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山头向北走,终于发现稻田水源,一条宽不过十多米的小河,小河西端高处人为的夯筑有水坝,水坝开有泄口,水位抬升后加速了下游水流,籍此推动水车。
水车将水提升至高处水渠,进而流向下方人工开凿的储水池,当水位溢出储水池,则泄入引水渠中,经由引水渠流入田亩。如果遭遇干旱,则可将储水池掘开放水。
“侯爷,末将怎觉得此处有高人呐。”
“嗯,如此布置确实需要些见识。不过看此处水坝已是有些年头,当年兴修水利之人,多半已是不在人世。去,找个人来问问。”
“诺!”
此处的布局用“人与自然的和谐”来比喻再恰当不过,非是精通水利和农业之人方能建造。
少时,蒋杰带来一少年,十一二岁,衣衫褴褛骨瘦嶙峋,光着脚,浑身湿透,一张天真无邪的脸庞让人想到许多美好的可能。
“侯爷,附近找了半天,就只有这个少年。”
“嗯,让我来。”
从飞羽背上的行囊中掏出两张面饼,百里燕递到少年面前:
“吃吧。”
少年看着面饼,吞了口唾沫又看着百里燕,目中满是怵惕。见少年害怕,百里燕塞到他的手中:
“放心的吃吧,没人抢你的。”
少年看了又看,凑近了面饼,用力吸着面饼的香气,舔着嘴唇狠咬了一口嚼着,看得出来,已有许久没有吃到过干饭。
待他吃了两口,百里燕问道:
“你叫何名,家住何处呀。”
“大家都叫我小琦,就住在这里的村子。”
“那你姓什么呀。”
“我也不知道。”
少年天真的说着,又吃了两口面饼,将剩下的一块半还多的面饼用湿透的破旧衣衫裹了起来,看得出,他家里还有人。
“告诉本将,为何还要将吃食藏起来呢。”
“我吃饱了,但奶奶和妹妹还饿着呢……”
“那你父亲与母亲呢?”
“父亲早死了,母亲也不知了去向,家里只有小琦和奶奶、妹妹三个人。”
“那带本将去小琦的家里好不好?”
少年摇了摇头:
“你们都带着刀剑,穿的衣服也不一样,如果是坏人怎么办。”
百里燕撤下粮袋,露出六张面饼在少年面前来晃了两下:
“如果带本将去小琦家中,这里的六块面饼就给小琦,好不好。”
少年可怜巴巴的看着,然后点了点头:
“好,你说话算数。”
“算数。来,让本将抱小琦,小琦指哪儿,我们就去哪儿。”
就像是哄自家的孩子,抱起少年,众人顺着少年手指的方向一直向西走,走了一里多的路,来到一处下坡的村子,村子里已灌满了水,实在少见。
人居之地,都建在高处,而极少建在低洼处。村里的青壮年多数被征上战场,或是调往了县城服劳役,村里都是老弱病残。
一行人迈入村中,很快换来一双双警惕的目光,水已是漫过小腿肚,水中飘着杂物,除了人,禽畜甚至猫狗都不见一只,一片死寂。
顺着少年所指,来到一处已是残破的茅屋,茅屋的顶棚已是掀掉了一半,屋中黢黑一片,只一个老妇人坐在两张长条凳支起的木板上,勉强浮在水面上,怀中抱着一个十岁的女娃。
女娃面色苍白,已经奄奄一息,两人都瘦的皮包骨头面黄肌瘦,见百里燕怀抱着少年,老妇人无力的喊道:
“小琦,谁让你让生人进村的呀,这兵荒马乱的,要是招来了乱兵怎么办呀。”老妇人喘着粗气,就好像随时需要抢救的哮喘病人,说句话,还要喘口气。
这时少年说道:
“奶奶,有吃的,有吃的。”
少年挥舞着手中的面饼,挣脱跳下了百里燕怀中,冲进屋里,在老妇人面前晃动着面饼袋子,老妇人很是激动:
“是外面的恩人给的?”
“是的奶奶,可香了呢。快叫妹妹起来吃饼子,小琦有好多好多的饼。”
少年使劲推着老妇人怀中的女娃,却如何也叫不醒自己的妹妹:
“宁宁,宁宁,看哥哥给你带了好吃的,快醒醒啦……”
女娃没有出声,就像睡熟了一样,老妇人一脸的沮丧和失落,摸着小琦的头,目光看向屋外百里燕等人:
“多谢军爷的活命粮,老妇给你们磕头了。”
老妇人放下女娃要下水叩拜,百里燕上前将她扶起:
“老人家请起,这女娃娃是病了吗。”
此时老妇人一息哀叹,又坐回湿漉的木板上,抱起已经没有生命体征的女娃说:
“死啦……已经死啦……”
百里燕心头一阵酸楚,胸口起伏剧烈。纵然见惯了苦难,复见此情此景,心中的仍是痛苦。
当下思想守旧,重男轻女严重,农耕时代男丁更是壮劳力,体力和产力是女人的数倍,男丁有优先的社会习俗贯穿古今。
困难时期,为供男丁存活,女孩往往是最先牺牲的对象,老妇怀中的女娃,显然是活活饿死的。
虽然已是面色苍白,但尸体尚软,百里燕下意识伸手搭过女娃的小手,尚有热度,但体温偏低。再探女娃的鼻息,气若游丝微乎其微,难以令人察觉。
他忙与蒋杰吩咐:
“蒋杰,快去令人熬热水,放一块糖!”
“哦……”
没有丝毫犹豫,蒋杰去取酒精炉熬糖水。百里燕这时又道:
“老人家,女娃还有得救。”
“真的,我家宁宁还活着!”老妇人激动。
“命还吊着,再晚一两日,怕就是没命了。”
饥饿引起的营养不良、低血糖症和长期的无盐进食,是引发人体丧失机能直至枯竭死亡的主要原因,单纯间歇的饥饿,并不会直接引发死亡,只有持续饥饿才会引起机能的丧失。
持续的饥饿最终因低血糖而陷入持续的无力和昏迷,趋于濒死,形成假死状态,如果没有引起潜在的并发症,假死往往可持续几天,生命力顽强者可达十数日。
在医学并不发达的时期,假死濒死而误诊致死者十之八九。可以想见,若非百里燕碰上,女娃将草草下葬就此结束生命。
少年懵懂无知,尚不知生死边缘的女娃半步踏在了鬼门关上苦苦挣扎。
少时蒋杰煮了一碗糖水,兑上凉水端到进屋中,百里燕试了口水温,不觉很烫,便是用手小心扳开女娃紧闭的牙关,给她缓缓灌下。
“去,用些面饼熬些糊,放点盐。”
“诺!”
蒋杰忙是去办,百里燕将女娃抱在怀中,边观察边与老妇人道:
“老人家放心,孩子会没事的。”
“军爷真是大好人呐……”
老妇人喜极而泣忙是道感谢,百里燕从少年的粮袋中拿出一块面饼递上前去,老妇人抓在手中看了好久,又把少年抱在了怀里,塞回了粮袋不舍吃用。
百里燕令人又拿了一袋面饼递给老妇,与她说道:
“老人家,赈灾的粮食很快发到各地,就放心吃吧,今后不会再俄肚子了。”
“唉……”老妇一息长叹,接过饼袋吃了两口,又仓惶惊恐的说道:“你们都是大好人,可老妇家中没什么值钱的物件可以给军爷。”
“老人家,我们什么都不要,是来为你们赶跑叛军,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