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退一步说,但凡是抛射箭矢,无不是以面跃顶覆盖,而步枪的射击绝大多数情况是线和点从正面直线射击,很难超越射界越顶射击,因此卧姿能避免最大的被弹面积,对枪械是有效的,但遭遇集团型抛射兵器的覆盖,趴着和站着的区别不是很大。

当然,这是极端案例,百里燕不会傻到用自己的步枪兵与敌方有组织的弓弩阵正面对冲,至少也会以火炮为依仗,步炮协同作战。

观阅完毕射击操练,百里燕亲自装填打了几枪,后坐力还是蛮大的,毕竟口径达到了14.5毫(约合13毫米),装药很大,动能不可避免高得多,一旦被这种弹丸集中要害,最好的医疗条件也救之乏术。

“真是好枪,可惜只能装一发子丨弹丨。”

百里燕感慨道,这时蒋杰接话说:

“如若能装备一两万支,编练成阵列阻隔于大阵之前,一分钟间齐射十数万发子丨弹丨,威力足可骇敌,那时便不愁一发子丨弹丨少了。”

“理是这个理,但短时内不会大量生产,依然还只能用人命去搏杀。不过如今已经有上好的炮,倒也不担心列国凭空冒出个妖怪出来。”

预定型生产的三百支枪是过去一年多间测试改进的产物,只为验证改进后的可靠性和技术要求,说是基本定型也不错,因此百里燕仍没有批量列装的打算。

此外工业产能不足,当下的重点集中于设备扩张,批量生产需要腾挪工业产能,这并不划算,这也是百里燕不急于卷入战争的原因之一。

最后,枪械生产不能完全依靠通用机床,需要定制一批专机,尤其是钻孔和枪机配件的生产,需要专机流水生产,以保证精度与零件的通用互换性,如此又得耗费人员设计专机腾挪产能生产配套,实在不划算。

二人说话之际,一兵士来报:

“启禀侯爷,有陔陵大司马的函件。”

“拿来我看。”

接过兵士手中的函件,内容是卫国使者已经抵达丘南郡雾聊,最快四五日内能到陔陵。

此前十月十五日前后隐约得到卫国调兵北上的消息,现在卫国使臣不期而至,可见发兵前的外交准备工作已到了最后关头,不排除卫王移驾至孙国旧地,拉近与中原的距离,以缩短消息传递的时间,方便决策。

阅后收起函件,百里燕随即与蒋杰返回永兴,去见宗伯泰与赵安陵。

说明来意,宗伯泰稍作思索后先道:

“卫国既然未向东线调集重兵,可见卫王定是有把握不令诸侯救援长孙,或者至少迟滞诸侯出兵。这与当初侯爷所谋借以歧国为借口,有所相背,侯爷可要当心卫国有惊人之举。”

“可本侯实在想不出卫国还能如何惊人,难不成还能吓破本侯的胆量?”

百里燕不以为卫国能有什么筹码可以阻止咸国出兵,除非卫国已经看破咸国短时内没有出兵的打算,于是想在咸国生产调整完成之前,打垮长孙再向东推进。但知道咸国经济全部运作计划的寥寥无几,卫国根本不可能知道百里燕不开战的目的是为了加速发展工业。

当此情况下,卫国要搞出什么重磅丨炸丨弹,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思索之际,一旁坐着的赵安陵说道:

“其实宗伯兄担心的不无道理,但也言过其实了。”

宗伯泰扬着浓眉,似是诧异,忙是问道:

“贤弟缘何如此认为?”

“首先卫国北伐长孙,之初本是侯爷为打破与金雪狄交易,而设下竞价之计,令长孙受益而卫国失利的诈计,故而卫国北伐长孙,我等都知晓,但各国诸侯并不知晓此事。

而现在却不同,局势已经明朗,卫国伐长孙已成定局,诸侯皆知,当此情况之下诸侯如何做想,这是卫国所需考虑的。倘若卫国清楚知晓志国不愿卷入此战,而晋国又畏缩不前,此时再对付我咸国,恐怕就容易得多了。”

“嗯,赵先生言之有理。不过这么一说,本侯反又觉宗伯先生所言亦有理。倘若卫国已经明晰各国诸侯所想,必然要利用此等态势争取时间,先击溃长孙。志国、晋国各有其软肋,唯独我咸国兵强马壮,倘若此时与长孙合力,击溃卫国,所能得到的收益极多。

因此卫国若要阻止我国发兵,或至少令我国按兵不动,定有惊人之举可震慑我等。”

天下不是只有你一个聪明人,卫国收编了当年愚论派的原班人马,各个都是精于算计,道行高深的庙里大佛,如若摸清了志国、晋国的心态和底线,剩下的就是如何让咸国退出战争。

咸国如今国力强盛兵强马壮,世人皆知咸国有图强图霸之心,卫国重兵北上,在诸侯看来正是咸国出兵一争高下的大好时机。卫国若要保证东翼的安全,就必须迫使咸国退出战争。

此前与长孙使者柴湘闹掰之事可大可小,这只是借口的伏笔,关键在于如何运作,但卫国并不会清楚相国会以生丝为借口向长孙国发难,因此卫国要保证咸国退出战争,必须有足够的筹码,而这个筹码是什么,能让咸国束缚手脚不能出兵,着实令人琢磨不透。

至少经济上卫国已经没有还手余地,能招架住即将而至的留足舍缺已是难得,实在想不出其在政治上能有什么恐吓之举,还是说军事领域又搞出了什么邪门歪道,令唬住人,这倒是不得不防。

百里燕两世为人,他当然清楚知道技术的发展趋势,但当世人是不清楚的,但难保说卫国搞出了自以为是的厉害武器,想籍此震慑咸国。

想起来当年黑巾军大搞丨硫丨酸、硝酸、丨盐丨酸十几年,连王水都被整了出来,之后被卫国收编,真难说会不会搞出什么东西。

翌日,百里燕回到陔陵,先去见了丁肃。歧国的生意由其子孙打理,但歧国隔着太远,消息传递生意来往都不太方便,从五月间至今,歧国输入咸国的产品增加额有限,究其原因仍是今年的生意来不及订货,都要排到明年才能供应。

卫国即将出兵的消息隐隐在上层已经传开,但报纸上却没有任何有关与此的消息,长孙国使臣柴湘陆续收到本国的指示,最近与西寰府上来往频密,却唯独没有去向咸王拜会,其中的原有柴湘有苦难掩。

打发走柴湘,西寰即刻招来季锦昇、顾晨二人问计:

“季将军,本宫听柴湘之意,似乎胸有成竹之色,你说长孙国会否苦心练兵,战力已今非昔比,能与卫国一较高下?”

“这个……”

季锦昇面露难色,他无从回答西寰所问,因为他从未与长孙国交过手,也不曾亲眼见过长孙国军容,退一步说,最近几年也没有听闻长孙国步军作战有什么长进。

至少说连桑南、蜀田、清田等郡的黑巾余孽流寇至今尚不能剿灭,要说有把握与正值国力强盛的卫国一战,他也不信。但柴湘的口气却不似是托大,更像是很有把握的样子。

西寰见其不语,遂是又问:

“季将军有何难言之隐?”

“启禀殿下,属下倒是不觉得长孙步军会是卫国对手,但柴湘信誓旦旦的这么说,也不像是虚言。不过,柴湘只是驻派咸国使臣,不应该与公主交涉才是,属下以为,重点还在于长孙派驻平汤的使臣会与大王说些什么。

倘若长孙一面在咸国故作镇定,一面向我王求援,这也未必不可。”

“既然长孙不敌卫国,在本宫面前故作镇定又有何意义呢。”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1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1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