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穆尼非常清楚,他是逆流而上,百里燕占领了上游两处河口,对其极为不利,强攻之下吃亏的只能是他。

封锁了塔伦、伯蒂拉两河上游,无论是从下游绕道,亦或是从博格拉特西进,都要逆流绕行七八百里,大船要走八九天,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此时百里燕正坐船往来于无名小河西段,不时有岸上骑兵拖来石砲车,向不宽的河面发动砲射,但收效甚微。

百里燕将联军缴获为数不多的床弩搬到了船上,加上船上原有的一些,勉强配置了远程武器,巨弩箭上捆有直径七八厘米,长半尺的空心锡筒,筒内装填有火药。

金雪狄人弩的技术差强人意,其床弩充其量仅比中原单兵强弩稍远,连志国朝天弩的射程都达不到,弩箭在配置火药筒后,直线只能对一百五十步内目标加以打击,故而百里燕多采用大仰角高抛弹道,使之可以达到两百多步,甚至更远。当然,这样一来就没什么精度可言了。

而人力拉动的简易石砲车,极限射程也就两百多步,距离越远精度也越差,石块的破坏力也就越差,双方几轮对射,石砲车低下的效率,无法迅速移动的战位很快败下阵来。

这天,行船至中原民村寨附近,岸上金雪狄骑兵往来穿梭,对此百里燕早已司空见惯,身旁蒋杰却是说道:

“大人,属下有一事不明,还请大人指教。”

“何事?”

“属下发现,我军自五月攻入内河,掠夺其地不下数十次,按说若是我中原各国,早已将沿河村民尽数迁往后方,集中屯驻,移驻戍兵整军备战,或是整训村中青壮编练民军,以抵御水寇袭扰。而今其只有骑兵随行,而未将沿岸人丁迁走,或是编练民军,实在有悖常理。”

“这并不奇怪。据本将所知,金雪狄人早年为开拓关外土地,将土地应许给了贵族和祭司。名义上贵族不能私自拥有土地,但事实上贵族控制了工商手工业以及矿产业,他们在关外的收入是无需缴纳任何税负,但是他们在关外的家族却需要大量金钱,以笼络维持关内的政治利益。

因此在关外长期的开拓统治下,各地逐渐形成以世代家族群落为势力范围的利益家族,利益家族以村为建制,小城为跳板,大城池为政治中心,形成层层密密的利益网络。

贵族在各地任职,以及所依附的上层统治者,都是世代承袭爵位,关系极为牢固。一旦下层家族利益受到损失,其必然要绝对维护自己的利益。

我军所劫掠各地村落,皆属于不同利益家族管辖之地,我军只抢掠物资而很少杀人,因此主要的损失都是受害的金雪狄百姓。各利益家族的损失并不大。

但如果将村庄人丁迁走,其所产生的损失,安置灾民花费的钱粮,将远大于我军所掠夺造成的损失,故而其不会轻易迁走人丁。

我军五月至今所掠沿河两岸上千里地,其若尽数迁走,涉及人口将达数十万之众,其损失将极为惨重。且迁走后如何安置,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故而在我水军尚且弱小,不足酿成大患之际,他们断然不会迁走沿岸村庄。

中原民也同此理,各中原民村归属于不同利益家族,其所产收获尽归统治者所有,若非必要,迁走数十万中原民,其代价之大,难以估量。”

如果要说金雪狄人值得中原学习的地方,其税收制度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金雪狄人的税收制度,与当下生产关系、生产力基本相匹配。

当然,前提是其拥有大量被剥削的奴隶,以转嫁其内部本身的经济利益矛盾,如果没有奴隶产生的巨大价值,其要维持两百多万的军队,其税收制度必将奔溃。

早年为开拓关外土地,金雪狄统治者将关外的税收特权,应许给了国内各级贵族,贵族之下又有庞杂的家族脉络,加之还有宗教祭司的参合,这就使得关外的利益分配盘根错节。

经济的本质是人,人是一切经济的来源。百里燕率军侵入内河,只打劫辎重而很少大开杀戒,尽屠全村,如此恰到好处的控制了资本的止损点。

联军抢劫损失最大的是老百姓,而非权贵集团,只要人活着,依然可以继续种地出产经济作物,权贵就能征税。

其次,农耕时代,农业是三大产业供应链条的的最下游,供应链发生问题,反应到上游产业需要一段时间。权贵直接的税收来源与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矿业,农业村落的间接收入,无法对其造成直接的重创。

其三,婆嵩省面积极大,百里燕袭扰地区不过是其东北之地,面积充其量还不到五分之一,而且是蜻蜓点水般的沿河袭扰,没有大规模侵入内陆毁灭性打击,也没有攻打城镇,远达不到资本的止损点。

此种情况下,撤走几十万人口,其损失反而更大,得不偿失。

且不说现代社会迁走几十万人尚且不容易,农耕时代迁走几十万人,所需代价何其之大。

迁界很容易,迁界后的安置问题才是资金支出的最大问题。而且关外土地已划分势力范围,往其他贵族土地上安置难民,再次分割土地,其中又牵扯到更多复杂的利益纠葛,不是一蹴而就,靠着三言两语能解决的问题。

蒋杰工于军事,而疏于政务,其不明其理并不奇怪。

“蒋杰,倘若是你,如果迁走五十万百姓需耗费两百万寸银,如果不迁,则无需耗费这笔银钱,你会否为了百姓生计而迁民?”

“当然会。”蒋杰不假思索道。

“那如果没有这笔银钱,要你从你亲戚手中借钱赊账,支付利息,同时为此还要损失两百万银钱,你还会选择迁民吗?”

“这……只要国库有钱有粮,自然要迁民。”

“但国库的钱粮却被权贵所把持,动了国库,就是动了权贵的钱粮,而迁走百姓,一年所失土地产出与税赋不计其数,权贵又岂能自讨腰包,还要损失岁入,干这等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可国库不应是大王的国库吗?”

蒋杰天真问道,百里燕苦笑着:

“若是如此,咸国当年又岂能有饥荒。正是权贵把持了国库中饱私囊,天灾之下人祸横行,岂有不败之理。”

“可大人如今贵为人上,岁入颇丰,如此岂非也是中饱私囊。”

“呵呵……”百里燕浅然一笑,继续说道:“是,却也不是。你今日记住,利为国之所用,为民之所用,是为大公大治,利为一己之私,为一己之欲,是为私利。公私之利在于利之所求,利之所欲,利为国所用是为大善,为私人一己之欲,是为大害。

天下权贵商宦若为私利而沆瀣一气结党营私,必成国之大害。今日牢记本将这句话,今后你前途无量,此言必谨记在心,可渡你一身平安。”

“属下谨记。”

无论是王朝还是政宪,任何体制的本质都是如何分配社会生产的资源,和为谁服务。封建君主王朝的资源,既是为君主服务,也是为权贵服务,经过初步资源分配后,才会是为天下老百姓服务。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73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73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