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宗伯泰所问极是郑重,百里燕摇了摇头坚决说道:

“在下绝无此意,原因有三。

一是太子并无原则过错,无法行废立之事。二是太子为嫡子,本侯虽不赞同立长斥幼继位之法,但也不想贸然开废长立幼的先例,咸王自己便是前车之鉴,不动为好。

其三,废长立幼拥立谁都还不如现在的太子更好,至少姜蛰身边还有西寰,西寰的背后是晋国,咸国如今需要晋国物料与市场,而西寰左右晋国内朝,晋国的态度极为重要。

最后,本侯不想背负一个废立储君夺权专政的恶名,故而本侯不赞同废立太子。”

“但咸王已多次暗示侯爷废长立幼,侯爷为何不从呢。”

“非是我不从,是眼下局势不容许废立太子。姜蛰被废,西寰的处置十分麻烦,晋国随时会出兵来攻,届时卫国西线起兵,本侯即便战之能胜,耗费的大量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也不划算。因此废立太子之举不合时宜。

而且本侯以为,如今的太子姜蛰沉迷女色更甚,元寿多半不会太长,故而太子登基后若一早驾崩,新君拥立之事可另外谋划。如若西寰要立其子登基,那就籍此为条件,让晋国把江东东郡吐出来,其若不允,再改立新君也一样。

而且那时少说十年之后,本侯相信再活二十五年还是有把握的,届时咸国国力更盛,枪炮皆以齐全,晋国若敢于寻衅,那时再起兵伐他,将不费我咸国吹灰之力。”

“如此说来,侯爷真无疑废立太子。”

“也非绝对,若非迫不得已,本侯无疑行废立之举。”

“既如此,那就好办了……”

宗伯泰语带深意,百里燕停止另有歧义,遂又问道:

“先生何意?”

“侯爷可还记得八年前在下与侯爷所言之谶语?”

“八年前,谶语?!……”百里燕努力回忆八年前,过去许久隐约闪过一念,心弦猛然绷紧:“想起来,当年先生说大王元寿将尽之际在下有一劫数。大王元寿尽之后北有空前浩劫!”

“正是,当年在下只推算出大略,而今时间日尽,大致可窥全貌。侯爷务必小心太子,应早做防范。”

“先生是说,太子要杀本侯!”

“即便太子不想置侯爷于死地,梁国呢,晋国呢,西寰呢,无人不想置侯爷于死地。咸国国力日盛,日后天下归于咸,既非是晋国所想见,更非是梁国所相见,不如趁早除之而后快。尤其是天子,其断然不允许有诸侯凌驾于其上。退一步而言,混乱的中原,对天子更为有利。”

“所以先生认为,越往后,梁国越会干涉其中置我于死地。”

“是的。此番姬丰见识过永兴秘密,其心中由嫉生恨,日后必极尽所能独占一切好处,侯爷的存在便是其最大的障碍。所以此番姬丰虽然入了侯爷的圈套中,又何尝不是喂饱了一只白眼狼。”

“所以先生的破解之法是废除太子另立新君,一劳永逸解除咸国内患。好一致对外,先发制人制伏天子!”

“不错。而今咸国短时之内最佳进兵之处是向西出击。长孙战力羸弱不堪一击,而卫国国体疲弱,其虎狼本性遭致中原各国厌恶,战力虽强,却无咸国精良枪炮,扫之唾手可得。

日后可将卫国逐出孙国旧地,扼控中原腹地,同时加速对长孙经济控制令其不振,而后伐之。若干年后咸国疆土与梁国接壤,侯爷可曾想过‘辅天子以令诸侯’号令天下,但凡不尊号令者,侯爷执天子之威击之,天下从此可定。”

“辅天子以令诸侯”短短七子着实令百里燕精神大振,依稀中想到了曹操。

“好啊……好一个‘辅天子以令诸侯’,本侯若能活到七十,想必此愿必能付诸于现实。”

“天子”理论上作为共同的盟主,拥有无可争议的政治合法地位与正义性,谁控制了天子,谁掌握了政治话语权。

曹操请天子入许昌,作为尚且弱小的曹操势力,无疑拿到了尚方宝剑一般的外挂。同时天子传统的政治遗产在曹操挟持之下,被其所控制消化,最后化为己用。简而言之,是政治角力场上的“擒贼擒王”。

而今百里燕处境,隐约中契合了时空的轨迹,迫使他遵循着潮流的惯性去追逐历史的足迹。

当天夜里,参观过砡工派机造门的姬丰、姬康叔侄二人寝食难安如芒在背,看到一台台被蒸汽机催动的机器,姬丰再也坐不住了:

“我说呢,当年晋国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吞并永兴,原来此中竟有这等绝世秘密,真没想到啊,百里燕琢磨二十多年,竟琢磨出这么些稀奇古怪之物,我当年怎就瞎了眼,没将他弄走呢!”

姬丰后悔不迭,姬康忙说道:

“永兴一地曾占咸国都郡财税半壁之多,这才一处永兴城。而今咸国又建瑞田、麟城两地,照此下去,不用多年,三城可抵一国。若是三个郡,那就是整个中原加在一起也不是咸国对手。”

“不错,咸国仅有十一郡,四郡还是新占土地,充其量只有都郡是咸国财税主要来源。倘若任其发展,不出二十年,不,甚至十年,咸国一国之力,可抵一众诸侯。想来着实可恶!”

“既如此,继续推行留足舍缺之法,无异于养虎为患呐。”

“可若不推行留足舍缺之法,卫国未必是百里燕敌手。而且一旦卫国战败,我梁国必受其害,除非诸侯群起而攻之,但眼下绝无此种可能。我思来想去,唯有一法可行。”

“三叔是想效法永兴城?”

“对,咸国有的,梁国也该有。多少年来各国效法咸国新政屡不得法门,而今看来,这些机器才是咸国镇国之宝。”

“如此镇国之宝,百里燕焉能出让,侄儿担心百里燕不会轻易松口。”

“哼,这可由不得他。别忘了,此前与之达成约定,不过是口头协议,其若不想沦为众矢之的,最好乖乖的听从我等。”

姬丰盘算好了,抓紧时间把永兴城看个遍,能捞的都捞走,回去后加紧仿制扩充实力,日后梁国也能以小博大,再次君临天下。

于是第二天姬丰叔侄三人兴冲冲等候在砡工派总堂,直到日上三竿,百里燕姗姗来迟:

“永兴侯,时辰也不早了,来的未免太晚了吧。”姬丰故作埋怨之色,为接下来狮子大开口打伏笔。

百里燕心知肚明姬丰昨晚一宿没睡好,明面上依然不动声色:

“永兴城不同于陔陵,城中作息大有讲究,别看现在辰时初刻,各地工坊其实都没开工,去的太早,除了机器,其他什么也没得看,到时博源君可别怪本侯使诈怠慢了博源君。段掌门,您说是吗。”

“呵呵……博源君有所不知,城中工坊要到辰时四刻才开工,天黑后便停工,去的太早,工坊并未上工,确实没什么可看的。”

受到条件限制,机械加工坊晚上多数情况下并不开工,因为照明问题不太好解决。

电力时代有工业用大功率白炽灯用于照明,机床有机床照明用灯,能基本解决加工时的照明,但如果没有电力,传统的照明手段会很棘手。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1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1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