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卢将军放心,钢材铸炮不同于生铁、青铜、纯铜铸炮,当年在下为研制钢炮糜费以百万计,倾全力方才摸索出行之有效之法。梁国既无此类人才,亦无经验,要想铸出钢制火炮极为困难,即便能铸出,其成品率也不会太高,成本必然高企,难以承受。”

卢皋的担心还是有道理的,千斤高炉已经能一次成型浇铸六斤炮,两座千斤高炉炉温控制得当,能浇铸十二斤甚至十八斤钢炮,但不是没有前提。

必须有效的控制铁水成份和模具制造,并将炉温提升至接近沸腾的温度,而过于沸腾则钢材的材质无法满足较高的膛压。

由于铁水的流动性比铜水更差,因此过低的炉温容易形成大量铸造缺陷。长孙国早期铸炮,也仅仅以生铁铸炮,因为生铁的熔点略低于钢,相同的炉温,生铁水能获得较好的流动性。梁国以煤炭炼钢,没有额定的炉温,要浇铸大型铸件,根本没有可能。

此外模具制造,浇铸工艺,铁水成份控制,以及后期的保温、热处理和探伤,都是技术性障碍,没有可预知的先进理念和知识基础,没有庞大的人才群体,梁国能把普通高碳钢炼好就不错了,铸炮根本是天方夜谭。

卢皋、赵逊都是见识过637型、645型两型火炮威力的,对先进技术的忌惮要远比其他人更为谨慎,已经形成的“技术代差”并无法打消他们的顾虑。

这时一向极少说话的赵逊说道:

“老夫倒是不担心永兴侯,只是担心砡工派会否私下背着我王与梁国交易,其毕竟是梁国的附属门派若有勾结,后果难料,炼钢之事还是慎重些为好。”

“是啊,当年千斤炉之事便是砡工派为赚取好处而有意为之,其若见钱眼开,将更多术法传给梁国,恐怕没有可能。”

诺一言担心道,咸王点头赞同:

“两位爱卿言之有理,永兴侯,砡工派你可有防备。”

“回大王,砡工派如今不足为虑。臣与之订立有协议,有御客作保,没有臣的允许,砡工派从我永兴城所获任何匠术皆不得外传。退一步说,而今永兴城已非当年,所控之新式匠术技法不计其数,核心技法匠术握在臣的手中,已无需再靠砡工派维持,相反砡工派而今有求于我国,其断然不敢将其所掌握匠术传授予他国。”

“但人心叵测,御客和砡工派唯天子马首是瞻,永兴侯所言值得商榷。”

太子说道,咸王瞥了一眼接话说:

“不可全信,但也不可不信,太子所言未免太偏激了。”

“父王明鉴,那博源君奸诈万分,此番若不是他,与金雪狄人交易之事绝不会至今日地步,分明是他早有谋划。”

“利益交争,或为刀俎或为鱼肉,难免得有取舍得失。而今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如若炼钢术能换取梁国对留足舍缺之妥协,寡人可以考虑,永兴侯。”

“臣在!”

“炼钢术可有绝对控制把握?”

“请大王放心,梁国所得炼钢之法绝无法与我咸国匹敌。”

“既如此,就给他们吧。”

“大王英明。那万石船之事,大王是否照准?”

“爱卿此前说,万石船有商船、舰船之分,此番给博源君的应是商船吧。”

“是的,商船与舰船区别较大,用料与耗时均不相同,臣只许诺给以商船建造术,并未答应舰船建造法。”

万石船的危害不在于其军事价值,而在于商业用途。

相比于两万石近百门三层甲板炮,只有五十余门两层甲板炮的万石船海战很难有绝对胜算,相反万石船的航速要高于两万石船,而载货量比传统五千石船更大,而航速相当,因此风帆动力的航运万石船更适合货运。

商用船和军舰本质上没有区别,都能作为商船或战舰使用,尤其是早期的风帆船本身是半武装性质的护航船队,需要武装火炮运输。

区别在于军舰船体结构强度更高,民船使用普通木料和少量钢结构,而后者使用橡树和柚木作为制造,木料的加工难度和工艺生产有极大区别。

尽管商用万石大船同样可以改装炮舰使用,但强度和抗沉能力不如军用舰。此外最新炮舰使用了密封舱结构,军舰抗沉能力大幅增加,便于拖回抢修。

此外万石船是唯一可以畅通航行于多数内河的大型船舶,更有利于向内陆的贸易往来,同时万石民船的建造周期短于万石军舰,更短于两万石级军舰,可以大批量生产制造,因此万石船的扩散将推动贸易流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姬通获取此类船只的首先将用于商用,如果改为军用,也需要一定时间的摸索和技术积累,此外其并不具备加工生产高强度钢结构件的锻造铸造技术,要制造与咸国战舰质量相等的万石战舰根本没有可能,零配件仍然需要从咸国进口。

总体而言,万石船的扩散有利促进中原东西两地的贸易,梁国日后的船队早晚沦为咸国的运输大队,将咸国的商品源源不断的运往中原以西。

如单纯以咸国的国力,官方无法在二三十年内装备一支规模足够辐射四五千万平方公里的货运船队,利用外部资源十分必要。

同时三十年内大量发展风帆运输舰成本上也不划算,内燃机、轮机的设计已经提上日程,二十年内火车、内燃机和大型船用蒸汽机车陆续普及,传统风帆舰船短期内虽不会消失,但其效率和初期的投入成本将严重损后日后的代际更新,适当的分担技术和资本风险,提早让梁国接盘,还是比较划算的。

正因为技术和理念的可预知,百里燕从容做出更富有预见性的决定。恐怕姬丰做梦也不会想到,也许数十年后,世上还会有万吨级十万吨级的巨型货轮,小小的万石船不过是沧海一粟的浪花。

众人说话之际,焦木华进殿来报:

“大王,中大夫谭乐、庆忝君米垣等人殿外求见。”

“庆忝君?他来做什么!”咸王问。

“启禀大王,多半是为丝织物交易一事。”

“哦……寡人明白了,让他们进来。”

“遵命!”

待焦木华离去,咸王看向太子:

“丝绸交易之事太子有何想法。”

“回父王,儿臣以为,如果无法避免竞价,应分从绸商手中分别收取丝绸与官营制造坊所产丝绸一统参与竞价,唯有如此才能平抑绸商们的损失。”

“一匹丝绸少则三两根寸金,多则五六根,其本钱不过才两三根寸银罢了,而绸商们每年只向寡人缴纳八九千寸银,其他皆被绸商尽取,太子以为绸商还有损失?”咸王口气平淡没有怒意,话语间却透着不满。

“父王明鉴,绸商赚得是多,但黑巾叛乱和六年南征,绸商们出力不亚于三侯,而且……”

“而且何事?”

“每年还要进贡朝廷数以万计的上好丝绸,这些却未折合在绸商们的收益之中,如若这部分合计在内,绸商们所能赚取的利润也就不多了。”

咸王沉默,转向百里燕问:

“永兴侯,此事你怎看?”

“回大王,进贡制确实存有弊端,主要矛盾出在各地绸商与权贵把持着土地与丝绸业,如若国库不向他们索取进贡,他们也不会甘心交出产业。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1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1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