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志、宋、徐三国都不反对,咸国兵马未到,百里燕不表态,就是默认了部署。剩下卫国、晋国,除非不出兵,不出兵的后果王彦飞、沈毕是很清楚的。
“诸位,可还有异议。”
曹驰正沉声问道,目色左右扫过众人,施压意味浓重。话音落下片刻,见诸将再无反对,曹驰正继续说道:
“既如此,我御客出关骑兵三万,志军步军一万。宋军骑兵三万,徐军骑兵五千。晋军骑兵一万,卫国骑兵一万,步军一万。各军即刻调兵遣将,务必于申时二刻南门就位,依号令行事,诸位可都清楚。”
“我等谨遵御帅将令!”
诸将异口同声,曹驰正随即与各军约定战术暗号,各军届时以军旗号角为令,协调进退。少时诸将散去,临了曹驰正单独留下百里燕问话:
“魏将军,今早本帅见你手中持一铜棒,窥望已久,不知是何物啊?”
“回御帅,此乃我咸国新制远目镜,可观远处风物如若近观,极为便利。”
言毕,百里燕掏出随身望远镜,拉长之后递给曹驰正交其使用。
“此物果然神妙,乃是水晶所制吧。”
“正是,魏某此番南下携带有六十余支用以出售,筹措军资。”
百里燕语带深意,曹驰正心领神会。这么好的东西,多半不可能是免费的,更何况是昂贵水晶所制。想到这里,曹驰正问道:
“不知此镜作价几何?”
“五百寸银。”
百里燕毫无羞耻说道,曹驰正却是眉头也没皱一下,反应出乎意料。
“得此远目镜洞敌如观火,五百寸银倒也值得,若能广为联军所用,战力必能大增。魏将军可否卖予本帅二十支。”
曹驰正张嘴就是二十支望远镜,百里燕愣也是意外:
“御帅既然开口了,魏某自当奉上。不过御客筹资颇为不易,金银之物也就免了,不知御帅能否拨付些煤炭、草料、粮秣、草料,以供我咸军支用。”
“一些粮草煤炭罢了,何足道哉。本帅今夜便让人予魏将军送去。”
“谢御帅。”
御客在南境的势力要比宋、徐、卫三国影响力大,且有零星的煤矿开采,和平时期五万常备御军及其家属实行集体屯田制,集中放牧畜牧,在千岳山的经济垄断性强,加上近两年陆续筹措到的粮草,御客在中原地区算不上强势,但在南境却是举足轻重。
眼下储备的战略物资对于三十五万御客大军而言相对充裕,咸军能得到御客的补给,今年的冬天要好过的多。
百里燕(既魏贤)毫不犹豫,回营后令蒋杰取来另外十九支望远镜去曹驰正处,并附带了保养维护指南。
蒋杰送完货后返回驻地,颇为不解问道:
“大人,望远镜此等绝好物件,若是被外军得去,日后若与我军交战,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
“此话是没错,短时内确实帮了各诸侯国,但日后我军会有看的更远的望远镜,眼下不过是小试身手打开些销路,先让我军找个立足之地,也让大王能够多一块金银的收入。待日后有了更远的望远镜,这可就由不得他们了。”
蒋杰的担心不无道理,望远镜【注1】的出现,对当下而言无疑将提升战场视野,增加感知判断能力的前瞻性装备,各国相安无事一致对外之际尚且没有问题,日后南境战事平息,各国战火复起,望远镜反会带来很多麻烦,百里燕当然清楚这个道理。
此番制造出售的望远镜,都是四倍左右的单筒望远镜,日后技术工艺日趋成熟完善,还可以制造八倍、十二倍甚至更高倍数的天文望远镜。届时各国即便有了四倍望远镜,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要想买,就得花钱。
此时蛮将在城外叫骂半天,接连换了三人前来叫阵,曹驰正皆未予以理会,直到未时一刻,联军吃饱喝足,蛮军十多万人城外站了半天,开始吃饭之际,曹驰正下令擂响战鼓,准备斗将。
两军阵前相持半日不动,阵前吃饭的情况经常发生,兵士都自带有干粮袋和水囊,取食极为方便。
百里燕南征军三万将士都配有武装袋,直接贴服于胸前,腹部是手弩箭匣,六个长方形口袋,塞满六块烤熟的风干肉和糖膏,腹部是箭匣袋,既能充饥,亦能缓冲箭矢刀剑伤害,充分发挥因陋就简的实用至上的作风。
城内战鼓擂响,城外蛮军争锋相对吹响号角。数十员死士骑马阵前待战。联军节奏依旧,一千御客精骑鱼贯而出,在护城壕外列队两侧,十五名死士紧随其后。
此时城头旌旗招展,不同的确是多了几分杀机。
金雪狄求战心切,临车、巢车尚未就位,无法观察到城内动向,更是看不到城内暗藏的杀机。联军各型战械用具隐而待发,只等城内伏兵杀出城关一刻,发泄疾风骤雨的风暴。
蛮军上午吃了巨亏,下午准备异常充分。由于联军陆续装备有咸国、砡工派够买的钢制兵器,甚至是缴获于金雪狄的精铁兵器,杀伤力大不同以往,已经可以刺穿金雪狄引以为豪的鱼鳞甲,此番出阵之蛮将尽数披挂重骑兵板甲。
在百里燕眼里,金雪狄板甲极为怪异,不同于古欧洲西方骑士的板甲套装,从头到位全身打造。金雪狄的板甲只有上半身,且上肢手臂也不配甲,其上肢和下肢,采用更为灵活的牛皮甲保护。如此大大减轻了铠甲重量,同时又能加强上体板甲的厚度。
由于骑兵冲杀,致命创伤大都集中于上体身体正面,因此加强过的上身板甲,上体防御力极强。
若以古欧洲板甲两三毫米厚度作为评判标准,百里燕甚至怀疑,金雪狄半体板甲的厚度能有五毫米,甚至更多。真要是这样,就算是钢枪也很难刺穿,更别说是弓箭,强弩都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