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此前金雪狄人多次派出远洋船队寻找平地,试图将土运往平地填出一块可供耕种的土地,用于建立补给港口,一直未能得偿所愿。

由此推算,这道延伸至海中的山脉,不仅仅是向东南延伸,而是向东南延伸后改向西北延伸,就像一记右钩拳,最后应该会出现在宋国东海岸的东北远洋,或是晋国东海东南远海,甚至更远处。否则从陆地的走向上分析,绝不可能沿着山脉航行三两月也看不到尽头。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沿着山脉航行又绕过了山脉贴着山体继续航行,由于导航术的落后,以及船只远洋能力的制约,无法判明航行轨迹。

至于经由西海前往波棱海南下,由于沙漠的阻隔,即便船队能抵达,情况也不乐观。行船过去可以,但回来,如果没有足够的大型远洋船只携带补给,无异于自杀航行。尤其是当下,三五千石内河船根本不足以担负远海航行任务,更何况是大型船队。

此前百里燕曾一直困惑金雪狄人本土位于高寒带地区,按说不应该繁殖出五六千万的人口,其本土环境与中国东三省,俄罗斯的远东相当,再往南就是西伯利亚和极地,如此高冷的纬度,在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农耕明文,很难繁育出如此庞大的人口。

现在看来,是巨大的高寒带沙漠调节了寒带气候,穆尼的转述无疑也验证了这一点,越是靠近沙漠的地区,一年中的温暖季节越长,约远离沙漠,温暖季节越短,就像新疆一样。

不过也颇为令人费解,寒带地区几乎罕见有沙漠地形,沙漠的形成根本原因是蒸发大于降水,既逐渐形成荒漠戈壁和沙漠。

南方高纬度地区四季不缺雨水,常年低温,纬度越高,蒸发率越低,积雪覆盖的时间越久,即便把树木砍光,丰沛的将水将刺激草本科植物的生长,形成草原地貌,再不济,也是苔藓沼泽,形成高寒带沙漠实属罕见。

要说能否形成高寒沙漠,倒也并非不可能。假设这片沙漠早年是一片浅海,剧烈地质活动,令地下隆起潮水退走,最终露出海底平原,由于形成时间段,一两万年甚至几千人类形成部落群居,产生社会文明之前,自然变迁不足以改变地貌,最终形成金雪狄人眼中的沙漠。

为抵御沙漠的恶性扩张,金雪狄人沿着本土的外缘自北向南,一直延伸到南方最冷的雪原处,修建了长城,将沙漠阻挡在可耕种的土地之外,并利用冬季风雪低温的环境,有组织的修建沙堡固沙。

沙堡是一种利用雪和黄沙,一层一层堆积浇热水堆积的土台,一层沙一层雪,然后埋上草料的种子,浇透热水使之迅速凝结城沙包,来年气温升高,沙堡中的冰雪一层层的融化,一层层的草籽自己生根发芽。待到最下层草籽长出嫩叶,上层一摞摞积累下的草籽大片长成,最后形成连片的草地。

这种治沙方式也只有高寒带沙漠能见起效,因为当地冬季有水分的补充,热带和中温带常年无降水的沙漠,很难创造奇迹。

金雪狄人一面种草治沙,一面种植香料,由此将香料产生的利益,比每年治沙花费的投入更多。而负责治沙的正是那些被同化迁入关内的中原藩籍民,如此也解释了金雪狄人缘何能有如此众多的香料,很显然与沙漠接壤地带的气候非常适合香料的生长。

经过数百年的治理,金雪狄人将沙漠从固沙长城的边缘,向沙漠腹地平均推进了五十多里,尽管手段原始而落后,百里燕仍然心生了几分敬意。

“看来是没办法经由海上向你们运货了,这样一来陆路贸易的成本要比海上高得多。”

百里燕不无可惜的说道,穆尼谨慎说道:

“我可不希望看到你们的船到我们的土地上耀武扬威,这可不好。”

“但海上贸易确实要比陆路贸易便捷的多,既省人力,又能运输更多的货物,所需要的人吃马喂少得多。而且一次即便组织几百艘大船,其实也装不下多少人,你们有什么好怕的。”

“你们中原人的坏心眼我很清楚,他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我族的富庶,所以一个个都开始变得贪婪,如果有朝一日他们能从海上抵达我国,一定会为了金子不惜冒险掠夺我们。”

百里燕摆了摆手,付之一笑:

“不会的,那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况且说……”

言尤未了,苏方义推门而入,脸上阴云密布似是出了大事,百里燕小心问道:

“苏先生,出了何事?”

“曹帅……过世了。”苏方义沮丧道,低下了头递来一张字条,百里燕接过细看,不是曹驰正过世的消息,是卫国要发兵了。

“果然要动手了!”

“永兴与陔陵之事,苏某已交予他人,苏某需即刻赶回总堂吊丧祭慰曹帅。”

“嗯,在下也因前去祭拜曹帅,怎奈路远迢迢,国事重任不敢耽搁,还劳烦苏先生将本侯书函交予贵派,以表在下敬畏之意。”

曹驰正死讯来的突然,却也不意外。曹驰正南征时已是年近五旬,猝然辞世享年六十六岁,当下算得上是高龄了。论功绩,曹驰正算不上是历代御帅最英明神武,但却是第一位从金雪狄人手中索来赎金签字和谈的御帅,是当之无愧的一代名将。

取来文房四宝,百里燕郑重写下悼词和挽联与书函,命人又弄来三十匹千里跃供苏方义驱使,以最快速度送他返回徐国。

突如其来两件大事,百里燕已无用宴心情,即刻赶赴国政监,与赵逊、卢皋商议卫国用兵。

自卫国吃瘪后,百里燕加紧了军事准备,对卫国情报刺探增加了四倍工作量,陆续发回的消息,都没有明显迹象能说明卫国正在调兵,御客的消息不免有些令人生疑。

“大司农,御客的情报会否有误,为何我等至今也不曾收到卫人用兵的迹象。”

卢皋怀疑道,百里燕没忙着质疑:

“卢将军说的不错,至少上月本侯也未曾观察到卫人有即将用兵的迹象,但御客的情报很少会出错,尤其是这军情消息,需要反复确认才会发出,我想其中定是有何处被我等给忽略了。”

情报消息往往存在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尤其是时间的误差以及理解的不同,关注的焦点不同,都有可能引起误判,要全盘否定自己的情报线索显然是不可取的。

此番御客送来情报并未详细说明原有和出处,只笼统说了卫国即将发兵,攻击的目标和用兵多少一概没有,因此并不能说明这条情报的价值有多高。

这时赵逊接过二人的话说道:

“现在已是十一月初,而卫人六月间便有杀心,直到今日才动手,或者说尚未动手,二位不觉得太蹊跷了吗。”

百里燕蹙眉略作思考,觉得有理,忙问道:

“赵帅何意?”

“卫乃虎狼,披甲者百万众,蓄力而不发,必是有一鸣惊人之举呀。”

“哦!赵帅是说,卫国不动则以动则一鸣惊人。”

“嗯,假若卫国只是讹诈,换做是你会如何?”

“重兵陈兵边境迫其就范,竟而不战而屈人之兵,顺道勒索财物。”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18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18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