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百里燕更怀疑或许是迫于教会的压力,穆尼被圈在了国内。很显然,连一封信也没捎来,并不是正常的现象。
由于646年南北交易的边际影响尚在,此番交易的商品总额仅相当于两年前的十五分之一,品种变化不大。
值得一提的倒是当初百里燕曾猜测精神麻丨醉丨类药物对疼痛热有治疗效果,因此临行时附赠了二十斤乙醚给穆尼,让其按使用方法与剂量试用。
此番交易,金雪狄人点名要乙醚,显然乙醚对疼痛热是起到了效果。
鉴于上次交易的经验教训,此番交易地点定在王眷期货竞价市场,五月初期货市场正式成立,经五、六、七三月内部试运行,八月刚刚投入运营,主营钢铁、生铁、紫铜、青铜、盐、茶叶、食用油料、食用碱、火碱、染料、布匹等大宗商品交易。
同时开设拍卖行、贸易行,以丰富市场行为,为金雪狄与中原交易提供了公平合理的平台。
64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接到御客通报天花病例报告,徐、卫、燕、央等地零星发现天花,扩散情况仍不明朗。百里燕考虑再三,建议由御客出面向各国示警,并同意牛痘防治天花法传授各国。
但好心并未获得好报,御客的示警仍未引起诸侯重视,卫国继续大肆攻伐扩张,长孙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有鉴于天花蔓延趋势,百里燕着手筹备疫苗研究中心,另重组微生物研究,于当年九月在轩云建成微生物研究所,另在滔荔以东树林内修建疫苗培育研究中心,并于当年十月派出七支医疗防疫小组,赶赴北海、咸西、丘南、甘府、上关、万川、彭源就地驻点巡防严防天花疫情。
648年全年无事,也许是暴风骤雨前最后的宁静,御客对北海的监视全年未有所获。
而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腋目人的事被渐渐淡化,乃至淡忘。卫国与长孙打的如火如荼之际,其他诸侯们忙着各家的盘根错节的破事。
这一年,志国公良义寿终正寝,公良氏迎来公良晨与叔叔公良文的时代。晋国方面,太子姒艰开始辅政,似乎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同年三月,咸国对灵境岛的探索有重大发现,搜索队深入岛中发现“尼尔科科族”,这是继腋目人后,直接确认存在的又一个智慧物种,使得这个星球的智慧物种增加到了三个。
成年“尼尔科科”人身高三尺,直立行走,棕黄色皮肤,皮肤光洁有弹性,其每只脚为两个很大的拇指,每只手为四根指,头部不成比例的偏大,桃子脸型,头顶有一撮毛,面部有一双奇大的眼睛,紫色眼瞳,耳朵犹如甜筒一般横向生长,其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社会文明,有自己的文字和健全的国家制度以及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尼尔科科族在灵境岛的中央盆地平原建立了一个“高度统一”的王国,人口约四百五十余万,造成这一原因的是他们的天敌。
尼尔科科人由于身高的劣势,岛上的食肉动物和天上的老鹰、贼鸥都是他们天敌。
他们驯化的畜力竟然是一种很大的家兔、家禽,以及大型袋犬,而他们使用家兔和袋犬,就像人类的耕牛和马匹一样,作为耕地的畜力,他们出行乘坐兔子或袋犬拉的小木车。
豺、狼、猞猁、野猫等食肉动物是尼尔科科人最大的天敌,甚至硕鼠都足以威胁到他们,索性岛上没有狮子、老虎、花豹这等大型食肉动物,对他们而言,大型猫科动物无异于怪兽般的存在,甚至野猪都能威胁到他们。
在自然界恶劣生存环境压迫下,尼尔科科人趋于内部团结,且富有智慧,因此尼尔科科人的“军队”核心任务是抵御野兽,如果发生内战,大量出没的野兽足以毁掉他们的家园。
由于岛上野生动物密布,尼尔科科人的王国位于岛屿的中央,因而几乎从未离开过本岛,绝大多数人更没有见过大海,他们的生产力甚至还不如咸国的一个郡。但他们同样也种植粟米、黍米、稷米为食,没有水稻,产量虽然很低,但却足够他们食用和存储,另外还发现他们种植有玉米。
作为意外发现,尼尔科科族暂被列为最高机密,列入绝密档案,暂不对外公布。
百里燕得知消息后,派出了一支技术考察组前赴灵境岛进一步深入考察全岛详情,学习尼尔科科族语言,了解他们的文明活动,为日后展开交往提供基础。
为避免外界病原传入灵境岛,给尼尔科科族造成灭顶之灾,灵境岛东南小岛建立有隔离营地,消毒后隔离一月方能登岛,以防止外病传入。
当年岁末,多数诸侯在平静中迎来了盛元649年的正月,万众瞩目下,咸国经济奇迹般的飞速发展,以近乎惊人的速度在当年实现了财政贵金属的巨额收入,这还是在全国大兴土木的情况下,实现的经济大幅增长,基本扭转当初金银短斤缺两带来的恶性经济损失。
而晋、志等国也因搭上了咸国这条顺风大船,两国经济一片繁荣向好,整个中原的东部空前繁荣。
当年二月,第一门80毫(约72毫米)迫击炮下线,同时研制成功四十五毫(约40.5毫米)单发单管榴弹发射器。
迫击炮的出现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器,尽管仍是前膛装填,然而发射药、弹体、引信的一体化,让迫击炮成为当下最快的速射火炮。
榴弹发射器将用于弥补迫击炮射界死角内的火力死角,同时也能用于发射信号弹、照明弹、燃烧弹等特种弹,丰富了作战需求,几乎是一脚踏进了时代先进行列。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历经647年、648年两年的生产忍耐与工业扩张,咸国工业产值急速飙升,成果好于预期。
工业总产值在646年初的基础上增加了六倍,机加工产能增加至四倍,不计铜、锡、特种钢、工具钢、刀具钢、工程钢,仅生铁、碳钢两项去年底突破年产四千五百万斤,是643产量的九倍。
另兴建完成四十万斤高炉一座,巨大的熔炉高逾八丈,城墙无法掩其雄壮,远看宛若一座倒扣着大碗,极是壮观,一期钢产量有望在去年基础上增加四倍,二期、三期陆续将在一期基础上再增三倍产能。
三月初,甘府郡生铁厂投产,作为永兴城向外转移的最大工业项目之一,甘府郡生铁产沿江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引水和“排污”便利。
同时作为中原腹地,甘府郡生产的生铁将被优先用于农具生产,因此一并转移的还有农具模具和传统铁加工,以满足日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但也不得不面临另外一个严峻问题,甘府与德康郡隔江相望,全然在当下诸侯火炮射程之内,战时将成为卫国首要摧毁的经济目标。
当然,如果能够夺取,对于卫国而言,一年得几百万斤生铁的产能,无异于天降横财。有朝一日两国开战,生铁厂的对面定有卫军火炮部署以要挟咸军。
看似无心的失误,实则百里燕有意而为之。将生铁厂设在此处是在卫国火炮射程之内,然其炮兵阵地何尝不在咸军火炮射程之内,将生铁场置于此地,便是将卫国火炮吸引过来,加以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