,卫军过江攻我也不易,但卫军若是从德康北上攻入房岭、糯汤等郡,情势将完全大变。
思水江是上游宽而下游分流,因此越往北越窄,越往北分流越多,因此我军大船在上游有利,而一旦到了下游,便只能单向行船,掉头甚难。
如此我军在下游长孙国境内,水军战力将极大削弱,届时思水江天险荡然无存,卫国攻我将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因此我国若是不发兵,那卫国在东线北上,长孙不仅西线难以坚守,东线更有全线失利之危。故而不出兵的话,卫国控制了下游河道与江面,日后对我国十分之不利。”
“水军之事寡人不甚了解,但既然卢卿担忧想来必有道理。赵卿,你以为呢?”
“启禀大王,老臣是不赞成出兵的,但若是思水江下游被卫军控制,我万石大船在战时将受其遏制,且大船驶入内河作战本就是大忌,更何况是水道狭窄之处。”
“那两位爱卿可有破解之道?”
咸王话音刚落,陆亭训上前说:
“启禀陛下,臣倒是有一策,可破此难题。”
“哦,陆大将军有何良策,快说于寡人。”
“臣听说前番张阶许诺桑南、桑北六地予大王。臣以为,若是能将桑南、桑北两郡划入我国境内,两地内河便皆在我军掌控之下,西可入思水江下游,东可守下游小河,如此即便卫军取得思水江东岸长孙土地,天险依然为两国所共有。
而如若我王出兵攻卫,卫大败,东岸之危荡然无存,而桑南、桑北两郡还能纳入我国控制下,既取得了水道,同时经由桑南郡打通了上关郡,从此一改只有万川连通东西的窘境。”
咸王就等着陆亭训献上“妙计”,此言一出心中窃喜不已,然却不能反应在脸上,还是得表现的保守一些。
“寡人已经要了六地,再要两郡,这不妥吧陆大将军。”
“父王所言极是!”太子赞同道,接着又说:“我国已是要了长孙六地,若再要两郡,如此与虎狼何异,又置我咸国堂堂君子之国于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