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眼下用餐、洗浴、茶馆都出签用票,一根筹签一张票都写定额,结账时也用签,由此可知顾客支用几何,而后结账。若是存入钱坊、国库的金银也能用签用票,不仅免去了金银多次过手,而且可用签票代用金银,岂不更方便。”

萧儿言毕,乔丞抢话先说:

“三夫人想的很好,可如今存入钱坊的金银都是短斤缺两,花出去的却是足额金银,签票如何能代用。”

“说的是啊。”姜蓉肯定道,接着又说:“签票用价额标定,那是死的,而金银的过人无数,数年十数年总有缺额,签票写着十根寸银,但十根寸银经年累月的流转,不一定就足额,这怎办。”

众人一轮不休,丁肃插话说道:

“侯爷,老夫有句话不知中听不中听。”

“丁财东请说。”

“老夫以往前去西海通商,每次都携带数以万计的金银,可谓富可敌国。随着这些年名气大了,路上带着几百人都还提心吊胆生怕被人抢了。所以私人金银带的多,不仅搬运不便,还不安全。且各地交易的金银或多或少都有缺额,而又不能逐个过秤。

老夫想,要是能将金银与签票挂钩起来,或许不失为一件好事,但大夫人和乔少侯说的也有道理。金银流转总有缺额,而票面却是定额死票。在民间流通问题倒也不大,可要是进了国库,一个不多,十个百个成千上万,那可是不得了的数额。”

“丁财东、萧儿的意思我明白了,你们是想用票代钱,让钱与签票等价,而钱在流通时会有缺额,因而同价的签票与同价的金银无法保证足量,可是这个意思。”

“正是。”

丁肃点头道,乔郡主接话说:

“兄长和蓉姐姐也是这个意思,我刚才也想,眼下永兴城能耐那么大,每年的白纸成千上万,又是印报纸又是印邮贴,他国还仿不了,若是印城签票代钱用,与金银挂钩,就像丁财东说的那样,既免去了搬运和损耗,还方便使用,岂不一举两得。”

乔郡主说到了百里燕的心坎里,无形中将经融推向了新的高度。

由于贵金属流通存在重量大、价格高、易磨损、搬运不方便不安全的固有的缺点,随着经融交易的不断扩张,商品市场的发达,传统金属钱币的流通滞后于商品经济发展,由此催生了票据金融,既早期的纸币银票或是借贷票据。

随着不断不断发展,纸币应运而生,其也是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满足商品流通的必然结果。

要说使用银票,百里燕当真是给忽略了,至少在他看来,银票这种东西不应该出现在当下。

然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经济流通效率,促使必须有更为高效安全的货币支付与流通手段,众人的议题让他开始考虑印刷银票的设想。

就技术而言,制造含有棉麻的高级纸张没有任何问题,有问题的是贵金属纯度。

当下白银划分两个成色,黄金划分四个成色,也是为什么会有金银铤、寸金银之分的原因。

当下受制于冶炼技术,贵金属中含有杂质。当下流通寸银的纯度在百分之八十五,银铤的纯度百分之九十二至百分之九十五。

因前者略泛暗色,民间叫灰银,后者纯度高发白,称之为亮银。所谓的雪花银,正是其纯度高而得名。

黄金的成色就杂的多,含量低于百分之八十的寸金称七成青,因为光照之下隐有青色。八成左右因其金黄,称之八成黄,纯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黄金略呈紫黄,称之九紫,纯度百分之九十五的黄金,金中带红,故而称之十赤足金。

眼下各国也无人敢于厚颜无耻的使用纯度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黄金,因此七成青已是绝迹,最多的是八成黄。纯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黄金制成金铤交易。

因而各国贵金属成色不同,统一计价后带来的经济影响十分巨大。

除了工业技术问题,百里燕还担心纸币滥发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国内外市场和政治层面的认可。

由于纸币与贵金属挂钩,而贵金属的总量少,当统治阶层利用信息垄断和滞后滥发纸币,外界并不知道国家持有贵金属的总量,而纸币可以无限发行,如若不加以遏制,当纸币印刷远超经济所能承载的极限容量,必然出现通货膨胀。

当然,理论上可以通过制度约束纸币的发行,但即便是现代社会,纸币的发行受国家意志的控制,仍然是发行无度。更何况是当下君主制度下,个人意志高于一切。

就此问题,百里燕未做直接表态,但有必要尽快做技术和政策的储备,发行与贵金属挂钩的纸币是大势所趋,处置的越晚,市场后果可能越严重。

当晚,太子府中,方旦未能得到百里燕的许诺,让方伯十分恼火,其结果就是一状告到了西寰面前:

“外甥女你看到了吧,百里燕明摆着就是欺负咱们呐,照这么下去,今年你舅舅得赔的血本无归呀。”

“有那么严重嘛!”西寰板着脸说,钱的事她本来不过问,出了短斤缺两的事,她一个女人家,哪里能有什么主意。

这时方旦说道:

“表姐,爹在咸国每年的流水金银得有三十多万,从中得到的利钱利有五六万之巨。其中的一多半都是捎给国内,剩下才是咱家。而今三十多万金银,少说短斤缺两小三万,我爹非但分文未赚,还得倒贴,表姐你说这怎办!”

“能有这么多!”西寰也是吓了一跳。

她很清楚晋国的情况,鼎盛时期国库勾销了一年的年支出用度,一年能攒六七万金银那算是不错的收成,还等是风调雨顺鼎盛时期。

现如今守着咸国的聚宝盆,晋国一年能有十五六万金银的贵金属收益,现在一口气少小三万,搁在四十年前,咸国经济最差时,国库刨开用度之处,两年也攒不下三万金银。

想到这里,西寰忙问季锦昇:

“季将军,能从王兄处弄些精准天平急用吗?”

“这恐怕不能。属下虽然常年不在国中,但宫内的事情还是有些知晓的。税司所用天平秤民间无法仿造,也没有。而称量金银的天平秤甚为精密,每年能造数量有限,且许多时候得从砡工派和梁国购进。

据属下所知,晋王宫内能用于称量金银的精良天平秤,也不会超过六十架,而且还不如咸国的精良。”

“这么少!”西寰诧异,忙问:“可方才表弟说,咸王宫仅税金司、税承司、内府、以及各司原有天平秤一百二十余架,皆能称量金银,这还不算钱坊、百货堂和永兴城与瑞田、广信、麟城各地所有天枰,今日百里燕更是一口气送来五十架天平秤,百里燕的天平秤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殿下,这才是百里燕厉害之处。”

季锦昇无奈道,西寰不解问:

“季将军何意?”

“殿下难道就未觉得,百里燕在永兴城二十年如一日,好似什么都在做,却又不知其用意,每到看透明白,却已物是人非。当年百里燕在永兴城大搞百工匠术,我等只以为百里燕是在密造兵械,而今日看来,但凡永兴万事商品,无不是百工匠术所造。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0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0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