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此情形之下,咸国励精图治,不仅奠定工业化之路,同时具备了迅速统一中原的军事战争势实力,届时梁国的存废已可有可无,大一统的局面不可逆转。博源君今日的贪婪,日后必为此付出代价。

归根到底,工业的目的既是为社会经济服务,同时是为国防服务。博源君看到的只有金钱利益,看不到社会底层百姓的根本需求,看不到政治潮流的必然趋势。

当然,梁国并非一无所有,其生产力短时内飞速提升,生产效率更高,从某种意义而言具备了与咸国竞争的工业基础。

然其既没有适应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配套制度,也没有教育基础,更没有体系化的科研机构和百里燕超前的先进理念,其所获得的工业能力,充其量是照猫画虎有样学样。

既没有自造血的能力,也没有创新的思维,甚至根本不知道可以用来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最终的结果甚至比洋务运动的失败更为悲惨。

听着百里燕描绘的宏伟蓝图,咸王心潮澎湃热血翻涌,他说道:

“寡人还能看得到吗那一日吗!”

“大王的子孙会看到的,臣的子孙也会看到的。”

“有爱卿这句话,寡人就放心了。爱卿放手去办,此事就不必通过内阁了。”

“大王圣明,臣定不负众望。另外,还有一事请臣觉得蹊跷。”

“何事觉得蹊跷?”

“姬丰竟知道昨日内阁密议全部细节,这才今日前来逼臣就范,臣很是被动。臣怀疑是有人将内阁密议透露给了博源君,而且此番金银短斤缺两的具体损失和有关危害已经测算拿出结果,也是冲着我咸国国库而来,若没有人与外人勾结泄露我咸国机密,短斤缺两之势不应来的如此凶猛如此精准。”

“昨日内阁参会者皆乃寡人心腹,谁人能泄露机密!是中大夫谭乐,还是庆忝君米垣。”

“应该都不是。至少丝绸交易他二人与博源君互为对手,谭乐、庆忝君二人并没有与博源君勾结的道理,臣想太子也不会。臣以为,因加强国政监防范,不免办事过程中说漏了嘴。”

“嗯,此事寡人清楚了。时辰不早了,上朝吧。”

“诺!”

金银短斤缺两的最终目的是攻击咸国经济,掠夺国库,来势之凶猛,总量之大,任其发展下去,到明年的今天,产生的直接贵金属损失超过咸国一年金银的全部收入,没有详细的经济内参,长期的周密策划,仅靠卫国几个臭皮匠,无法从外部对咸国发动精准经济打击。

博源君能当即得知内阁决意,无疑也坐实了朝内有内鬼,而且级别还不低。

当天的朝会与内阁会议争论的焦点转向丝绸和奢侈品交易份额的争夺,太子说服了绸商中的权贵阶层,将利益分给了他们以换取支持和妥协。

而那些更多而没有获得份额的个体绸商,其实并没有损失,但资本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其他人的资本扩张时,而你在原地踏步,你的资产实际在萎缩。因为社会资本的总量因为外来贵金属或央行的货币增发而增加,形成一定成度的通胀,而你的资本将被更大的资本总量所稀释弱化。

因此虽然商贾豪户没有因此损失钱财,但别人赚钱,他们没有受益,心里不痛快的同时,实际在变相贬值。

尽管当世人尚不不知系统化的金融运作体系,但切身的感受和多年从商的经验足以让普通商人感受到资本扩张带来的地位落差和生存危机。

于是这股怨气在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下,迅速传导至朝廷,并从丝绸向棉布、玉石、香料、皮毛等其他高价商品蔓延。就连一向老实本分的御史大夫李旭,也不免卷入经济纠纷,原因竟是没什么嗜好的李旭也不是铁板一块,他特爱美玉,于是这些年被玉石商勾搭上成了利益代言人。

当然,当下玉石的开采仍被官府垄断,百里燕主管财政后,由于勘探和采矿技术以及农业的发展,大规模开采玉石已具备成熟条件,继续压制玉石开采,非但不能将之转化为经济来源,同时私开乱采的情况无法避免,官府为此开刀杀人,说小只是几块玉石,说大了是国有资产,但为了这点东西杀头,实在得不偿失。

因此635年后,玉石的开采逐渐解禁,官府仍控制品质最好的玉矿和半数以上的玉石开采,同时玉石的品级种类严格筛选,但私人开采的玉石在品级之上的,一部分进贡,一部分官府出钱收购,其余归属私人所有。

同时玉石的加工也从永兴和咸王内府向外释放,允许私人加工玉石,并开放民间交易,允许普通人也购买佩戴玉石。由此十多年前玉石产业蓬勃兴起,新兴的产业产生新贵,形成新的利益阶层,不偏不倚靠上了御史大夫这个“大清官”。

除了中原人爱玉,金雪狄人也酷爱玉石,尤其是白通透的玉石料,被奉为上品,但无一例外都雕成球状或是半球装,更大的加工成雕像或是用器。但南方玉石资源稀少,远不如中原丰富,因此玉石在金雪狄人本土有很大市场。

由于玉石业的发展,如今普通玉石由贵族和富人阶层逐渐向中层富裕群体辐射,这个现象放在中原也是绝无仅有的。

满朝文武对竞价和份额制的喋喋不休持续升级中,之后又传出卫国怼上公良修,原因也莫名其妙。因为志国能供应金雪狄人的特产并不多,所以底线很低,并没有指望能分多少好处。

现在忽然间竞价出货,志国本就不多的物产避免了被瓜分份额的风险,仅凭价格优势,志国的成本要比晋国低,比卫国更少。公良修细心一算,已超过预期,遂又去轩亭馆与穆尼密商摸清底线后于是心安理得的窝在馆驿静待交易。

然卫国与志国物产重叠较多,卫国心知公良氏有反叛之心,遂前去以模棱两可的条件换取公良修在交易上的让步,被公良修断然拒绝。

原因也很简单,公良修并不是全权负责交易的特使,他只负责与穆尼、百里燕联络协调,最后如何交割和供货由志王派驻陔陵的使臣决定,甚至竞价他也无法左右志国的价格。

退一步说,促成更大的交易对公良氏更为有利,如若让志国太失望,国内的局势只能令公良氏更被动,于情于理公良修都没有让步和暗中勾结的理由。

事情发展到这里,当局者无一例外都已发现,卫国、歧国、燕国、陈、赵等西海国几乎无利可图,其次是徐、宋两国。

于是一言不合,卫国使臣在志国馆驿大闹半日,最后不欢而散。

第二天一早,轮百里燕去梁国公使府上请姬丰去往永兴城“参观学习”,为此还备了永兴侯府的四轮马车供姬丰驱使。

坐在侯府的四轮马车中,姬丰心里本来不是很痛快,此刻更加不痛快。一旁同坐的姬康瞧出端倪,撩开车帘向外看了两眼,确定百里燕与李懿二人在前说话,姬康放心说道:

“三叔是为这四轮马车吧。”

“嗯,传说咸国有新式马车十分精巧,此前一直不得见,本以为咸国咸王怎么也该送一辆来坐坐,却不想如此吝啬。而今百里燕这辆四轮马车走在驰道上纵横驰骋,非但没有颠簸,甚至连声响都异乎寻常的小,就连车轴也是好铁。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1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1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