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咸王不想立相,姜亥接过的咸国是个烂摊子,公孙岳执政十多年摊子更烂,如今好不容易变废为宝,咸王独揽大权刚刚过瘾,要他放权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时鼎炀侯与百里燕关系虽有所缓和,但不至于同意百里燕出任相国,爬他头上拉屎。
百里燕出任相国后必然大刀阔斧加速新政实施,届时北海、江东、岁当、东原四郡贵族首当其冲,损害的仍然是权贵阶层的利益,仅此一点多数贵族难以接受。
最后,百里燕与高勋同门,百里燕出任相国,没有意外是长期执政,高勋年长与百里燕,多数情况下先其西去,高勋作为咸王属臣,地位如何界定也很尴尬,抬高了百里燕,等于贬低了高勋。同时百里燕已是集万千荣耀于一身封侯拜将,再出任相国,将是大权独揽无人能压制,对国家政权而言不利于王权和既有贵族利益阶层。
卢皋建议虽好,却是“不得人心”,咸王当即拒绝提议,只说容后再议:
“此事日后再议。诸位替寡人拿个注意,新置的官位执何中权柄,既能有利于内朝制约,又能结好西寰,不令其再有借口。”
“相国属官如今各司其职,新置官职势必分各处权柄,着实不太好置。”
诺一言为难道,高勋接过话说:
“既然是新置,自然得获新权,若动既有权柄,无异于授人以柄。臣以为咸国如今日新月异,新式商品层出不穷,然而却无衙门能使其统一管辖,不如新置一官职,专司商营之职责。如此既能利用尹秧君在晋国人脉与商市,又能用其力,管辖新式商品,同时间接置于相国与永兴侯、大王管辖之下,咸国可坐收其利。”
高勋一言既出深得咸王中意:
“嗯,爱卿此言深合寡人心意,永兴城商品种类繁多,然每年却只知收益不知类目,确实该有人专司此职。诺爱卿意下如何?”
咸王问,诺一言略作思考,觉得并无大碍:
“应该可行,眼下永兴城受永兴侯节制,进出货品都有大司农、陔陵郡府、永兴城、永兴侯府、内府以及大司马、太尉、外执多衙门分管,各取所需,新置一职也将无处分权,却又能得咸国巨大商机,此法甚好。”
得诺一言肯定,咸王大感放心:
“既如此,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臣等附议。”
众人异口同声无人反对,咸王极为满意,遂又问高勋:
“高爱卿,新置官职应做何名?”
“既是专司万式商品,臣以为笼统些为好,就叫商营使如何?”
“准,就新置商营使一职,设商营署衙门,专司万式商品。劳高爱卿再去太子府中与西寰商议,务必转告其,此乃寡人最后底线,绝无再让余地。”
“臣遵命。”
得咸王首肯,内阁会议一经散去,高勋从容出宫赶赴太子府中。由于永兴事变,咸王采取了严厉的整肃措施,加之太尉张隽态度转向保守,西寰已是很难从内阁得到核心机密。
高勋再次上门,让西寰感到时机的来临:
“季将军,你看咸王此番可有诚意?”
“属下以为,当下时间紧迫,容不得咸王再做犹豫,大王最快年底就会用兵,最迟也不会拖过明年一月。眼下已是十月底,往返陔陵与平汤慢则一月还多,年底之前只够往返两趟。拖得越久,对咸国越不利。
咸王昨日已是试探,今番若无诚意,殿下拖上几日,就够咸王捉急的。属下以为咸王此来应是最大的底线,不会在做退让,同时也能满足殿下所求,至少也是折中的选择。”
“既如此,今日本宫不出面,季将军代本宫前去应付高勋,如若季将军认为不可,还有本宫殿后应付,也好再做一番周旋。条件若可,季将军不妨试探高勋此人,看看他深浅如何。”
“属下遵命。”
季锦昇转身赶赴前厅,见季锦昇前来,高勋抬手略施一礼:
“季将军。”
“高大人。”季锦昇还礼,后又道:“不知高大人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本官奉大王之命前来拜见太子妃殿下,还请季将军代为通禀。”
“殿下不在,有何事可与本将说。”
“既如此,还请季将军借一步说话。”
高勋没有拒绝,季锦昇此时知道,高勋心中有鬼。很显然他完全可以坐等西寰回府,回避与西寰属下私下交涉,以免遭致不利因素,而高勋没有拒绝,只能说明他有异心。
少时二人来到无人处,季锦昇再问:
“高大人有话请说。”
“大王决意在相国直属官僚下新设商营署,置商营使一职,请尹秧君入朝做官。”
“商营使?这是何官职。”
“专司咸国万式商品总目,为外销商渠寻找门路。”
“这咸国新式商货皆在永兴侯一人执掌之下,与受其监视有何区别。”
季锦昇质问,高勋声色全无泰然说道:
“永兴侯专司营造工商之法,而商渠之事却一直由各国商贾与朝廷各司分包,因此每年经由各处边关榷市和永兴城走货的详细数目不为大王所知,而商营属隶属相国节制,专司万式商品定额,与永兴侯并无直关联。”
“高大人的意思说,商营使只管卖货与走货总额,不涉其他。”
“正是。”
“商营署”的初衷是整合市场商品的名录和销售管控,其管理机制已有工商局的架构。
当下受生产力以及制度思想的双重制约,商品的丰富程度有限,商品种类相对较少,其中多数产品受到生产力限制,属于半管控和严禁管控的。如食盐、丝绸、茶叶、粮食、铁、铜、锡、农具、油脂、酿酒所需的酒曲,甚至耕牛、坐车都受到严格的管控,以上商品皆有专营的机构衙门负责,分工十分明确。
但永兴城落成后,商品得到空前发展,百里燕带来的理念催生了一大批新式商品,小到针头线脑剪刀蜡烛油盐酱醋,大到军火兵器钢铁军需工业品,应有尽有包罗万象。
传统无法批量生产而单独分门别类的商品如今规模化生产,当今没有的商品大量上市,已经无法用单纯的衙门机构将之单一处里。设立新的职能部门势在必行。即便高勋不置新官职,百里燕早晚也会建议新设官职专司此事。
相较于高勋将商品以官方手段管起来,百里燕的措施更为灵活。
当下的市场仍不成熟,底层消费需求和上层消费需求严重脱节,因此适当控制部分奢侈品,发展民品能满足市场的整体需求,而中原各国国情不一,版图巨大商品信息的传递受到极大制约,今年发的货可能要到明年才到,因此单纯依靠官府的管控不切实际。
最大程度的利用市场需求和商人的趋利避害的商业行为更为合理,这也是百里燕不急于完善商业法规的和制度的主要原因。
当下的中原市场,一面是混战和政治动荡,一面是生产力低下导致的消费能力有限,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市场仍是一片浑沌,各方势力割据市场高筑关税的局面,不利于商品的流通和消费,如此也增加了经济和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