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那照城粮草还有几何,黑巾军有多少兵马在杏城登陆。”

“粮草尚能供三万守军支用半年,此番增援人马约有五万,八万人也就支用两个来月吧。”

“五万!你可确定是五万?”百里燕追问道。

“是五万。”

“是何处兵马,步军还是骑兵,何时在杏城上岸。”

“何处兵马在下不知,但应该是步军,最快五天后在杏城上岸,最晚七八日吧,从杏城赶到照城需要两日左右。”

“那照城守将除方克之外,可还有他人?”

“治所的情况在下不甚了解,想来应该没了吧。副帅,该知道的在下都说了,不该知道的,在下也说不出道道,还请副帅明鉴。”

“你倒是识相。既然投奔我军,你与手下一干弟兄是要投奔我军效力,还是想日后务农?”

“那银子的事……”韩启小心问道。

“银子现在就可给你,你若愿替咸军效力,战后与我咸军将士同受封赏,若不愿效,就地解散,你等暂时将被安置咸国境内,每人可得低保田,银子照样可拿。”

“哦……那那低保田是什么田,怎的告示上没有啊?”

“低保田是我咸国新法,推行已有十多年,但凡咸国之民,按每人分田数亩,终生可得低保田。低保田亩产低于一石五时,不打仗不征收田赋,当高于一点五石时,但凡超过一石五部分,按半石、一石、一石五、两石、两石五、三石、三石五、四石、四石五、五石,五石以上征收一成至六成税赋。

除低保田外,每人可向官府租赁田亩耕作,所得钱粮另有缴纳章程,眼下我咸国百姓但凡租赁田亩需缴纳四成税赋。待战事平息,租赁田税赋将降至两成至三成间,加上低保田所产,多劳者多得,足够普通百姓日常吃穿够用还有结余。

如若愿意做工,可到官家工坊做工,所得钱粮只会比种地更多。”

百里燕长篇累牍大说一通,韩启本来并没细听的打算,但他是农民,原本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对土地有根深蒂固的情节,像魔鬼一样驱使者他,最后听着听着掐指一算,百里燕的许诺未免太好了,好的不敢想。

韩启鬼使神差的无意问道:

“副帅,你这不是骗人吧,天下哪有这等好事。”

“本帅像是在骗你吗?我问你,你等造反之前耕几亩地,一年能收多少稻谷,自己能得多少,上缴官府多少。”

“这个呀……造反前,咱都是给关元侯种地的贱农,在下与父亲弟妹,一年累死累活就得七八石谷子,却要养活五口人,要不咱们哪里能造反。”

“孙国的一石要比我咸国一石多,如此算起来,你们种的是一亩三石左右的肥田,如果没有耕牛,以你们一家男女老少四口人做活计,至多也就耕种十七八亩,但你们最后自己却只得七八石谷子,约合我咸国十石不到,你们却只得了两成左右的稻谷,八成都缴了赋税,这是把你们往死路上逼呀。”

似是说道心酸处,韩启叹气道:

“谁说不是呢,要是能有活命饭,谁愿意造反呢。”

“你等如果归顺我军,所得田亩肥薄皆有,薄田平年亩产最低也有两石稻谷收成,肥田可有四石。

去年我咸国已有亩产五石肥田,约合孙国四石五左右,且都只要有本事,谁干活多,谁得的就多。缴纳税赋之后,扣除自留口粮,多余米粮还可卖给官家折换银钱或是布匹、菜油、蜡烛、牲口,远比你等在此为非作歹的强。”

“可……世上哪有这等好事。四石的肥田,十亩地都犁不出一块,副帅不是拿在下寻开心吧。”

“我咸国新式耕田积肥法推行足有十多年,如今两石以下的薄田已是很少,只要勤恳,最少也能得两石,两石五,肥田轻易可产三石,四石也只需用心一些。如若是绝好的上等田,五石都是可能的。

如果运气好,能租到五石的租赁田,不打仗时,最高只征五成田税,你等可自得两石五,只这两亩绝好的上等田,便可养活一人绰绰有余。此事我咸国已推行十数年,我军将士人尽皆知。

你等都是带兵打仗的,吃用多少粮食应该有数,我咸军今有大军四十余万,役兵十余万,民夫二三十万,马匹驴子十余万,吃的都是粮草,以我咸国区区七百万人众,你以为以孙国当下的粮产,能养活八十万人?”

“这么说,都是真的?”

“童叟无欺,自然是真的。本帅该说的都说了,银子立马可以给你。蒋杰!”

“末将在!”

“先带韩将军与其部众去伙营吃饭,银子随后送到。”

“诺!”

蒋杰上前两步来到韩启跟前:

“韩将军,请!”

韩启正若有所思,闻讯精神猛是一振:

“哦,有劳了,有劳了……”

待韩启离去,顾中粗着嗓子说道:

“副帅,都是些亡命之徒,对这等贼兵多说这些作甚。”

“该说的还是要说,机会给了,路怎么走,是他们的事。况且说,我观此人并非奸猾之徒,以前都是些农民,为了口饭吃,拉着村里乡里的兄弟造反。真正可恨的是黑巾匪首和当地权贵,对农民剥削倾轧太甚。一亩地征八成的税,让老百姓还怎么活。

赵先生,你觉得韩启此人所言是真是假?”

“五万兵马是真,以当下情势来看,思水江以西数郡已抽不出多少兵马,这部兵马应是千岁天王麾下,但五万兵马是精兵还是弱兵,我等却是不知。如若是五万精兵,形势将会十分棘手。

以前番公良修话中推敲,公良氏多半是料到千岁要抽兵北上,故而前来游说我军,好给他们击溃千岁争取时机。若是籍此判断,千岁北调的应是五万精兵。

如此一来,千岁在南面以决战之名,全面转入防御,拖着不打。公良氏料定岂有此举,定是设下了圈套。”

“嗯,先生分析的有理,只是我总觉得韩启此人有些问题。但若是诈降,其所言未免过于详细,叛军难道不担心我军设计反制他们?”

“那侯爷担心什么?”赵安陵问。

“赵先生你看,从杏城前往林台,必经照城向东去,我军大营今在照城以南,随时可以北上切断照城东去之路,其只能与我军在此恶战。

韩启若是诈降,黑巾兵力与增援时间被我军尽知,我军只需在东去之路上筑塞,叛军将被堵截于此,拖着对他们并不利。

一旦徐谨、肖渠二将兵马撤回林台附近,神通即便与沈暮驰汇合,我军避而不战,他们焉能奈何。时间拖得越久,其军心士气瓦解越快,待北线与长孙国拼个两败俱伤,公良军在南线多少会有收获,到那时,神通岂不输的里外倾家荡产。

所以韩启如若是诈降,黑巾军无利可图,但要是他不是诈降,我总觉韩启来降过于蹊跷。”

“但凡叛投之事不可全信,韩启来降,侯爷姑且可做诈降看待,如此照城守军定有诈计。”

“先生这么一说,倒是有点意思。”

赵安陵建议,无论真降还是假降,都做否定论,既是诈降,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95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95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