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燕并不排斥资本,但排斥资本绑架政治,云仓派的作法在当前历史环境下,显然是已经深度介入到传统权贵政治的核心。
但就远期日益不断开放完善的先进体制和法律制度,中原统一后的云仓派,完全可以作为经济界的大佬,一同参与经济建设,日后可加强预防,完善法律约束,在体制上杜绝资本绑架政治的隐患,利用好云仓派这股资本,总的来说利大于弊。
有鉴于此,百里燕郑重说道:
“此事本侯并不反对,但要让我王同意,在下并不建议贵派以‘钱坊’名义在咸国经营,最好换个名义为好。”
“可是换个名义,我派利益又如何保障呢?”罗济担心道,他其实看重的不是钱坊的生意,而是咸国钱坊的制度和法律保护,而民间借贷是没有法律保障的,他当然不能为此冒险。
百里燕想他所想,安慰说道:
“罗掌门可放心,今年王眷风波之后,我国极为重视借贷之事,因此今年下半年,朝廷陆续新立典章制度以约束规范借贷。贵派若有意,不妨遣人一起审阅起草典章制度,也好助我国一臂之力,完善新法,尽快推出安定人心。”
此一言既出,罗济、楚世元等人面面相觑将信将疑,楚世元忙问道:
“律法历来为王家执器,永兴侯要我派遣人一统审阅订立典章制度,此话是否言过了?”
“楚门主问得好,律法却系君主执器,然诸位可否考虑过,天下各行各业各有规矩,倘若朝廷律法不能顾及考虑各行各业之成规,而由朝廷自行随意订立典章制度,订的好也就罢了,若是订的不好,轻则遭致百姓损失遭致抱怨,重则引发祸端危机存亡。
而贵派经营生意已历数百年,成规遍布天下,我国订立新法本是为约束国内泛滥私贷,并无法兼顾其他。
而贵派熟悉此道,倘若能建言献策助我国完善新法,不仅可保障贵派在我国利益,同时也能兼顾各行各业利益,此等好事求之不得,本侯又何必要拒之门外呢。”
百里燕修法多年,仅能总体上兼顾大的盘面,让社会恢复最基本的公平正义,但仍谈不上健全,更谈不上完善,尤其是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生事物,咸国立法的速度已经力不从心,单纯依靠既有的官僚系统和永兴学术,根本应付不过来。
最好的办法是引入现成的成规,尤其是被市场广泛接受的行业规则,在此基础之上加以一定的修改,添加富有远见的条规,使之附和当下的国情。
既不能全部推倒重来,也不能过多夹杂超出当下政治体制和历史背景的条规,束缚住行业自身的发展。
当下让派别参政议政仍是禁忌,即便是诚道、愚论、雄论等谋略派,仅仅停留在对外出谋划策的层面,尚未深度介入到国内体制的变革和权力更迭,更别说让一个外派参与利益分割规则的制定。
百里燕的提议无疑是开了当下历史之先河,云仓、御客两派不由得为之耳目一新。
一番议论过后,掌门罗济说:
“此事老夫还要考虑一番,不妨来日去贵国再谈如何?”
百里燕欣然允诺:
“如此也好,在下来日必亲赴相迎,恭候贵派大驾。”
门派参政议政一直为君主和权贵阶层所忌惮,罗济有顾虑并不难理解,但凡谁都担心露富遭祸的道理。但百里燕倒是不担心罗济不会半途退缩,他反倒是看到另一件值得注意的细节,那就是“人心向背”。
但凡有人,有社会,便有势力和群体,人心既是泛指广泛老百姓,也指存在于社会阶层中的建制派和固有的行业团体。这群人既远离核心,但又有广泛的影响力。
而传统君主权贵阶层极易忽视了这两群人的存在,总将他们与奸商和普通人混为一谈,全然看不见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乃至背后的财力、人脉。
云仓派作为遍布中原的“连锁当铺”,其社会影响力号召力虽然有限,但遍布天下的人脉和灰色渠道是一股看不见的力量,一旦调动起来,力量是惊人。
百里燕此时恍然发现,其实从这刻开始,梁国的衰败和瓦解已经无法避免。
先是被他挖走了砡工派,现在又被拉走毫不起眼的云仓,帝国的大厦墙角,就这样今天刨掉一块砖,明天抽走一根梁,一点点的挖走墙角毁掉根基。待到墙角挖掉,再雄伟的高楼大厦,也不过是虚华的空中楼阁,甚至不需要去推,其自己的重量便足以将之压垮。
而现在要做的,正是拉拢和团结那些天下还算正派的门派,将他们团结在自己的身边,短期可为咸国牟利推动经济发展,积累相关行业经验。
长期可作为日后体制改革的派别,参与部分政策制定,以完善制度体制,建立高度权利集中的中央,同时鼓励各行各业、门派流派参政议政,打开治国理政的新局面。
同云仓派的会谈的成果令人感到满意,星球仪最终被百里燕取走,同时拍摄三套照片,两套交给了萧公毅,一套交由罗济保存,百里燕保留底片和原件以供应研究。
天子登基的喜庆尚未散去,各国使节开始陆续返回本国,来得最早的走的也最早,而来的最晚的走的不慢。
时间一晃已是十一月低,百里燕决意启程回国,尽快落实此番谈判成果和永兴生产。在此之前还要去一趟天云港,视察金矿石。
十月抵达津邺不久,经过与姬丰交涉,百里燕遣人去往港口验货,以防被此奸商用硫铁矿(既愚人金)使诈调包。
总的来说这批金银矿石的品质还是不错的,化验后的结果显示,砷化物和锑化物仍是主要有毒成分,除此之外还发现了数量相当高品质镍混杂在银矿中,当下而言,镍的总量还是相当可观的,即便只有三两吨,也是不得了的收获。
梁国的这批矿石百里燕曾让萧公毅打听,打听到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原来是当年黑巾之乱期间在孙国西北部发现的金矿,因冶炼过程产生剧毒,此后便被废弃。
黑巾覆灭之后,这批矿石作为交换的筹码转给了梁国,不过愚论派当时耍了个心眼,没说有毒。待梁国接手之后,成千上万吨的矿石成了搁手货。
此番作价给咸国,既是作为货币交易,也是祸害咸国,同时借机获取咸国冶炼工艺,日后卫国若是战败,梁国获取咸国冶炼毒矿工艺后,必然要将金矿所在郡县割走占为己有,可谓是一箭四雕。
十一月二十九,百里燕最后探望了姐姐百里娟,于三十日启程北上,随姬丰一同前往天云港。
天云港距津邺东北二百六十里,两地之间为翠城。
翠城属地半数县城临海,但翠城本城缩在内陆,因沿海有丘陵,不易建港口,遂在天云建港,归翠城节制。天云城其实不是很大,人口相当混杂,当地以卸货卖力和转口贸易为主经济成份,是沿海歇脚和中转的港口,并不是重要贸易节点。
当地港口吞吐量有限,距离都城津液不远,因此多数情况下只作为辅助港口,分流津邺的部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