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种有缝钢管先用轧钢加热卷曲,然后在缝隙处淋上火碱、纯碱或者硼砂之类,有助于金属硬结合的催化剂,最后后进行挤压合缝,合缝后再套抱箍,从而提高膛压,防止枪管张裂而爆炸,不过安全系数仍然不高。后来刀具材料的进步,枪管加工改由实行圆钢钻孔加工。
而直到十九世纪末英国人发明了无缝钢管,早期后膛定装步枪由于要求不高,一段时间内使用无缝钢管作为枪管。
后来随着枪弹火药技术的发展,膛压逐渐增加,对枪管材质提出进一步要求,锻压后再热拔成型的无缝钢管陆续成为主流。
发展至近现代,枪弹多以两倍至三倍音速发射高速枪弹,传统的热拔无缝钢管已无法胜任合金枪管钢的生产,加之突击步枪枪管的缩短,使得多数枪支以实心合金棒料两头钻孔接通,或者上内径机,最后拉膛线,或者挤压膛线,实现内孔加工。
永兴步枪因后膛装填,使用安全无烟火药,动能威力更大,有缝钢管无法满足膛压需求,无缝钢管这条技术路线眼下基本不可能。
首批九十支步枪中,三十支发往千岳山,用于冬季高原严寒测试,其余六十支继续在咸国进行各项指标测试,以发现使用中的问题,并及时以改进,便于为日后大规模生产定型。
时间至盛元646年开春,陆续出现极不道德的事情,大量回流寸金、寸金出现短斤缺两。
由于金属钱币固有的缺点,其随着流通而磨损加剧,因此存在有自然损耗的误差,尤其是金银贵金属的硬度差质地软,磨损要比铜钱和合金币更快。
但眼下流通的贵金属以条状寸银、寸金为主,金银铤为辅,相比中国传统的元宝,条状金属的磨损率,略少于元宝。因为元宝的外形碰撞下容易产生缺口,因此大额的雪花银元宝,其元宝的两翘多少有缺口,而条状金属其表面匀称,极少出现磕碰,因此金条银条的自然损耗率不是很大。
一根寸银常年使用后通常比初期减少三分之一钱,至半钱,而国库回收金银,每根都要过秤,损耗过得多即刻回炉重铸以恢复足量。
然而在已经少了半钱的基础上,十之五六的金银条再少半钱一钱,甚至更多,这就不是自然磨损能做到的,十五根金银累计减少的就是一两,咸国每年流水贵金属以百万计,十五万根白银,就少半吨,积少成多百万根就得是几吨。
短斤缺两最早出现在644年末,进入645年形势越演越烈,十之五六的金银都有短斤缺两,有的还不止缺一钱。
之前最为担心的事情终于是发生了,黑巾当年以硝酸和王水腐蚀金银,进而通过酸置换的方式,将金银置换出。而今十之五六的金银存在短斤缺两,这意味着已经是普遍现象。
【注1】何有机械加工能力的机加工厂都具备生产枪械的能力,问题在于合不合法。
【注2】机械零件加工领域,回转体零件加工可适应性最强,既多数以圆柱为几何外形的零件最容易加工。如旋转后拉式栓动步枪,其枪机结构主要以回转体为主,典型的如毛瑟、三八大盖、莫辛纳甘。
自动火器如司登式冲锋枪,M3冲锋枪,都是冲压与回转体零件枪支。
【注3】早期步枪的闭锁方式有多种,旋转后拉栓动步枪是比较典型,且经久不衰的结构。其优点是闭锁可靠,耐膛压大,可靠率高,机械故障少,缺点是供弹效率太低。
活门闭锁,是将枪机活门与枪管用脚链连接,而后用卡笋闭锁,因此装弹与退弹需要将闭锁打开,由此导致枪管与枪机活门开启。
而且活门闭锁由于需要打开枪机,导致其耐膛压性能低,因此不适合发射全威力步枪弹。同时无法使用弹仓结构,因此只能增加枪管,来获取装填更多弹药。
【注4】关于子丨弹丨壳的自造,但就看零件结构而言,枪怎么看都比造弹壳复杂。但事实上造子丨弹丨比造枪更难,还不是一星半点。因此世界上能造枪的国家很多,能造子丨弹丨的却很少。
因此造枪容易,造子丨弹丨难。
【注5】无缝钢管技术由英国人在十九世纪末发明,在此之前,钢管,尤其是中小口径深孔钢管都用钻头加工。
【注6】高速钢于上世纪初,由美国人发明,使得金属切削加工效率得以成倍增加。
当然,尽管叫“高速钢”,那是相对于高速钢之前的切削刀具而言的。高速钢通常的切削速度也就主轴每分钟三五百转,七八百已经是极限。
相较于硬质合金刀具,动则可以七八百转每分钟,高级硬质合金道具能有三两千,甚至上万,高速钢已经不够看。但即便是现代,高速钢依然是常规通用切削刀具钢。
【注7】关于枪管是有缝还是无缝的问题,一般的短管铁管仍然能够使用铸造成形生产,但孔长都比较短,四五百毫米已经是铸造小孔铁管的极限,因为铸造需要的砂型芯棒会很脆弱,浇铸过程中受到铁水和浇铸冲击压力影响而发生变形、断裂。
因此通孔越长,直径越小,铸造越无法生产,而且即便能生产,也不是规模化工业生产。
所以中期开始的火枪,都是薄轧钢合缝钢管,确切的说是一种软轧铁,轧钢的性能太好,早期其实是没有合缝加工能力的。
以中原流通金银的总量推算,回流咸国的金银多大半数出现短斤缺两,绝不是最近一两年的事,至少得是三四年以上,才能完成资金回流过程,咸王闻讯大为恼火。
“这些可恶的奸商,寡人要把他们统统的抓起来,永兴侯!”
“臣在。”
“爱卿可有良策惩治这些奸商。”
“启禀大王,臣已命永兴城连夜赶工制造精准天平,届时可先投放至各地衙门、集市、榷市,但天平制造极为精密,耗时耗力产量有限,短期内仍无法满足民间需求,暂只能供官府,因此是权宜之计。”
贵金属的测量要比普通商品精密的多,常规的杆秤误差大,同时取决于肉眼的水平判断,难以作为精密计重量具,并不适合用于贵金属计重。
当然,杆秤中也有精密的一些的,如戥(等)子,中药铺最常见的那种小秤,精度很高,民间小额金银的交割,利用金银硬度较软的特点,使用剪刀剪切金银,从而用戥子计重,而后交割。
这也是为什么中原的贵金属没有浇铸成马蹄金、麒麟趾,亦或是金元宝,而是浇铸成长条形的寸金寸银,就是为了便于使用剪刀和小铡刀切割交易。
但是戥子与杆秤的原理结构并无本质改变,精度再高,也无法克服每次计重容量有限的弊端。因此大额交割,都用天平秤。
当下计量标准主要采用梁国和孙国两套计量标准,孙国名存实亡后,卫国取而代之,在中原强行推动其计量标准。
梁国的计量标准是早年官方标准,孙国的计量标准,是因孙国霸主地位强压给诸侯国。
志国称霸后,仍延续梁国的标准,原因其实很简单,更换量具和量具标准的再统一,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成本太高,社会经济冲击太大。
同时各国诸侯也未必买账,短时不利于经济市场和政局稳定,即便是现代社会,政府随便换个印章,都能引起居民的不便,当下只会更为严重。
计量标准看似不起眼,实则关系国计民生,甚至经济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