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寡人今日累了,都散了吧。此前与张阶所涉及之事不得外传,若是泄漏半字,寡人绝不轻饶,可都明白!”
“诺!”
众人异口同声,准备离开之际,高勋问道:
“大王,如今太尉亡故,应该及时增补才是。眼看大战在即,兵马粮草皆有司马府周转恐精力难济,太尉之职还应早做妥善安排。”
这时太子也说:
“高大人所言极是,儿臣以为太尉只职不可无人,应早做安排。”
咸王微微点头表示同意,他缓缓说道:
“那就由鼎炀侯继续接掌太尉之职吧。”
咸王的决定出乎高勋、太子意料,然见咸王态度坚定,其他人默不作声,原本已经到到嘴边的话二人有只好咽会了肚里改口认同:
“父王英明,儿臣告退了。”
张佑承袭张隽继续接掌太尉的消息很快传回太子府中,西寰闻讯暴跳如雷:
“百里燕,百里燕,这个狡诈的狐狸,其竟连死敌也拉拢为己用,世上为何有这等异类,简直天理不容!”
“公主殿下,现在看来是我们都看走眼了。”
季锦昇小心说道,西寰歇斯底里说:
“这还用你说!现在张佑出任太尉,太子今后在想再拉拢也晚了,日后军政大军均落于百里燕一党,本宫和太子岂不成了他们的傀儡!”
“殿下息怒,张佑虽然承袭太尉之职,但其空有虚名而无实权,加之多年削权,其已无力量,毫无左右朝局势力,短期内不足为虑。”
“可眼看内阁外朝被百里燕瓜分,本宫岂能坐以待毙。”
“既然已经木已成舟,眼下只有暂避锋芒,静待时机了,殿下切不可意气用事而自乱了阵脚。”
“本宫岂能不急,太子一登基,内阁外朝均不在其掌控之下,这个国君叫他如何去当。”
“话虽如此,但殿下还是有机会的。从今日传出消息来看,此事是由高勋提及,而这些年咸国屡出泄密大案,属下怀疑这高勋应该便是咸国最大的内奸。其早年与广叔子关系甚密,而今诚道派欲除掉百里燕肢解咸国,想来这高勋恐怕在其中牵连甚深。”
季锦昇猜测道,西寰听着更加生气:
“这怎可能,本宫的人日夜监视全城,从未察觉其与诚道派与梁国有何往来,其如何里通外国。本宫反倒是认为,此人做事庸庸碌碌毫无过人之处,当初真是看走了眼,还以为此人能助本宫一臂之力。”
“公主切不可低估了此人,越是这等庸庸碌碌之人,越是可怕,百里燕对其评价可不低,加之赵逊用人独到,绝不会看走的眼的。”
“哼。”西寰并不认同,她说:“赵逊若不会看走眼,怎就未看出此人是内奸,高勋若是内应,百里燕岂不知,还能容他活到今日,这些又如何解释。”
“这……”季锦昇哑口无言,想着西寰的说辞颇有些道理,要说赵逊有走眼的时候,百里燕再没察觉异样,显然不可能,更被说两个人精同时看走了眼。难道当初是百里燕设下的局,故意远在千里之外唆使高勋促成出兵的?
越想,这个答案似乎越是肯定的。
少时西寰又说:
“咸国极可能是要发兵攻卫,本宫想令方旦回晋国一趟招募些可靠子弟,日后迁往咸国新郡,以扼控当地财源,季将军以为如何?”
“太子传话出来了?”
“这倒没有,倘若咸王同意发兵,事关机密,咸王定会严令不得向外透漏口风,故而本宫与太子约定,同若咸王发兵,他便令人传些无关紧要之事,不提发兵。倘若咸王不发兵,他便令人将此消息传出。
而现在一连几天过去,迟迟没有消息,那定是咸王决定出兵,太子便不能明说。”
要说西寰也蛮聪明的,机密之事不能透露口风,于是她便是钻了个空子,反向操作。不发兵则明说,发兵则不说,反正认准了咸王定会发兵,迟迟不见不发兵的消息,显然肯定是发兵了。
张隽病故第八天,张家做完头七,按惯例普通爵应归葬故里,灵柩遂于当日出城,咸王带随从数十人着便装亲赴送行,并准许其绕走宫墙走北门返回鼎炀,为此还准备了一辆四轮马车作为临车,运送张隽棺椁返回鼎炀城。
当天中午,报纸增刊一期,站在公正立场褒扬了鼎炀侯的功绩,赐谥号“哀武”,但全文只字未提630年之前的事。
五月初九,太子留守陔陵主持政务,百里燕、卢皋等人陪同咸王出巡,队伍走的既是缓慢,沿途视察了各地庄稼的长势和民情,励精图治多年,新政效应日渐深入基层,成果日渐显著。
马车中,看着窗外长势喜人的稻田,咸王对百里燕说:
“如此一亩水田,到了夏收得有三石的收成吧。”
“回大王,至少是四石,都郡现在的亩产基本都在四石至五石之间,乌坪的田则能达到七石,甚至最新的良种,高产的能有九石。”
咸王会心一笑点头,若有所思片刻又说:
“都郡之外的郡县亩产可也有四石?”
“有的有,有的则没有。都郡多数地区能保证四石乃至五石,都郡还有一成半的地区维持在三石至四石间,其余郡县情况各不相同。
如北海郡约有两成的土地水稻能产四石,五成的土地能得三石,其余在两石至三石间徘徊,而新入的四郡则多数低于三石,少数在三石以上。
此外江东与岁当两郡新政推广不利,农民种粮缺种粮意愿,几乎鲜有三石亩产,多数均低于两石。”
听到此处,咸王目光一沉,攥了攥拳头说:
“都郡的农政几时可推向全国?”
“这不大好说,都郡的产粮之所以如此之高,一来是育种有方,二来是积肥,第三,外海的探索发现有天然上好肥料,而长孙出产有火山泥土,亦是极好的肥料,臣命人大量运回后混和稻草灰后卖与农民,都郡的产粮都是靠的此种肥料。
不仅用料少,而且肥力留存田间时间颇长,与人畜积肥一起使用,只需投入少量,便可收两三年之效果。但要推广至全国,还是有些困的。尤其是火山泥土,只有长孙出产,而臣是命人偷盗,故而每次不能弄回太多。”
闻讯百里燕是从长孙偷的肥料,咸王顿感诧异,忙是问:
“那长孙可知其中奥妙?”
“大王放心,天下人均不知这火山泥土好处,而且久居火山下,常年有喷发与地震,故而人心皆惧,因此长孙国作用亿万财富,却不知其中好处。
不过大王也不用担心粮产,北海、东原以及咸西北地,江东郡沿海,正陆续推广三季稻米,今后一年可种三季,即便一亩只有两石,一年亦能收六石稻米,若是亩产三石,一亩一年便是九石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