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今番晋王、宋王兴兵抵达汉町,必经我历代先王陵寝,此乃不详之兆,故而祥瑞之气已破,如此也验证了坊间传闻,臣已经命人前往陔陵以西寻找吉地,想必不久会有消息。”

“大司农素不信鬼神,为何会对坊间传闻如此关心。”太子反问。

“回太子,鬼神之事固然不可信,但定数之事只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况且我咸军即将挥师西进开疆拓土,此也验证了我国吉地已从陔陵以东,更变至陔陵以西,如此前后佐证,臣不信,但坊间百姓皆信,若是我等不尊民心,是为逆潮流而动之举。”

“大司农所言极是。”高勋赞同道,随即又言:“臣也听闻坊间有此传闻,如今我军即将西进,正是血祭祥瑞之兆,都城以西应是有吉地。”

“长史大人,大军征讨乃是血光之灾,岂能是祥兆?”太子质问道,不免觉得高勋所言牵强附会。

这时咸王放下茶盏,从榻上桌案下木格中,拿出一卷咸国地形图,摊在桌案上看了两眼说:

“寡人看坊间传言有些道理。”

“父王,我姜氏历代先祖陵地皆在陔陵以东,贸然将陵寝安于西侧,有违祖制啊。”

“方才永兴侯不也说了吗,要顺天应人。太子你过来看看,陔陵以东之人口现在远比陔陵以西多得多,精华之地尽在陔陵以东方圆五百里之内。而且陔陵以西正又是梁国以东,依然还是吉地所在。

寡人看,可去陔陵以西寻觅灵脉,寡人的陵寝事小,咸国的盛衰事大,这民情往往亦是祥瑞之兆,鼎炀侯你说呢?”

鼎炀侯一愣,忙是附和赞同:

“大王所言极是,陔陵以西定有祥瑞。”

“既如此,大司农与司天监尽快寻找,务必夏收之前给寡人回复。”

“臣遵命!”

百里燕着实松了口气,终于是将陵寝定在了陔陵以西,剩下再拖三四月,已无碍大局。

不过此时气氛颇有些微妙,咸王脸上却是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喜悦。

内阁散会之后,咸王在良月亭单独召见了蒋浩细问:

“方才永兴侯所言可都属实?”

“回大王,都属实。坊间已经传了半年之久,半年之前还有其他传闻?”

“是何传闻,说来寡人听听。”

“这已经是永兴侯封侯之前的传闻,近些年传来传去的,也越传邪门,说是永兴、中兴,一东一西,右卫陔陵,左御中原,互为连理,天下归心。传的神乎其神。”

“是嘛……”咸王犹豫着,边喝茶边琢磨,过去片刻似有所悟,继续又问蒋浩:“那你以为,这坊间传闻可有何深意?”

“这……臣不敢乱言。”蒋浩谨慎道。

“说,寡人恕你无罪。”

“诺。臣以为,永兴现在已经有主,乃永兴侯,但中兴城刚起,被外民所控,却受永兴侯恩眷,故而中兴若有定星盘坐镇,非但永兴侯不会忌惮,且能有连理之情,日后我咸国必能逐鹿中原雄霸天下。”

“是啊……最近四五年间,迁往中兴、泰来、隆盛三地之女子不下二十万,人口已是从当年的六十余万外民,增至一百余万,可谓是兴盛之地,永兴侯确实该将三地放手了。”

“大王所言极是。”

“那你以为,寡人将中兴赐予璨儿为封地如何?”

“此乃大王家事,臣怎敢妄言。”

“待寡人有朝一日去见先王,你可随璨儿一起去中兴城。”

“大王是……”

“广叔子生前有言,百里燕此人日后有气吞天下之志,不可委以重任,翻覆梁国根基,用之,防之,不可弃之,不可废之。但事到如今,寡人也顾不得那么许多,为了寡人的江山,哪里还管他梁国的天下。

你即刻安排可靠之人,前往中兴城查探地形,看看可否建都。”

“臣即刻亲自去办。”

“不,另寻他人,你现在也在晋人监视之列,稍有不慎,寡人的心机将暴露无遗。”

“臣明白。”

谈话结束后第二日,太尉张隽、外执使诺一言随太子、太子妃西寰,出东门前往汉町迎晋王,同时陔陵外松内紧,后半夜实行宵禁,岗哨盘查明显增多。

四月初四,晋王离开汉町,途径姜氏陵寝,决意停车观陵,并登上成惠咸王封土,邀宋王观天下气象。

“宋王,这北海气象如何呀?”

“呵呵,比之晋国逊色的多呀。。”

宋王附和道,晋王摇了摇头:

“依寡人看,北海之地,气象万千,颇有兴盛之兆啊。”

“晋王何以见得?”

“寡人来时,曾让司天监卜算天时,咸地隐有中天大运,寡人岂能不知,呵哈哈……”

姒钧负手大笑,晋国群臣随声附和,唯独宋国君臣脸尴尬羞愤者十之七八,晋王的戏弄无疑是在羞辱宋国。

少时,一匹晋国快马自西向东而来,向太尉姒清禀明咸军消息,姒清随即来到封土上禀报晋王:

“王兄,王妹与咸太子姜蛰前来迎驾。”

“寡人就在此处等他,传令三军就地扎营。”

这时丞相范涛说道:

“大王,此处可是成惠咸王的陵寝,在此处接见咸国太子,这恐怕不合适,传扬出去有伤大王威名。”

“寡人要咸王前来迎驾,他却让其子前来,如此待寡人,难道就不有损寡人威名?”

晋王反问,范涛又道:

“大王,咸王以身体微恙为由而派太子前来,与咸王亲来并无二致。况且太子是储君,储君是未来的国君,大王即便不看在咸王脸面,也该为西寰公主的处境着想,公主毕竟还是咸王的儿媳,太子的正室,未来的王后。大王如此怠慢咸国,日后公主又如何母仪天下。”

姒钧心中很是烦躁,板着脸说道:

“好了好了,寡人就依相国之言,移驾。”

“诺。”

少时,晋王移驾至成惠咸王封土西侧树荫下,姒昌闻讯咸军消息,遂是纵马来见姒清:

“二哥,听说咸军到了是吗?”

“是咸王太子与王妹,还有鼎炀侯张隽,外执使诺一言。”

“怎么,百里狗贼不在!”

姒昌张嘴就是百里狗贼,心里已是早将百里燕千刀万剐。

当年杜阳一战,百里燕生擒姒昌,晋军才由此被阻于杜阳城下被迫与咸军和谈,姒昌为此备受父王姒巍冷落,后得知是魏贤就是百里燕,姒昌恨不能将其碎尸万段一雪前耻。

“三弟,如今这百里燕可今非昔比,王兄也是要报当年一箭之仇,你可莫要坏了王兄大计。”

“不杀此贼,实难平我心头之恨。”

姒昌咬牙切齿,额头青筋暴跳,见其气势汹汹,姒清规劝道:

“我劝你还是小心,这百里燕可是诡诈的很,按说其是咸王心腹,却是不来迎驾,而推太子前来,这多半是他心计。”

“抓住此贼杀了他,咸王奈何!”

“三弟,都要像你这般,谁能是百里燕对手。如今只可徐图之,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必被其所趁。”

三兄弟中,老二姒清没什么城府,也没野心,性格温和,姒钧任用其出任太尉,正是看重其没有野心。姒昌则不同,姒昌也没什么野心,但脑子简单容易冲动,至今还只是将军听用。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89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89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