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百里燕接过战报看的非常仔细,攻打糯汤郡,长孙军出动了各型火炮两百多门,其中射程超过三里的就有一百五十门之多。内容着重提到一种黑光炮,天威大将军炮。

看描述可推断,这种所谓的黑光炮,应该是上了防锈防盐雾的特殊防锈漆,就是从天船上拉下来的那批火炮,总计有一百门左右,其余五十多门,应该是长孙国自造仿制的二十三斤炮,才能射击三里地外。

长孙国十多年间有记录可循的信息来看,共计铸造各型口径铁炮五百多门,平均每年才五十门不到,其中对外销售近两百多门,其自用三百多门,如果不计暗藏的实力,这次出动的天威大将军炮,应该是压箱底的嫡系中的嫡系,一直秘而不宣。

由于舰炮受地球曲率、射界和海面洋流影响,舰载前膛炮太远的射程没有精度意义,因此前膛舰炮的射程其实不如步军用炮。

六十三斤舰炮射程六七里虽然十分了得,但百里燕相信,北半球的未知文明的陆军用炮射程极限,可能接近十里地,甚至更远,尤其是要塞炮,射程会更远。

看了许久,咸王等不及先问:

“爱卿,消息中的天威大将军炮可否属实?”

“回大王,基本属实。大王可知十一年前长孙国天船传闻?”

“略有耳闻,据闻中原火炮与黑火粉出现,便是来自这天船,还说乃是上天赐给长孙国主的圣物。”

“不瞒大王,这艘船确实存在,臣数年前托御客还从长孙国手中盗取了两门大炮与火器若干,籍此为母板,仿制出永兴炮,但总体仍不及母板火炮。

而长孙国所拥天威大将军炮,应有一百多门,射程都在三里开外,此番集中两百余门火炮,只需一两天,即可将城墙轰塌,守军根本毫无招架之力,否则断然不可能如此迅速攻取糯汤。”

“那爱卿可否仿制出此种火炮?”

“眼下恐怕不能。永兴城研究新式火炮铁才已有两年之久,刚有眉目,投入花费超过数十万,以眼下进度,至少还要两年,甚至三年才能研制成功,届时火炮射程将至少增加一倍。但眼下绝无可能,即便增大火炮,也绝超不过五里地。”

“可长孙军恐怕是等不了一年,便会攻入孙国,届时寡人的四郡之地还能是寡人的吗!”

咸王担心长孙军推进过快,先于咸军杀入甘府、上关、万川三郡,如此一来,南边的咸军、公良军反而成了给长孙军吸引火力的炮灰,同时更担心日后长孙国依仗天威大将军炮报复咸国。

前者极有可能可能发生,但后者可能性不大。

其一是长孙国缴获的火炮重炮并不多,能射到五里地开外的不超过十多门,绝大多数在三至五里地的射程,咸国只需铸造二十四斤炮或是三十六斤炮,即可达到五里的射界。

其二,长孙没有能力仿制出天船四十一斤炮和六十三斤炮的工业能力,即便造出,以长孙国铸造冶炼能力,且不说报废率和成本之高,射程远达不到六七里,能有五里地已是非常不错。否则十二年过去,长孙国早仿制出此种重型炮,可见其没有技术能力。

其三,长孙国无法仿制炮钢,百里燕仔细研究过天船炮钢,就物理金属性能而言,是一种软钢,性能介于A3钢、高碳钢和易削铁之间,质地较软但韧性极高,耐压性强,熔点高。

要命却的是这是某种合金含量较高的软铁,其密度超过了八点三,远高于生铁的七点二,熟铁的七点五。

百里燕亲自理化分析,测定其中含有少量铬、银、硼、钙、碳、铜,微量的镍、锰、锌的铁基合金。

即便知道了冶炼成份配比,不知道冶炼工艺、热处理工艺,也无法仿制,长孙国根本没能力仿制。

综合多种因素,长孙国火炮并不可怕,永兴城完全可以制造二十四斤炮以平衡其威力,此外技术层面也可以解决射程问题。

当下前膛火炮正负射界在多数情况下零至十八度之间,如有必要,可将十八斤炮射界抬高至四十三度,做榴弹炮使用,射程大致可覆盖五里之内。

当然,结果会是清膛异常耗时,需要不断压低和抬高炮口,极为耗力,装填时间大大增加,可操作性差,精度可完全忽略不计。

思索片刻,百里燕说道:

“如若长孙军继续如此推进,恐怕今年入夏之前,便可能攻入甘府、上关两地,除非我军能加速推进,否则三地真可能不保。”

“那爱卿可愿替寡人再度披挂上阵,前去速夺三郡?”

“这个……倒非是臣不能,而是臣不能保证全取三地。时间实在太紧,而长孙推进过快,眼下永兴首批铸炮尚未完工,一时半会儿无法投入使用,即便臣披挂上阵,也很难。但如若大王授臣以君命,臣定当不惜一切代价,为大王攻取三郡。”

“好,寡人即刻予你副帅职,正月后,即刻赶赴前线。”

“诺,臣定万死不辞!”

百里燕没有丝毫犹豫,三郡干系中原日后格局,若不能收入囊中,咸国国力大受影响,将没有足够的国内市场和人力资源拓展经济空间,不足以支撑夯实永兴基础的原始积累资源,三郡之地非打下不可。

“爱卿可有其他要求?”

“请大王准许武备营一起随行出征,并从各地征选十三、十四、十五岁精干少年子入武备营整训,识字者优先。”

“寡人准奏。”

火药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降临,新的时代需要培新的军官和新的思想。

火炮一经出现,不久的将来,单兵火器也将陆续装备,既有的军事作战体系和条例,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浪潮,不改革不前进,注定要被世代所抛弃。

十多年前挑出的一百少年子,历经百战,至今尚存者除蒋杰外,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如今时代被推上风云变幻的风口浪尖上,当技术代差缩小至细微末节,人将决定最后的胜负。少年强则国强,军队亦同此理。

咸王十分焦虑,对长孙国“天威大将军炮”感到恐惧,鉴于此,百里燕没有多提潜在的威胁,更没说遥远的北方还有强大文明,说的再多,以咸王的思维局限,他既没有兴趣,也无法理解去思考更为长远而遥不可及的事。

离宫时,天色还早,百里燕与蒋杰边走边说:

“咸王已命本侯出征,就在正月之后,这几日你也回家多陪陪老婆孩子,此去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两年,不定能回。”

“如此说,大王又要重用侯爷?”

“恐怕是不容易呀。此番武备营将一同随行,并从各地征选十三、十四、十五岁识字少年子一千人从军,本侯准备从永兴城抽调精通数算、天文、营造、匠作者若干随行,以传授知识,你出任少年营都尉。武备操练由武备营负责。任何情况下都无需作战,呆在后方历练即可。”

“侯爷要这么些少年子做什么?”蒋杰不解道。

“此番不同前番你们一百人,这些少年子不以厮杀为主,日后永兴城将生产更为厉害兵器,需要更为合适的武官统帅操练兵马,因此现在就必须抓紧培养武官,否则到时就来不及了。”

“那吴登与鲁诚的之子,今年才十一二岁,是否一起带上?”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9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9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