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当天赵逊以事关重大请示咸王为由,暂将沈暮驰等人留在军中,而沈暮驰浑然还不知徐谨、关龙翔二人率兵赶到。

两日后清晨,赵逊的回信送达徐谨营中,关龙翔细看之,隐隐察觉端倪:

“原来如此,这神通果然是狡诈呀,赵帅若是轻信了沈暮驰所言,定是要吃大亏。”

“我军在此牵制叛军数万,关龙先生何以见得赵帅要吃大亏?”徐谨不解问道。

“我若所料不错,神通此计原本该是如此。其本不知我军将至,见赵帅迟迟不南下,神通无法半途迎头痛击,打开北逃活路。故而只好出此下策,用沈暮驰去诈降赵帅,然而神通却知道沈暮驰怀有异心,故而沈暮驰前去诈降必然全盘托出。届时赵帅若信了沈暮驰,定会设伏围歼神通。

但实则不然,神通料定沈暮驰变节赵帅设伏,神通将计就计也设伏反制赵帅,如此赵帅必然吃大亏。

我观东平关周围野草纵横,到时神通只需以骑兵在大路上开道,而后出其不意大举放火,赵帅暗中伏兵必是借助蒿草树丛为掩蔽,结果却反遭火攻,肯定是要大败,而神通却能以骑兵轻松脱逃。

然而令神通始料未及的却是我军突然而至打乱了其诈降计划,其只好硬着头皮,一面继续诈降,一面将我军引圈套之中。无论是东平关下的低地,还是东平关以外,但凡是水源之地都被叛军据有,其若以火攻袭击我军,我军多半难逃一劫。

而赵帅若是识破沈暮驰计策,定会举兵南下与我军汇合,那时我军被困,赵帅必然前来解围,如此神通北上将畅通无阻。倘若赵帅仍轻信了沈暮驰所言,结果还是一样,我军惨败之后,赵帅前来解围,仍是一样的结果。

总而言之,一旦我军陷入火海损失惨重,赵帅不南下也会南下来救,如此便引得咸军主力离开桑南,给神通打开一条北上的缺口。想来真是高明,若非我去年曾在此地勘察地形,此刻肯定是中了其诡计。”

徐谨此时冷汗直冒,想到营中遍地半人多高的野草灌木,不禁脊背发凉。如果一把大火烧起来,就是燎原大火势不可挡,没有水源只能等死。

“依先生此言,我军眼下若是进兵,必被其所害,若是不进兵,东平关必堵不住,堵不住东平关,叶大都督在巨峡关外将十分被动,神通随时可能再生诡计。先生可有妙计破之?”

“以眼下态势,神通无论如何都要北逃,只要赵帅在桑南郡按兵不动,神通如何也逃不走。但神通若在东平关一直拖着,无疑将牵制我军大量兵力,对副帅用兵极为不利。

我看要不这样,我军绕行至东平关西北一百五十里,那里有小湖,地势略高,大军逐水而居,距彭源西郡各城也近,攻守自如。同时再用沈暮驰反间神通,烧毁粮草,令川中自乱,如此东平可破。”

“嗯,此计甚好,万川粮草本就不多,只要沈暮驰能烧毁粮草,叛军必乱。”

二人商定计策,随即回信赵逊。两日后下午,赵逊得关龙翔亲笔,随即召沈暮驰来见:

“赵将军召在下前来,可是咸王已有回复?”

“陔陵距此甚远,即便是用健宝马,也得有些时日。本帅今日找沈将军前来,乃是有机宜相授,不知沈将军可愿立一大功。”

“赵将军请说,只要在下办得到,必效犬马之劳。”

“那好,本帅就明说吧。你可知神通为何要前沈将军来诈降?”

沈暮驰略作思考不知缘故,于是问道:

“赵将军何意?”

“据本帅所知,神通早知你有叛投之意,故而此番前来诈降,沈将军必和盘托出诈降一事。”

“这不可能。在下平日对神通惟命是从,其怎可能识破本将心思。况且若不诈降,如何能引赵将军大军南下。”

“呵呵……”赵逊冷笑道,立身而起来到地图挂架旁手指东平关附近说道:

“沈将军前来诈降,倘若和盘托出诈降意图,本将若轻信采纳,必会前去设伏神通。而神通却知你沈将军早将他出卖,故而暗中反伏击本帅。如今东平关方圆之内杂草丛生草木枯黄,我军此时南下设伏,必是藏于草丛隐蔽之处,届时神通以骑兵出击,私下纵火,还不将本帅烧的体无完肤,届时本帅岂不杀你人头。”

“这……”沈暮驰心头一怔,忙又道:“赵将军既识破神通诡计,要在下做什么?”

“数日后,你返回东平,想方设法烧毁其粮草。”

“可神通如何能再信我。”

“你只需与神通说,其一应要求皆不准,其只有献出万川,才有活命。神通虽会疑你,却无藉口将你除掉,届时你将粮草烧毁,率部逃往巨峡关,从背后一击,万川一举可破。”

“粮草神通看押甚为严密,我若回去,其定不会全信,要烧毁粮草恐怕并不容易。”

见沈暮驰犹豫不决,赵逊果断沉下脸来:

“但凡是荣华富贵无不是以性命相博,沈将军的高官厚绿在此一举,沈将军难道不想夺此献地首功吗?”

心中激烈斗争片刻,沈暮驰硬着头皮说道:

“好,成也罢,败也罢,在下豁出去了。”

看在荣华富贵的份上,沈暮驰最终答应赵逊,潜回东平做内应,并于数日后离开桑南返回东平。

而与此同时,公良修一路星夜兼程赶到萱蒂,见到百里燕之际,却是见他愁眉苦脸闷闷不乐。于是问道赵安陵:

“赵先生,咸军势如破竹,永兴侯何故如此不快呀?”

赵安陵眼珠打转,心里正避之不及:

“哦……侯爷的家事,我等僚属也不便多议。公良大夫此来不知所谓何事?”

“咸军占领下关六城已有月余,在下奉前来讨回下关六城。”

这时百里燕收起家书,撇开归还下关六城不谈,转而旧事重提:

“归还六城可以,但照城、杏城两地,志国准备如何打算,公良大夫不会一点诚意都没有吧。”

听到“诚意”二字,脸上原本一团和气的公良修,脸色立时有些挂不住:

“永兴侯,我王与咸王早有约定在先,下关、昌尹两郡全数归我志国,永兴侯不会是想毁约吧。”

“公良大夫既然说道约定,本帅也想请教公良大夫。按约,应该是志军协助我军北上攻取甘府、上关两地,而如今却是我咸军打下了昌尹七城,拿下了下关六地,未守约的似乎不是我军,而是志军吧。”

“咸军英勇神武势如破竹,我志军愧不敢当,本大夫在此谢过永兴侯出手相助。但想来咸国一贯光明磊落信守承诺,应该不会侵吞两郡十三地吧。”

百里燕没想到公良修脸皮也如此之厚,两郡十三地轻描淡写的说些漂亮话就想蒙混过关,他冷笑道:

“呵呵,公良大夫,本帅可从未说过不交还两郡十三地,但我咸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志国是否也该有些诚意呀!”

“杏城、照城之事自有我王决断,本大夫不便揣测。但两郡十三地是事先约好的,至于诚意,如果咸军有诚意,应该先归还下关六地。”

公良修的能言善辩在志国是出了名的,一番饶老绕去,颇是让百里燕有些捉襟见肘。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10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10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