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当此劣势之下,宗伯泰的建议说难听的叫见死不救,说好听是以空间换时间,争取最大的时间主动权。

以当下技术条件,腋目人要想全面入侵中原并不现实,长孙国是突出于整个中原大陆最北端的半岛型大国,面积数百万平方公里,距离北半球最近,按正常逻辑,腋目人南下入侵必先在此建立前哨。

而中原大陆版图过于巨大,北方海岸线十分漫长,远不是当下技术条件,腋目人远不足以支撑短期内全面侵略,百里燕也不相信腋目人能在短时内,从北半球向南半球以风帆船运输几十万人,更何况他们的吃喝拉撒后勤弹药补给都要本土供应,军备开销需要巨额军费支出,这些都需要长期性的备战和生产协调。短期来看,尚不至于给长孙国造成毁灭性灾难。

沉思之际,宗伯泰又说道:

“还有一事,侯爷恐怕得未雨绸缪。”

“何事?”

“迁都!”

“什么啊,迁都!”百里燕吃了一惊,他很清楚迁都意味着什么,这话从宗伯泰口中说出,其意义远不止首都沦陷那么简单。必然是形势恶劣到无法收拾的地步,中原面全沦陷。

“先生可知道自己再说什么!”

宗伯泰肃然点头,态度谨慎起来:

“在下正是清楚,故而侯爷应早做善后准备。侯爷需知北海若是沦陷,北海郡、东原郡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腋目人倘若提早入侵,侯爷能有几分胜算!”

“那也不至于迁都啊。”

“在下说的已是很是清楚,万不得已之下只能迁都。至于迁或者不迁,尚不可知,未雨绸缪总是要的。”

宗伯泰语出惊人,此时赵安陵听着发懵,他忙是说道:

“国都尚不能保,天下又何处为家?”

“万川!万川可以安家。”

百里燕沉默片刻说道:

“我知道了,万川本是我日后经营之重镇,现在看来只能提前了。”

万川郡进出只有东西两个出口,落入咸国手中的数年来,百里燕先后发动了两次地质考察,除了空降,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万川郡面积大致有十五万平方公里,土地肥沃矿产丰富,不失为退守的最佳去处。

百里燕此前亦有意日后将万川建成轻纺工业中心,籍此扼控中原核心贸易站点,为日后西进横扫中原西北,奠定根基。现在要迁都,意味着永兴、麟城、瑞田的工业将全部西迁,最坏结果将被放弃,提前兴建第二处工业中心和经济枢纽已成当务之急。

此时气氛无比沉闷,书房外魏琦敲响了屋门:

“侯爷,蒋总管到了。”

百里燕收回注意力收敛神态,示意宗伯太、赵安陵二人先聊着,他径自出屋问道蒋琦:

“蒋总管的人呢?”

“在西厢的偏门。”

魏琦随即引百里燕去往西厢院的偏门。

这蒋浩神出鬼没,进出大臣府中几乎绝少走正门,总喜欢走偏门、后门。年轻时都是翻墙入院,现在老了翻不动墙头,还是总喜欢走偏门。

待见到蒋浩,其脸色平平,百里燕觉得不像是有什么急事。

“这么晚了,蒋总管还出宫劳烦一趟,可是大王今晚急召?”

“不是,是刚从梁国发来的鸿翎急件,梁天子驾崩了。”

“哦……”

百里燕轻叹一声,倒也没觉得意外。毕竟六十多岁的人了,之前又病危过一次,熬了几个月,也该早点上路了。不过梁天子这么一死,棘手的问题就来了,这派谁去梁国吊丧呢。

他忙又问蒋浩:

“大王可是宣我等进宫商讨吊唁之事?”

“这倒没有。天色已黑,大王只是让本官前来传话,未召各位大臣进宫,此事留待明日早做商议。话已带到,本官先行告辞了。”

“那好,蒋大人慢走。”

待回到书房中,赵安陵便问消息,百里燕没急着将消息告于他二人,想籍此考验宗伯泰一番:

“宗伯先生何不妨演算一番,看看能否应验。”

“呵呵,侯爷不是想考验在下,而是心有疑虑才是。那好吧,让我心算一番。”

只见宗伯泰全神贯注神色略显严肃,右手不断掐算着关节。若是在前世,百里燕知会以为定是装神弄鬼的把戏,然据宗伯泰所言,掐手指其实不是什么玄妙的手法,而是一种计算的工具。

人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弯曲后每根手指共计有三节,和三个弯曲关节,顶部指端的一节默认为五,那一节手指剩下的两节与三处弯曲关节则默认各为一,如此一双手八根手指,便是象形化的算盘,最高可计算千万单位的量值。

宗伯泰掌握的《玄演算论》便是一套严密的逻辑法则,通过严禁的条件辅助以计算手段,以推算事件概率,到此可视之为行为判断和兵棋推演,但仍无法知道会发生什么。

因此还需要通过外在条件信息和正在发生中的事件作为参考,以谋定具体时间。

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诸如《玄演算论》这等预测学说需要与时俱进。也就是意味着预测学说在相对时空段有其有效性,若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推升理论的进步,则必然落后于时代,于是就有了现代算命多数情况下算不准,乃至得出的结论边界太大,而不够精准。

随着使用者的经验不断积累,推算的准确性和可预知的时间跨度将大幅增加,这也是为什么年老者道行越深的道理,因为其具备了更为丰富的经验,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理解添加进了既有的逻辑体系,使之变的更符合当下时代。

中国预测学的没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战争、疾病、天灾导致大量人才的消亡以及书记的损毁,当这种传承出现中断,经验没传下来,同时后人过于保守,没有及时修整相关的技术偏差,下一代便无从得到先人所积累下的宝贵经验。

加之预测学说过于玄奥,而牵扯帝王兴衰和个人命运,为免遭杀身之祸,素来传内不传外,乃至传到后来传没了。

片刻过去,宗伯泰神色轻松许多,似乎已是找到答案,他道:

“敢问侯爷,此事轻重缓急之间,对咸国、对侯爷此事是轻是重。”

“对咸国重,对本侯轻。”

“哦……”轻叹道,宗伯泰微微点头又问:“那此事与人有关,还是与物有关?”

“与人有关,与利相交。”

“这么说,此事应发自西方。”

百里燕扬起眉毛,忙是说:

“不错,先生可知是何事?”

“天子驾崩可能最大,若非天子驾崩便可能是晋国出了变故。”

“哦,先生算到晋国将生变故?”

宗伯泰点头肯定道:

“嗯,许是天灾。”

“即便是天灾,晋国最近六七年间大体风调雨顺,粮食丰收仓储,应还不至于发生饥荒,先生难道以为晋国会生内患?”

“天灾未必是干旱洪涝,或许是其他,还尚不至于由此生内患,但必然成为晋国暂停用兵之借口,形势对咸国,对侯爷极为有利呀。卫国若将晋国排除在外,咸国短时内自不用出兵了。”

“这倒也是,自我向西寰表明不用兵之意后,晋国既未施压,亦未有加速调兵迹象,看来是做两手准备。现在国内再生天灾,或许晋国真不会出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2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2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