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张隽起色的好转,张佑抱有很大期望,但百里燕清楚,这种关头,瞒着张隽可以,慢着张佑是不行的。

拿捏再三,百里燕凑近上前一步,压低了嗓音说道:

“你弟张并何事能到陔陵。”

说道张并,张佑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唉,这个不孝的弟弟,我已派人去催,按说快马加鞭昨日便该赶到,至今不见人影,只怕是又花天酒地耽误了时日。”

百里燕听了连连摇了摇头,他对张并是有数的,当年张并在广信调戏肖春玉、唐桃勾结马贼,就是他给办的。这些年其一直窝在鼎炀城花天酒地经营一些生意,说他不学无术其实也不完全如此。

其毕竟是贵族子弟,依靠张隽的人脉,还是从王眷弄到了不少货物,加之在鼎炀城是一霸,不算三侯在当地的产业,鼎炀侯家基本上是排得上号的商户,每年的进项也很可观。

当然钱来得快败的也快,娶了十多房老婆,生了二十多个孩子,还好不是长子,要是长子,这家产还不知道怎么分。

听完张佑诉苦,百里燕小声说:

“不瞒张大人,此前本侯诊脉时察觉有异,令尊今日气色好转实为反常之举,在下担心恐是回光返照,故而张大人这几日务必要小心伺候。”

张佑闻讯脸色迅变:

“什么,这……家父如今大有好转,司农大人不会诊错了吧。”

“在下也希望不是回光返照,但愿是诊错了。但不论怎样,令尊年事已高,体虚气亏愈甚,业已成颓势。在下建议张大人今日,最迟明日,携你父亲母亲与妻儿子女去照相馆拍几张合影,也好日后留个念想。一旦人没了,再想什么都无济于事。

另外,回光返照最忌心绪起伏,故而张大人最好不要说与令尊,以免心起波澜,再生变故。”

张佑沉默着,眼睛微红眶中噙着泪水,少时片刻才说:

“多谢司农大人指点,此恩张佑永生不忘。”

“好了,本侯先行告辞了,如有不便,可即刻差人寻我,本侯一定全力相助。”

别过张隽,百里燕驱马赶宫中去找司典高林,高林是前任司典高崇安之子,高崇安于盛元636年寿终正寝,其子高林顺其自然接继任官位。

当下官位多数以子承父业为主,尽管不存在绝对世袭罔替的现象,但子承父业继承官位的情况不在少数,尤其是朝廷缺乏人才,书籍的稀少决定了多数知识分子都出生于权贵。

而你又干的不错的情况下,出于政治权利的稳固和用人安全,君主通常会选择更为可靠之人充任官位,而子承父业,既是继承的权利,同时也是继承的政治关系,因此稳定性更强。

百里燕多年来循序渐进改革人事任用制度,但也仅仅止步于中下层技术型官吏,高层与核心官吏的任用,受到君主权利与权贵集团的双重压迫,无法推进,如果动了这一块,等于触及了所有人的核心利益,招致更大范围的阻力,这显然不是他想看到的结果。

此外,既有的官僚系统并非一无是处,能用的可以用,不能用的绕过,实在不行,再择时机搬掉用人顶上。

在既有体制下缝缝补补,总好过打破政治稳定,引发动荡的强。正如拉拢鼎炀侯,要比搬掉鼎炀侯重新树立一个谁也没谱的人强。

此去找高林,正是要向其确认当年仇瑞蒲曾上奏朝廷王眷养马乱象,而这道奏本百里燕不知情,咸王也未曾提及。也就是说,有人伸手拦下了奏本,而能拦下这道奏本,不流入内阁乃至咸王面前的只有两个人。

奏本制度分为两级,一是内阁、外朝以及各地封爵奏本可直接呈送君主阅览,而无需先送国政监审阅。

二是内外朝之外的外地郡县地方官员奏本,先送国政监,挑出国政监各部司属官、长官无权处置和紧要的奏本呈送内阁批阅,再由内阁草拟方略供咸王决策。

而最容易出问题的第二种情况,丞相是内阁首领,国政监最高官僚,外地发往朝廷的奏本先由其属官接收,后转给丞相,视情况内容发往各司部部门,亦或是丞相直接与内阁商议定夺,最后再报咸王。

太子主持国政监后亦有权接收奏本,但咸王并未将此权向其开放,因此太子只有权第一时间阅览奏本,代咸王批复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而问题就出在这些“无关紧要”四个字上。

如果仇瑞蒲奏本反应的情况,有真凭实据亦可说捕风捉影,如果判成无缝捉影,这件事代行丞相职权的属官和太子都能直接处置,而无需发往各司部。

仇瑞蒲反应的是马匹僭越律法之事,既归司马管辖,亦归司典,赵逊、卢皋任何一人得报,显然百里燕也该知道,这意味着要么被截留了,要么发给了司典高林,然询问过高林,其矢口否认曾经收到过仇瑞蒲的奏本。

而一般的官员很少反应司法问题,更多是地方治理的中的政策问题,据此推断高林不因撒谎,查阅过奏本接受批复记录,确实也未发现仇瑞蒲的奏本被送入司典府,那么可以断定,能扣押仇瑞蒲奏本的只有他!

想透这些,百里燕心里冰凉,他从未想过有一天同样的命运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

迷茫中,百里燕赶回家中,修书一封让魏琦亲自带人火速发往轩云转交给宗伯泰与赵安陵。

当天下午,魏琦携信抵达轩云,将信亲自交到宗伯泰手中。

“宗伯先生,这是侯爷的亲笔信,指名要您与赵先生拆阅。”

宗伯泰接过信函,确认没有异常,边拆边问魏琦:

“可要回复?”

“侯爷说无需回复,先生看过此信便知。”

取出信件,展开细看,宗伯泰脸色即刻严峻起来,心中暗道:

“看来侯爷已经猜到是他了,但接下来侯爷会如何选择呢,毕竟是同门师兄弟呀!”

宗伯泰心中暗叹,看完信后收入怀中与魏琦说:

“魏侍卫今日需回陔陵复命吗?”

“侯爷说若是来不及便不用回了,我看今日天色也不早了,即便赶回去,城门多半已是关了。”

“那就在治所住一宿,明日再走吧。”

宗伯泰安排人引魏琦等人前往治所安顿,其即刻携信赶到赵安陵家中,将信交予他过目。

“嘶……是他!”赵安陵大吃一惊:“这……可如何了得,这是要出大事呀!”

宗伯泰点了点头,谨慎说道:

“若不出所料,去年侯爷回国之后便应该已经怀疑上他,只是此人藏的太深,做事滴水不漏全然不露马脚,侯爷不忍猜忌同门故而心生恻隐。如今王眷之事水落石出,若是没有他在其中默许,岁当权贵绝无可能如此猖獗。”

“是啊,这诚道派便像是个影子,始终阴魂不散,眼看咸国即将问鼎天下,现在出了此贼,日后太子登基,其必为我内患。只是眼下局势诡谲,怕是不好动呀。”

“故而愚兄才来与你明日一起赶赴永兴,此事侯爷未叫我等回复,言下之意,此事他不好下手,遂而只能你我先行布置,好为日后策应侯爷脱险。”

“那好,明日便一起去永兴。”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3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3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