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另一个问题却是不可忽视的隐情,西山外明面上五万荣誉团、十万辅助军团兵,但谁也不知道另外十万辅助兵是辅助兵,还是披着披甲的荣誉团老卒。尽管老卒披挂轻甲防御力会大减,但其个人的战斗素质是不变的。
反观联军,且不说各诸侯军战卒编在一起协同性如何,眼下兵器尚且紧缺,配甲率更是不到两成,怼上荣誉团老卒,将极为艰难,倘若再有伏兵,后果更不堪设想。
即便有火药罐,在没有火炮和管型器具投入之前,仅靠人力投掷,效果非常有限。蛮军的兽兵,很大程度上甚至比火药更管用。
苏方义考虑的虽然周全,但他太高估了火药的使用效能,但这也不能全怪他,他现在是被逼无奈病急乱投医。
“在下以为,此番出击需策划周全,不能轻敌大意。”
“公子燕所言极是,本将也深以为意,不知百里将军有何高见?”公良文撵着长须问道。
百里燕立身而起,走到壁架上挂着的婆嵩省东部行政图,邪恶的指向小城“卡莱泽”。
“此处乃距离丘比贡最近的小城卡莱泽,距离我西山一百七十里地,卡莱泽方圆近三十里内都是金雪狄人村落,方圆三十里之外到东部外围地区为中原民村落,中原民村落距离我西山才一百二十至一百里五十里之间。
在下以为,我军此番倘若劫掠中原民,非但没有多少收获,如果劫掠金雪狄人村落,其又过于分散,我军集中出击掠夺,又因人多行径缓慢,若是分散掠夺,又容易被追兵各个击破。
故而在下以为,趁机金雪狄人集中兵力于丘比贡山附近之时,其腹地极为空虚,各处城堡、小塞兵力极少,对我军毫无阻力可言,此时攻打其小城卡莱泽城,有利可图。”
“但如此一来,我军需深入其腹地小两百里,返回又需要近两百里,筹措粮草还需要至少两天时间,一来一去至少也得八至九天,八至九天之后,山谷外湖蛮军势必先于我军增援西山外之敌,届时我军归路必被其切断于西河西岸,如此将极其险恶。”
苏方义一语点中要害,百里燕却是露出了他阴狠杀机:
“在下有一法,可令蛮军外湖驰援西山外敌军会师之后分兵来战,而且可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百里燕话语间透着残酷和无情,苏方义、公良文各自互看一眼,尚不知其“一劳永逸”为何意。苏方义思索片刻忙问:
“如何个一劳永逸之法?”
“屠城!”
百里燕直截了当,却是一语震惊四座,苏方义更是大吃一惊:
“什么啊,你要屠城!”
“正是,只有我军屠城,才能迫使蛮军驰援西山外之敌,变成驰援卡莱泽。故而我军击溃西山外蛮军一处营地之后,迅速扑向卡莱泽外围中原民村落,夺取当地的中原民人口,裹挟中原民向西推进至卡莱泽,迫使卡莱泽周边村中金雪狄人逃往卡莱泽躲避战火。
而后我军前往卡莱泽途中,将中原民男丁尽数放出,前去掠夺附近村落,将女丁扣在军中继续裹挟前往卡莱泽,如此可令男丁将掠夺之物运给我军,而同时我军再攻卡莱泽,并屠城。此时蛮军若知卡莱泽被攻,必从西山外抽兵来攻。
届时,谷中由苏先生坐镇,再攻西山外蛮军,令其首尾难顾。”
“那攻取卡莱泽后如何脱身呢?”
公良文追问,苏方义已经想透,他说道:
“蛮军从外湖驰援西山,断然不可能尽数驰援,至多一半兵力。而眼下外湖蛮军大致有二十五万,西山外可见十五万,其应该还有二十多万兵力用于婆嵩、松迪亚两省秩序,镇压剿灭叛乱,故而再抽,也抽不出多少。因此外湖驰援西山外兵力多半只有十万人至十五万,绝不可能再多。
而我军出山先将其击溃,其损兵折将不在少数,即便有援兵,也就二十余万,二十余万人应付我谷中兵马尚可,但倘若一分为二,那恐怕就不一定了。”
“苏先生所言极是!”百里燕肯定道,接着又说:“我军前去攻打卡莱泽,便是迫其分兵。”
“可明知金雪狄人必去救援卡莱泽,为何还要屠城!”
苏方义口气突变,隐有责问之意。百里燕脸色漠然,毫无任何愧意:
“金雪狄人在关外有人口一千一两百万之多,是关外中原后民七八倍之多,其能征发青壮年至少两百万以上,其本关内土人口少说还有五千万甚至更多。
仅凭我军之力,且不说能否得返中原,长期对峙消耗下去,我军岂是金雪狄人对手。纵使我军穷极脑汁,以一敌十那又如何,我军早晚被其彻底歼灭。
故而要想一劳永逸解决其国力,唯有攻入其腹地,屠其民,灭其种,方能解我军之危。如此还能缓解中原联军压力,迫使其主力军团撤兵南下,届时即便我军粉身碎骨又何妨。
更何况,金雪狄人之凶残嗜血,不杀,不足以谢天下鸣天理,正法统,平民愤。
此外,屠城之后,城中生灵涂炭,必将给地方以强大震慑,打击其士气,破坏其生产与商渠,足以牵制蛮军大量兵力,我军如此便可以脱逃。”
“可这般不分老弱妇孺尽皆屠之,岂是天理所能容!”苏方义反对道,在他看来,无区别屠杀是残暴不仁泯灭天良,为天理所不容。
此时公良文未作声,但他也是听出了苏方义的意思,不反对屠城,但也没直接否定,公良松、公良修二人想说什么,被公良文一个眼色给堵了回去。
百里燕思索片刻接过苏方义的话,沉声说道:
“屠男不屠女,屠壮不屠老幼,反抗者无论男女老幼尽屠,苏先生以为如何?”
“也罢,就依百里将军之计,屠男不屠女,屠壮不屠老幼,那何时出兵?”
“出兵之前仍有诸多琐事需待准备,在下建议先等五日,各军各营加紧准备操练,尤其谷中营地,当多准备木枪木刺,广布拒马,挖掘地洞掩体,以防备金雪狄人兽兵袭击,五日后再做商议。”
农耕文明时期,技术进步相对缓慢,人口是国力的主要增长来源,青壮力代表了粮食、产能、兵源充沛与否。
屠城自古分两种,一是无区别屠杀,不分男女老幼一概屠杀殆尽,以彻底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和经济潜力,二是只屠杀老幼,抓走青壮男女为奴,继续为己方战争和经济服务。
苏方义着眼于当前,想着绝不可能是第二种,那就只有尽屠之,但显然不符御客数百年间信守的准则。百里燕开创了第三种,尽屠男性青壮年,消灭金雪狄人有生力量。
让妇女人变成寡妇,少女空守贞操,老者不能生育,幼者青黄不接,其人口随男性壮年的减少,而自然且迅速的萎缩,国力和经济没有人口支撑,生产力迅速萎缩,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力倒退彻底打破,随着人口的萎缩,呈断崖式暴跌,直到达到某个平衡再次恢复增长。
待百里燕离开,公良三人返回营地之际,公良文之子公良松脸色难看说:
“父亲,真要大开杀戒?”
公良文教训道:
“短视之见!我中原人丁为金雪狄人六七倍之多,而掣驰城距我志国南部边境甚近,一旦千岳山崩溃,蛮军进入中原腹地,焉能不屠我地百姓!”
“嘶……难道父亲早就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