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永兴侯,寡人的陵寝挖掘的如何。听太子言,陵寝即将竣工是吗?”
“回大王,是的。最快于今年年底可基本竣工,最迟不会超过明年夏收。不过陪葬用具仍需要宫中内府置办,这些臣就不太好过问了。”
“此事寡人自有安排。不过当年黑巾军作乱甚为猖獗,寡人不想百年之后再遭歹人惊扰,陵寝防盗永兴侯可要用心呐。”
“请大王放心,保管万无一失!”
百里燕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绝不会发生盗墓事件。
咸王陵寝地表面积远大于标准足球场,上大下小,呈现倒金字塔形。
下挖深度九丈九,约合不到三十米,如此浩大工程,没有科学调度和物质基础,劳命伤财不说,一般诸侯国根本办不到。
为此永兴城制造了钢结构悬臂吊架,方便从地下吊运土方,并从南境调运了独角马,用以牵引滑轮、配重杠杆,将地下土方运至地面。
开挖后的土方就地在陵寝方圆十里之内夯筑城墙,既不用费力搬至更远处,同时就地修建城墙,等于多了一处防御要塞。
至于防盗,下挖十丈深度,共分四层,底层是主椁室,倒数第二层、第三层陪葬品和大殿,最上层是地宫也是迷宫陷阱。且四、三、二三层外有迷宫回廊,无论盗洞打入哪一层,都先进回廊迷宫,迷宫中不仅有齿轮机关和陷阱,还有流沙和水银。
当然,可以从地面直接打洞直通最底层,但至少以当下的技术,即便是永兴城也做不到,除非有打桩机、打井机,一钻到底。
墓穴回填之前,将在每一层地宫抛洒铁粉,以消耗氧气,最后在陵寝上层加盖三丈封土层层夯实,要从地面直接开洞进入墓穴,不仅耗时耗力,还要面对地宫内的缺氧。
散会后,百里燕向陈殿再次详细询问了灵境岛详情,随后陪同卢皋去往司马府备案。
经过六年的治理和整顿,咸国内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措施,当然,有些仍然不能动。
尤其是传统官僚贵族阶层,能不动就不动,尽可能迂回解决。
对于职权范围内的,尤其是军事、教育、经济、农业、技术等领域,适时针对当前国情进行改革。简而言之,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大司马府如今总管全国用兵与后勤,总体具备了总参、总后勤的格局。
641年黑巾覆灭后,咸王尽收全部兵权,不仅是百里燕被架空,赵逊、卢皋、鼎炀侯兵权尽收咸王手中,太尉基本成了虚设,仅司马府还有操练整备和后勤转运的权利。
百里燕的理解是,咸王年近六旬,总感到自己某天就要撒手人寰,因此死前要收紧兵权,以免哪天他死后权臣作乱。
或者说,公孙岳叛乱对咸王打击太大,至今阴影未除,加之赵逊、百里燕功高震主,碍于血缘关系、经济利益,以及御客威慑,咸王不好直接采取强行措施,遂采取柔性措施。
离开广渊殿前往司马府途中,迎面撞上方伯之子方旦。见百里燕,方旦火急火燎上前说道:
“永兴侯,今早你可是给税承司、税金司送去了一批精准天枰秤。”
方旦此言一出,百里燕明其来意,遂道:
“是有此事,方大人有何指教。”
“近日金银短斤缺两之事闹得家父心神不宁,闻听永兴侯赶造了一批精良的秤,故而想向永兴侯讨三十件用用。”
方旦张嘴就是三十台天平,百里燕果断翻了白眼。
今日发往税金司、税承司的天平拢共只有五十台,张嘴就是三十台,当真以为是大路货。
“方大人,此批天平生产极为不易,本侯手中暂无多余天枰。眼下各地都急需精密天平,短时内恐无法满足尹秧君所需,还请少君见谅。”
“可永兴后给两司送去了五十台,就不能先调剂给我父亲吗。”
“那少君可去向晋王禀承此事,晋国堂堂大国,三十台天平还不容易。本侯还有要事在身,恕不奉陪。”
言毕,百里燕不做纠缠,大步流星夺路而去,只留下方旦干瞪眼。
天枰看是很简单,做糙一些搁菜市场用,那没问题,但要做精密很困难,至少在当下不容易。
卫国、梁国正是吃定了各国精密计量用具制造困难,市场普及配备天枰的可行性不高,从而大量腐蚀贵金属,以谋取暴利。
方伯、方旦父子没什么做官的心得,但整天削尖了脑袋钻钱眼里,金银出现短斤缺两,显然是影响到了方伯的利益。
去司马堂向赵逊详细转达了咸王意思,百里燕马不停蹄出宫去。到永泰门时,一青十七岁披甲少年牵着飞羽迎上前来:
“侯爷今日出宫真早。”
“嗯,准备回府。”
“诺。不过刚才大夫人让人捎话来,丁财东在百货堂等您呢。”
“是嘛,那就先去百货堂吧。他也一大把年纪了,出了这档子事,偌大的生意也不好做,不能坑了他。”
丁肃多年一直跑在各国替百里燕开拓市场,百里燕也不亏待他,每年给他大量的商货供其转手销售,税金司那里也打了招呼,多给政策点实惠。
如今丁肃老了,三年前从西海回来后,就一直窝在陔陵养老,生意都交给了子孙打理。金银出现短斤缺两,对他国外的生意影响极大,弄的不好还得亏本。
前往百货堂途中路过议贤馆,只见几个熟悉身影闪过眼前。
一位白衣直裾青年风度翩翩气宇轩昂,左右随扈是杀气腾腾,为首老将军警惕环伺左右,乍见百里燕之际如是见了鬼,忙将目光转过一旁,就好似没看见一般。
百里燕勒住飞羽,翻身下马走上前去,站在那白衣青年身后咳嗽一声:
“咳咳……”
青年闻讯回首猛一愣怔:
“爹!”
百里芳吃了一惊,下刻脸涨通红不知如何应对。百里燕负手在后,严肃说:
“你的书读完了?”
“早看完了,看完就出来逛逛喽。”百里芳一脸无所谓,似乎是应该的。
这时百里燕又说:
“看你样子,女扮男装,成何体统。”
“爹你不也常说吗,女子该有女子的权利,女儿穿男子装束也没错啊。况且说,母亲年轻时不也女扮男装吗。”
百里芳活脱脱和姜蓉一个脾气,热心政治到处凑热闹,不仅是样貌神似,就连说话的口气,言行举止都八九不离十,女扮男装也遗传的分毫不差。
想当年百里燕初遇姜蓉,正是在这议贤馆外,她女扮男装初露头角。
虽说是有些叛逆,百里燕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这也怪自己,年轻时东征西讨,忽略了儿女教育。
略作思考,他道:
“你好端端的来议贤馆来做什么?今日又是谁人在开坛讲法,把你引来了。”
“也没什么,最近报纸上总写些民富国强的段子,现在到处在传各国如若都民富国强,中原何时能太平。”
都郡发行报纸之后,舆论掌握在官方手中,报纸每月发行三期,陔陵、永兴两地每月发行五期,内容以宣传最新颁布法令和官方释放的舆论消息,尤其是树立君主制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