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皋将军与高爱卿都言之有理,时间耽搁不得,但也不能让永兴侯无备,此两事同时去办。太尉。”
“臣在。”
“即刻去国政监将太子请过来,高爱卿,去太子府代寡人试探西寰的态度和底线,然后即刻来报寡人。”
“臣遵命。”
永兴事变后太子被束之高阁砍掉了羽翼冷处理,名义上监国,实际上是橡皮图章,内阁拟好的奏本,咸王批复后由其联名后发往各地,所有的行政、财政、军事大权不过其手,等于废人一个,加之御史大夫“大杀四方”,西寰受此影响,明面上的势力大幅萎缩。
散会后高勋坐车出宫来到太子府前,一番通禀过后倒是吓到了西寰:
“高勋,他来做什么!”
“不知,但看情形,并没有恶意。”顾晨说道。
“去,即刻把季锦昇召回府中,本宫去会会他。”
“诺。”
除了官方场合,西寰与高勋几乎没有来往,而且也不合规制,突然而至令西寰捉摸不定。
此时高勋正襟危坐于堂下案前,喝着仆役的奉茶,耐心等着。少时西寰正门而入,高勋立身而起上前参拜:
“长史高勋见过太子妃殿下。”
“高长史免礼,不知长史大人前来有何事啊。”
西寰警惕道,继续向内走去,不等坐下,高勋忙道:
“本官奉大王之命与太子妃殿下商议机密之事,还请太子妃殿下借一步说话。”
西寰闻讯心中震惊,她从不以为咸王能有什么机密跟她商议,遂蹙眉不快:
“机密之事本应与太子商议,本宫一届弱女子,何德何能授受父王机宜,长史大人莫不是前来欺辱本宫。”
“本官不敢,本官确实是奉大王之命与太子妃商议机密,但事关重大,还是谨慎些为好。”
“本宫乃晋国公主,咸国太子妃,底何等大事还能同时招惹两国。”
“是太子妃地位存立之事。”
高勋直言不讳,立时遭西寰恶怒:
“长史大人是存心来找本宫不痛快的是吧!”
“太子妃殿下莫要误会,大王并无恶意,此事对太子妃殿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还请太子妃明鉴。”
“哼,对本宫有好处,好处何在。”
高勋上前两步凑近西寰低声说道:
“尹秧君方伯入朝为官,太子妃以为此事可否算是好事。”
西寰起疑,质问道:
“高长史究竟何意!”
“本官是奉大王之命,别无他意,还请殿下借一步说话,以免消息走漏。”
西寰迅速拿捏高勋所言,再观其色并无轻浮之意,西寰遂引高勋来到中进院无人处。
“此处无人,高长史请说吧,父王究竟所为何事。”
“想必太子妃殿下应该已经知晓晋王将对我咸国用兵之事。”
“此事本宫略有耳闻,但尚不知真假,遂命人回国打探消息至今尚未有音信。本宫对此也十分震惊,并不赞同王兄之举,父王若因此不实消息而迁怒于本宫,本宫也无话可说。”
“太子妃殿下误会,大王知晋王早已置殿下兄妹之情于不顾,故而事发至今始终未曾迁怒于太子妃殿下。然今日晋王用兵在即,势要灭我咸国,太子妃殿下身为我咸国太子妃,咸国若亡,殿下焉还能是太子妃。”
西寰半信半疑的打量着高勋,看不出有任何的异色和诡诈,鉴于晋王的举措里外不讨好,西寰深知如果晋军东西同时用兵,咸国必亡无疑,届时她的太子妃也就倒头了。
想透这一层,西寰说道:
“高长史此言本宫倒是觉得有些道理,但与本宫舅舅方伯有何干系?”
“尹秧君方伯经营尹秧城十数年,如今也是咸国数一数二的豪户,商渠直达晋国,是王太后党羽的重要财源,同时也是公主殿下的左膀右臂。公主殿下在咸国的巨大开销,多半出自于尹秧君。
故而本官向大王谏言,请尹秧君入朝为官参政议政,稳固两国关系,以免刀兵之灾。”
“哦……”西寰眼珠一转心中立时有计:“父王是应付不了了,所以想起了本宫舅舅。”
“是大王为社稷着想,为太子妃母子日后地位着想,采纳本官的建议,请尹秧君入朝为官。”
“那父王准备赐本宫舅舅何官职,如若人微言轻的官职,恐怕难以说服晋国朝中大臣。”
“此事仍在商议,还请太子妃殿下静待佳音。”
“但我舅舅多年前便想入朝为官,皆被永兴侯所阻,此番永兴侯能答应吗。”
“殿下放心,永兴侯鞭长莫及,局势瞬息万变,万事怎能步步到位。况且有本官谏言,大王已经允诺,当此危亡存立之际,永兴侯也会以大局为重的。”
“哦!”西寰眉头一蹙,隐约从高勋话语间嗅出别样深意,却是怎么也拿捏不定高勋究竟何意,略作思考,西寰收敛起正色,好言试探道:“既是高大人向大王谏言,本宫该如何感谢高达人呐。”
“呵呵,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本官怎刚受殿下蒙恩。大王的意思本官已经带到,还请太子妃殿下谨慎处之。”
“那好,有劳高大人慢走。”
高勋躬身行礼,随即退出大院直奔府外。待其离去,顾晨、季锦昇二人从远处灌木丛中窜出,上前行礼:
“太子妃殿下。”
“季将军,刚才可都听到了?”
“听到了大概。”
“那你意下如何?”
“属下以为,无论其中有无圈套,尹秧君入朝为官都有利可图。而且只此一次机会,错过了,一旦百里燕从前线脱身,恐再无机会。”
“嗯,本宫也是如此所想,但季将军你就未曾发现这高勋有古怪?”
“是有些古怪。按说百里燕能料到今日局面定有雷霆后手,倘若内朝知晓,咸王断然不会允许尹秧君入朝为官。倘若内朝不知晓,这未免也太过说不过去。
而眼下咸王能接受高勋建议,准尹秧君入朝为官,可见咸王已是病急乱投医全然没了方寸。如此一来,高勋提出引尹秧君入朝为官,算是上策。只有绑定尹秧君,大王内廷王太后能得极大好处,断然不会发兵攻咸。
咸国若亡,好处最终将是大王与功勋贵族所有,王太后一党损失极大。待到王太后驾鹤西去,他们将什么都得不到。
高勋看出其中端倪,提出令尹秧君入朝为官应该是别无选择之选,但他刚才说到百里燕之际,似乎又有提防之意,只是不知道高勋堤防百里燕是咸王的意思呢,还是其本人意思。
若是咸王意思,属下以为不太像。可若是高勋意思,他与百里燕都是赵逊门生,提防百里燕做什么呢。”
“是啊,此人是咸王的亲信,若非咸王授意,他怎能私下透露心机。若不是咸王授意,他如此作为,难道是想要改换门庭?”
“难说,高勋若有此意,那属下平日真是看走了眼,日后此人定是咸国第一奸臣。”
季锦昇断言道,这时顾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