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金雪狄人肩扛火器远远谈不上实用,充其量仅仅是简陋的喷射装置,射程依然有限,甚至其作用的本身是依靠火药喷吐火焰制造声响,吓唬没有见识的土著。
焦木华调兵遣将组织两百人手持厚重木盾,一字摆开推进至岸边一百步,约一百五十米。对峙一刻时间,不见开火,百里燕心里已经有底,这种看似“高大生猛”的火器,射程还不如强弩。
“蒋杰,传令焦木华,继续推进二十步!”
“诺!”
焦木华得令,两百人继续前进,推进至一百二十米依然没有开火,遂是又推进十步,仍旧没有开火。
此时穆尼站在东岸高台之上,用望远镜眺望西岸,见此一幕疑窦顿起:
“洛奇纳卡大师,小口震天火最远能射多远?”
“这要看喷子大小,喷子太大或太小,都发射不远,只有不大不小的喷子,可以飞到一百多步外。但是一百多步外,已没有多大威力,因此最佳的发火距离在五十步。能轻易洞穿我军现在最好的金铁甲将人击杀,甚至可以打入砖墙半手指深,如果是六十步,不死也得重伤。”
“那现在北人距我军七十步外,手持加厚木能,能不能击穿?”
“恐怕不能,应该放近一些,把握会更大。”
七十步约合一百多米,金雪狄人仿制的人用小口震天火,并不能使用中号弹丸,有效击穿一百米外的坚木盾牌,但长孙国的却可以。即便在这个距离上,不能击穿加厚的木盾,但比之强弓,火器弹丸倾彻力,仍旧比强弓的威力大得多。
想到这里,穆尼不在打算等待,果断下令:
“诺伦嘉,下令发火!”
“遵命阁下!”
此时天色渐暗,传令兵骑马来到浮桥最西端:
“军团长有令,发火!”
点火手不约而同的将导火索插入震天火尾部火门,火把压低靠近火门,顿时升起一股呛人的硝烟。
十数秒间雷霆大作,震天火喷吐着火舌发出隆隆巨响,巨大的后坐力,使得前方单膝跪地的射手猛是向后一座,却是正好抵在了点火手的腿上。
【注1】火器最终取代弓和弩,除了早期火器的倾彻力远在弓弩之上,还有中期出现的机械加工技术,让火器装填变得更为方便和节省体力。同时铠甲的发展,尤其是板甲、扎加、双编锁子甲的出现,以及外套板甲,内穿锁子甲的重骑兵、重步兵,让弓弩显得捉襟见肘,单兵火器由此有了生存空间。
同时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而弓的制作周期更长,而火器却能标准化大量生产。此外弓和弩的发射,都需要张弦,大量消耗体力。一个重弓射手,一场战役,往往只能连续发射十五至二十多支箭,轻弓四十支左右,基本上就是箭囊携带的数量。
而火枪的装填却不需要消耗这么多的体力,只要弹药管够,理论上一天的火力输出远超弓弩,三段出现之后更是如此。同时火枪还是直瞄射击,弓箭多数时候都用仰角和抛射,直瞄用的不多。因此火器在中期开始,全面碾压弓弩。即便精度差了些,但是效率和密度,以及士兵培训周期的缩短,完全碾压弓箭的优势。
轰鸣声中,数以千计弹丸犹如疾风骤雨横扫雷霆,倾泻在厚达两寸木板上势不可挡,巨大的倾彻惯性嵌入木板,将人掀翻在地,有甚者避之不及射中了腿部,直接打断了骨头,威力之大令人闻风丧胆。
不等下令撤退下令撤退,两百人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此时又正逢炮火覆盖,落在一众人等头顶,砸死十数人
如此狼狈,蒋杰忍不住眼急:
“大人,此等威力着实惊人!”
“但也不过如此,去,让人抢救伤者,把木盾捡回来,本将要亲自验看!”
“诺!”
威力出乎意料,一百米外能造成如此骇人威力,百里燕判断定,一具肩扛火器一定塞了不少金属弹丸,没有什么精度可言,纯粹是充当大口径的霰弹枪,以弹丸数量取胜。
此时一炮放完,船上一阵欢呼士气高涨,射手将炮口朝下,将膛内药渣倒空,交给点火手,随即又换上另一具预装火器扛在肩上。
少时联军兵士从岸边捡回若干木盾,百里燕打着火把定睛细看。第一眼着实意外,因为弹丸是圆的,而早期原始火器,装填的都是铁砂,但仔细一想并不奇怪。
金雪狄人的火器多半仿制于联军缴获,联军火器来自长孙国,长孙国火器可能仿制于大洋彼岸未知明文的火器,都是一夜间从原始技术跨入成熟时代。
弹丸射击后的木盾已经开裂,甚至被击穿,弹丸或多或少,少的只有一颗,最多的记录到十二颗,都是十五至十八毫米左右的生铁弹丸,而不是铅弹。这不禁让百里燕怀疑,金雪狄人的火药或是发射具,有技术上的先天不足。
如果换成铅弹,弹丸倾彻力无疑大为增加,但如果火药动能不变,弹丸数量体积不变,相同作用力之下,弹丸重量增加,其射程势必减少,因此并不能在同等距离上保持相同的压强,这意味着金雪狄人的发射具无法承受更大的膛压力。
铁的密度是七点九,生铁约七点二,甚至只有七克每立方厘米,铅的密度达十一点三,是生铁的一点六倍,弹丸动能、数量、体积都不变情况之下,铅弹射程恐怕只有生铁弹丸的一半。可见金雪狄人的火器仅仅看起来吓人,效果着实不怎么样。
据此推算,金雪狄人仿造火器不如长孙国,那么长孙国仿制火器可能远不如缴获的火器,这意味着大洋彼岸未知文明的原装火器的口径更小,威力更大,单兵实用性更强。
思索之际,司空南匆忙骑马赶来,错愕之色溢于言表:
“将军,刚才金雪狄人用的是何兵器,威力竟如此骇人,都把马惊坏了!”
百里燕没有理会,转而言他:
“敌军有继续架设剩余浮桥吗?”
“还没有,东岸步骑兵严阵以待,今夜多半是要趁夜色强渡多兰顿河,如果他们使用此种火器开道,转眼间将伤亡数百上千人,着实要比弓弩厉害得多。”
司空南着实被一阵枪炮给吓的不轻,箭弩箭矢若非击中要害,并不足以迅速致人死命,甲具穿戴齐全,弓箭的威力将大幅削弱,甚至微不足道。
联军装备有锅盔,在此之前根本不惧弓弩,但火器出现之后,两寸后的木板都能击毁,锅盔根本招架不住。穆尼选择在夜间强攻,既是借助夜色,同时火器产生的威力,夜间能造成更大的恐慌。
此时百里燕额头已是大汗淋漓,纵然天气寒凉,但面对如此棘手困局,还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略作思考,他与蒋杰说道:
“蒋杰,让人准备一千条厚棉被,两床叠在一起,用水浸透。”
闻讯,蒋杰吃惊道:
“大人,此时要棉被做什么!”
“让你去就去,马上自会见分晓!”
“遵命大人。”
此时司空南不明所以,忙问:
“将军,敌军即将强渡,我军如何应战?”
“继续坚守战位,不得本将命令,不得擅自出击!”
“可敌兵火器实在厉害,一旦上岸,怕是新附军招架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