砡工派所造的五千石大船,近年来陆续下水六十多艘,形制承袭了传统结构,没有多大改动,但中原战船多数是头大屁股大,内河行船问题不大,海上行船浪高风疾阻力大,速度慢得多。
百里燕参考风帆战舰和现代流线水体结构,前年手绘了几幅素描,让船坊和砡工派先行攻关制造两艘三千石船,以供海上测试,同时继续承袭传统形制结构,开建一艘万石船,以积累大船制造经验。
长孙水军在缴获“天船”之后,以中原船为母板,制造了仿制的两艘五千石的炮舰,各装三十多门十一斤炮、十七斤炮,分上下两层甲板装炮,但其拿来主义的劣根性却是丝毫没改。
天船左右舷侧的炮窗是圆孔,长孙军想当然的加以仿制成圆孔炮窗,然方形炮窗更有利于人类的视野,而圆形炮窗显然是另一个物种,为方便自己而设计的。
百里燕与陈家父子见面机会并不多,陈瞿、陈殿常年跑在内河,会盟之前在北海洋面打了半年的海盗练兵,其对长孙水军的两艘炮舰印象极为深刻,此番得见百里燕,多次提及建造炮舰,百里燕没有答应。
原因不外乎三点,其一当下焦点集中于消化占领地,国库、钱坊刚有些宽裕,没有那么多钱粮用来造炮,重点仍是稳定民生,发展国内经济。
其二,当下火炮射程趋短,受制于工业化采矿和炼钢规模制约,铁价降不下来,成本仍然精贵,步军尚且不足用,水军根本顾不上,国库拿不出这么多的现钱。
最后从长远计,炮钢和新式舰船,三五年之内有望突破瓶颈,现在置买家当,五六年后技术指标全面落伍,到时再添置新的,既劳民伤财,又得不偿失。
长孙国两艘炮舰近七十门炮,本钱都不止一百五十万寸银或是等价的货物或铜钱,其十多年也就造两艘,在技术生产力严重滞后于技术指标的当下,制造超时代超工业能力的技术产品,耗费的时间物力将呈几何倍数递增。
中原当下整体处于奴隶制旧贵族青铜农耕时代,直接越过铁器封建制、工业钢铁两个时代,建造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期的产品,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长孙国无疑是最好的典型反面教材。
水军于十五日后抵达穗城以南一百二十里甬城港,残垣断壁间仍能看到咸军火炮轰击后留下的痕迹。
黑巾军效法咸军在城墙表面挂上了草泥袋,以吸收弹丸对城墙的破坏,并挖掘了护城河,阻止咸军挖穴炸毁城墙。
但黑巾军却没料到,咸军配属了精通数学的武官,并制定了详细射表,只需根据射表和炮弹落点,可大致推算出弹丸与城门的固定交点,届时火炮推进至两百步外,对准城门一顿齐射,数轮乃至数十轮齐射,纵然城池修的再坚固,城门也挡不住铁蛋的轰击。
甬城本城及辖地村县原有民七万余人,今只剩不到一万四千人,多数是老弱病残,或是遭邪教迫害而死,或是抽往了前线。
永兴、北海两战失利后,黑巾军将气都撒在了咸国人头上,对咸国占领地实施了惨无人道的迫害和屠杀,丘南全郡不计隐户,十五年前在籍人口原有小八十万,如今咸国本地人不足十八万,另有近二十万外迁人口,人口腰斩一半,结构发生巨变,给重新统治当地造成了巨大麻烦。
百里燕率军入城修整两日,走访了当地和周边,说是十室九空那是一点也不为过。
当地的青壮年和年轻妇女踪迹难觅,十六至四十五岁间人口几乎断层,实际情况比丘南北郡的更为严重。
甬城是去年十月前后收复的失地,冬季应该能种一季麦子,事实上发放农具之后,能劳作者十不足一。赵逊实行了养民政策,发放赈济粮,但远不足以解决问题。
百里燕遂给陔陵发去急报,追加拨款四十万贯,粮五十万石,布二十万匹,尽免税赋五年,日后每年按此数抚恤丘南南郡,暂行三年,三年后再做调整。
甬城以东还有云霞,以南有拓翔,情况只坏不好,百里燕急于赶路,抽不出时间一一巡视,修整两日后,立即开赴川阳关,经川阳前往彭源郡去见赵逊。
川阳关是咸国西进之门户,南北走向的山脉隆起于一千五百米海拔的平原之上,挡住了孙国东进的道路,一直是咸国抵御孙国入侵的重镇。孙国可籍此向东北攻咸国,南入志国,对三国都有重要战略意义。
孙国曾为川阳关与咸国攻杀五十多年,也因川阳关而由盛转衰,志国借此五十多年养精蓄锐,为击败当年的孙国霸主争取了战略缓冲的时间。
孙、咸两国以川阳为界,出了川阳关往西八十里,便是两国边境。由此向西六百余里,是彭源郡郡府硕天城所在。
黑巾军起事至今,孙国旧地是唯一人口不减反增的地盘,由于孙国是黑巾叛军的老巢,从国外掳掠了大量人口,当地的人口情况要比咸、徐、长孙好得多,人口比开战之初多得多。
经过十数年的高压政策,当地人口普遍通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人口格局。
此前预计万川、彭源两郡人口三百余万,其中彭源是大平原地形,应该有一百七十余万人,咸军占领后的粗略统计显示,当地人口达到近一百九十万,万川约一百三十万,其中约十五万咸国人,六十多万志国人,四十多万的徐国人还有二十余万长孙国人。
而万川、彭源两郡战前约有人口两百三十余万,如今本地孙国人不到一百八十万,考虑到黑户问题,实际的本地孙国人口减少至少六十万以上,但总人口却还是增加的。
人口结构成哑铃型,两头大中间小,十八至四十五岁间男丁明显少得多,而这个年龄段的未婚和寡妇女性十之四五,情况总体比咸国好的太多。
武备营一路边走边训,新募的一千少年军的情况分化的很严重,既有知识层面的分化,也有阶层的分化。
永兴城少年子,无论识字率还是知识面,较其他少年子素质高得多,而权贵豪强子弟大字认不全者十之三四。
豪强权贵子弟往往聚成一团,永兴城少年子自己也有群体,此外书香门第世家,则倾向于权贵子弟团和永兴子弟团,在百里燕看来,前者是投机分子,后者具有一定的冒险和求知精神。
少年子每人配发制式短刃横刀与匕首各一把,急救包一个,指南针一个,双肩背包一只,甚至奢侈到五人一组配有四倍望远镜一只,每五十人有六分仪一个。
所有少年子不问出身家世,一概打乱编入步兵科,编为五个组,适时零星调整建制,抽调那些更聪明,更有纪律性,接受能力较快的中上游份子,编为两百人的新锐。
这个名额并非一成不变,优胜劣汰以促进人员的竞争和流动,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将有限的优质军事资源,分配给那些更优秀的少年子。
步兵科一年期满之后,各少年子依个人能力和特质,再次分配专业,分流至炮兵科、水兵科、后勤科、骑兵科、侦伺科或是留在步兵科继续培养。
抵达硕天已是三月初二,赵逊在硕天治所略备了薄宴,为百里燕洗尘。
“此行一路走来,沿途凋敝之惨状,永兴侯可是看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