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均田法》之所以能在历代王朝早期建立起强力的秩序,是其满足了老百姓安稳度日的基本需求,后期由于人口的增长,农业技术的落后,天灾人祸的不断,权贵倾轧以及朝廷横征暴敛众多因素叠加一起,最终促成均田法走向终结。

《授田法》同是当年为解决人心和粮草的强力举措,同时今天看来也是临时举措,并不能最终解决土地的分配问题。

想到此处,百里燕又问薛博林:

“以薛公子所见,若干年后土地当如何变法,如何消除积弊?”

“回永兴侯,在下以为,当加大农业植物研究提,以升种子产力,同时以村为一个单位,以已分配的低保田做股,不论新添多少人口,减少多少人口,已经分配的低保田,划归本村共有财产,以一个户口为单位平均分配,而村外的没有分配的土地则作为朝廷所有土地,以长期租期租给百姓耕种。

如此村中自留土地所得粮食归村民所有,亦可适当征收赋税,而朝廷土地则按先行税法征税,依据每年光景好坏与国情适当上下浮动,如此日后无论增加多少人口,朝廷便不再需要分配土地。

不过如此亦有弊端,如若村中人口大增,租用朝廷土地农民必然增多,长此以往又将陷入授田法人人有田之弊端。

因此加大良种培育的同时,亦应集中高效使用土地,研发比耧车成为高效的播种机,增加城镇工商规模吸纳农民做工,最重要的仍应是继续大力推行教化,提曾百姓见识,如此便不用整日耕作而不会做工。

唯有多管齐下,疏导人口,提曾田产,扩张产业,集中屯田,多措并举方能解决人与田,田与国力的根本问题是国富民强与国强民富兼济并举之措。”

薛博林一番细致论述逻辑严谨见解入木三分,堪称世间精辟大论,百里燕被其所论深深折服。

鉴于其论述过于超前,暂不具可行性,但他不能在态度上加以做任何的肯定,遂口气平淡说道:

“薛公子之意,本侯明白了,请坐吧。”

“谢永兴侯。”

但凡与土地有关的改革,都必须慎重。

薛博林的措施大致归纳起来为四条具体化措施。一,集约使用土地。二,扩大基础教育与技能培养,增加工商业就业岗位,实现城镇化。

三,加大农业科研投入提升亩产,推广机械化自动化播种与收割,延迟城镇化缓慢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四,最后天下太平,适当控制人口规模,实现资源经济与人口的均衡发展。

要说这四条,基本上不都不符合当下国情,却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农业人口的增长,势必导致《均田法》下土地资源的分散和浪费,教育的落后束缚了农业人口的的创造性和就业方向。就当下而言,无法改变这个大趋势,更谈不上遍地实现工商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能先养肥焐热了都郡这只下金蛋的老母鸡就算不错了。

而土地集约化使用的前提是农业技术和机械技术的双轨发展,光靠简单的耧车,是无法实现广泛意义上的机械化耕地和收割作业。

因此大规模集约化农业生产并不现实,唯一靠谱的办法是利用既有的技术条件,集中人力加大力度集中屯田,而辎工营正是为此而编制的攻城部队。

至于机械化,以汽柴油为动力的内燃机,尤其是多缸大型与电动机成熟之前,机械化收割和播种基本是梦,薛博林考虑更多的是以耧车为技术起点的技术改进,这并不能解决批量耕作与收割的问题。

如没有百里燕可预知的技术发展趋势,当下的历史必然因为土地分配走回历史跌宕的老路。

最后的人口控制算是较为可行的措施,至少现在麟城化工生产的天然橡胶产品,已具备工业化生产简单橡胶制品的能力,保险套有望数年内,乃至十年后实现生产,然眼下就节制人口增长却并不现实。

以咸国国土面积和农业产能,合理的人口承载应在七千万至九千万之间,一百年后一亿三千万人口也不算多,但现在只有一千七余万人,严重偏少,这还包括战争带来的几十万残疾人在内,人口素质极端低劣,此时控制人口无异于自废武功。

薛博林所提举措既是面向未来,对当下亦有警示。

权贵势力的土地大幅压缩,而既有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大量土地无法被耕种,待他百里燕百年之后,先烈们开疆拓土创立的江山和制度,后辈们若不能得以延续,并加以适当变革,必然形成蛋糕不做大,越分越小直到最后分赃不均的导火索。

因此土地政策的逐渐改变和制度化的践行,必须加以规范和引导。

他并不赞成君主制下的个人中央集权,内阁集权同样也有弊端,权贵势力的大幅存在势必让内阁制沦为终身制,乃至权贵势力的工具,这样不好。

尽管当下终身制内阁对百里燕而言仍然十分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对后人有利,很显然继任者不能像他一样。

薛博林的论述引起现场一片议论,能有其思想深度的却寥寥无几。百里燕不动声色的掩饰去目中的惊异与赏识,转而宣布第二与第三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商业垄断的利弊,第三个问题则是经济自由化与计划经济。

关于商业垄断,当下各国诸侯乃至咸国基本是统治阶层与贵族垄断绝大多数巨额利润生产,除咸国以外,其他诸侯国内私人业者甚少。

咸国内部三大家族几乎垄断了全部先进商品、工业品和绝大多数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制造销售流通,乃至终端销售。因此不仅给三大家族自己,也给其他觊觎权利和财富的其他权贵造成了错觉,既百里燕能干的他们也能做,完全垄断来带最大利益。

但现实是,封建社会下的国家垄断的目的是保证基本的经济稳定,咸国开放型经济的垄断则是建立在百里燕技术释放的基础上,因此这种垄断是极端案例。

垄断并不能促进竞争,并因为垄断而阻碍技术发展,既然现有的技术模式能实现百分百的市场垄断,生产者很少会主动寻求技术的再进步迭代发展,至少在当下科学认知不健全的情况下,垄断意味着满足和不思进取。

当百里燕所预知的技术知识释放干净,这种垄断便成为阻碍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绊脚石。

但当下而言,垄断带来的权利与经济资源集中,是发挥举国体制,集中资源办大事的有利保障。

百里燕提此一问,便是给薛氏以提醒,盐枭此前一成不变的煮盐几百上千年满足于现状,致使咸国几百年间的发展既停滞不前,若非人口增加,国力几乎停滞不前。

只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新的利益增长点,才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力加成的正当手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25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25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