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赵安陵探过头来,凑近百里燕跟前小声说道:

“安陵怀疑,是否是公良氏要反!”

“嘶……”百里燕头皮发麻,想都不敢去想,忙是又问:“赵先生何以见得?”

“那侯爷以为,志国倘若吞了孙国八九郡之地,所需锱铢粮草几何?”

“以志国国策与国力,绝无三五年内收拾新吞土地可能,非得八九年,甚至十多年,如此至少需要安抚民众三年,所需米粮两千万石不止,锱铢数百万。”

“既如此,所占新地志王会派何人去守?”赵安陵又问。

“陶敛本部元气大伤,至今未恢复实力,尚在志、晋边境与王彦飞对峙。若无意外,应该还是公良氏攻取孙国之地,由公良氏戍守。”

“这就对了,在下以为,公良氏当年得胜回国,随行六十余万新附民,数万外籍军已自成一体,加之手中二三十万志军,志王恐怕难以节制。”

“赵先生是说,志王要逼公良氏与黑巾军各自消耗?”

“正是,在下想,公良氏当年定是私藏了宝藏,仅将部分献给了志王,即便公良氏悉数献出,以公良氏在志国地位,志王仍会猜忌公良氏私藏宝藏。

志国兼并孙国土地所需消费惊人,志王多半不想从国库掏出钱粮,故而想以新并土地糜耗公良氏实力,好日后再慢慢削其兵权。”

“如此说,让出四郡极可能是公良氏的注意?为日后在新并之地谋反寻找钱粮来源?”

“正是,甘府郡乃天下最肥之地,稍加经营,亩产轻易能达两三石之多,加之侯爷治政了得,日后甘府、上关、万川、彭源四郡定是沃野千里富甲一方。公良氏一旦谋反,可依仗四郡榷市与各诸侯周旋。”

“那公良氏就不怕我咸国与志国共同出兵伐之?”

“断然不会!”赵安陵肯定道。

“何以见得?”

“因为公良氏非常清楚,咸国不希望志国做大,而长孙、晋国、徐国也不会愿意看到志国做大,故而志国发生叛乱,是有利可图的。

届时咸国只需以长孙、晋国威胁为名,拒不出兵也就是了。而且如若咸国出兵,志王必定要以土地好处许诺给咸国,而长孙、晋国绝不会愿意看到咸国再次壮大,故而决不允许咸国出兵。”

“嗯,赵先生所言有理,但志王已生警惕,其与陶敛焉能不知?而且让出四郡绝非小事,倘若公良氏从中协助,志王岂不起疑?”

“在下以为,公良氏若长期驻扎新并土地,仍需志国钱粮供养,将其治理得心应手并能为之用命,没有十年十五年,恐难成事。

到时公良义、公良文恐怕都已不在,所藏金银宝藏也消耗殆尽。而公良晨、公良修、公良松三兄弟刚掌兵权不久,正值其家族青黄不接之际,志王此时突然发难,其必反叛

而志国笃定我咸国十年后由侯爷总览大权,必与晋国、长孙国反目,如此一来,咸国自然被推向志国,出兵攻打公良氏将别无选择,否则将面临志、晋、长孙三国围攻。”

“那志王又何必让出四郡之地呢?”百里燕追问道。

“这才是志王阴险之处,其知公良氏日后谋反,粮草消耗巨大,而甘府、上关两地人口土地重镇,经我咸国治理之后,钱粮将源源不断。

而此两地早被长孙国所垂涎,志王将此两地让予我咸国,一是令长孙国记恨我国,二是以我咸国之力治理此地,同时又不让公良氏所得成为祸患。

待公良氏反叛,其兵力巨大,所需钱粮甚多,必与侯爷暗中往来筹措军资。倘若如此,志国可与长孙、晋国联手反扑我咸国,而后将甘府、上关为诱饵,许诺给长孙引诱其出兵。

届时公良氏见大势已去,必然要向志王请罪重归志国,志王再暗中让公良氏以将功折罪为名,去攻长孙,如此让我咸国先与长孙斗个两败俱伤,其再从背后偷袭。

如此一来一去,晋国被我咸国击败,而后又与长孙斗个两败俱伤,我咸国又将四郡治理的风调雨顺,最后得利的仍旧是志国。”

“呵呵……”百里燕冷笑着,连连摇头:“玩的真够深的啊……常言道,强邻如虎,果然不虚呀,只可惜他志王打错了如意算盘。”

赵安陵分析的面面俱到,应该说滴水不漏,就以当下的中原局势和咸国的国情而言,八九年后击败晋军三十万人马将轻而易举,即便是现在,晋军三十万北军,百里燕也不放在眼里。

届时咸国与晋国反目,公良氏再发叛乱,咸国出于最大利益考量,只能联手志国而去扑灭公良氏叛乱,再与志国联手反扑晋国。如果反助公良氏,志国将联手长孙和晋国共讨咸国。

志王和陶敛的判断并没有问题,以当下技术背景,即便是百里燕,国家利益面前,也不可能出于人情,而暗助公良氏,但问题恰恰就出在技术层面。

志王和陶敛参考的背景是当下,而不是十年后。

最乐观估计,七八年后,咸国单兵火器就该陆续装备,眼下耐压的炮钢研究已有两年,大体已经摸到规律,再有一两年,真正意义上的早期炮钢将投入使用,届时火炮的射程大幅增加,别说是晋国,就是诸侯联军照样胖揍。

公良氏之所以铤而走险,公良修的作用很大,其虽不知百里燕谋划,但深知百里燕的厉害,其很大程度上看的要比志王和陶敛更远。

其笃定七八年后咸国国力大增,有能力顶住来自晋、志、长孙三国的压力。

除咸国这个变量之外,卫国和大洋彼岸的未知文明都是变数,因此志国无法左右的因素太多。

七八年后的局势还很难说,而且陶敛年纪也不小了,其子孙能力并不出众,很难说陶敛老眼昏花,没算错一步。

赵安陵一番指点如拨云见日,令人茅塞顿开,反而助长了百里燕更大野心。

当晚安排赵安陵东厢住下,下半夜蒋浩披着黑斗篷,秘密从后门进府,十分神秘。蒋杰将之引入百里燕书房,合上门后,蒋浩脱去黑斗篷,露出那张阴冷的面孔:

“永兴侯深夜约见本官可是有要事?”

“本侯想向总管打听一事。”

“不知永兴侯想打听何事?”

“本侯今日天黑之际,路过君庭街,正巧撞上晋国货队向太子府中运货,其中一辆车上有两桶五十斤油和其他一些货物。总管可知道太子妃是每次都从晋国运油,还是偶尔一次?”

“此事本官知道,太子妃每年十二月所运货物之中都有两桶或是三捅油,六月的一趟则没有。”

“这么说,是每年一趟?”

“大致是的,不过偶尔年份也没有。”

“除此两桶油外,可还有其他油料?”

“没了,每次就只有两桶或是三桶。不知永兴侯有何吩咐?”

“那总管大人可知道那两桶油是何油?”

“是人吃的油。”

“那是油菜油、豆油还是米油,又或是芝麻油?”

“嘶……这个本官倒是没注意,但肯定不是油菜油、豆油与芝麻油。不知永兴侯何意?”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8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8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