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此去凶多吉少,也不知何日能归呀……”
“兄长既担心魏大人,为何不追随而去出谋划策呢?”
“大人不让随行,愚兄也无他法。”
“呵呵……”
赵安陵无故发笑,关龙翔不解道:
“贤弟何故发笑?”
“我是笑兄长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贤弟此话未免太过刻薄了吧。”
“刻薄?我是说的实话。兄长且不看魏大人随行带了什么,若非遭遇强敌,多半不会有事。”
“贤弟怎知晓?”
“魏大人临行之前,令杜家筹集红景天、紫萝棠这两味药物,还令人去了妙天山采集红景天,丝毫不用怀疑,大内药库所用红景天、紫萝棠定也是被魏大人调走,由此可见大人对南境准备较为充分,还不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
红景天在当下仍是名贵药材,生长于海拔一千八百米至两千五百米间的高海拔纯净地带,有补气清肺、收涩止血、散瘀消肿、肺热咳喘、气虚乏力等功效。
有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调节精神系统等作用。同时也能增强红细胞携氧量,增强体内含氧量,预防高原缺氧产生的气虚乏力。
紫萝棠是当世所特有的一味药,价格略高,花开五瓣取其茎叶入药,在晋国的高山山民常以此药服用,增强体魄缓解乏力,同时还有极强的止血功效,因此也具有红景天增强红细胞携氧量的功效。
百里燕出发之前,令杜家父子收集此两味药材,最终掏空了王宫医官署药库,只筹得红景天价六十余斤,紫萝棠两百八十余斤。
百里燕率军分兵两路,步军随辎重粮草,坐船走水路入望亲江前往志国,骑兵走陆路抄近路先行前往望亲江叉江口持节通关。
为便于各诸侯国南下作战,御客以及各大门派与梁国订立有千岳山会盟协议,金雪狄北犯期间,诸侯国中止内战一致对外,各诸侯国军队可持飞云符节,无害通过各诸侯国领土,各诸侯国无条件放行,不得阻碍刁难。
同时会盟之日起,至南境战事中止,各诸侯国大军返回本国期间,各诸侯不得相互攻杀,各诸侯国军队不得以通过领土为借口手段,占领他国土地,攻占他国城池,但凡违令者群起而攻之。
百里燕率军走出不到二十里,前方探路的鲁诚骑马来报:
“将军,前方有一儒士拦住去路,说是要面见将军。”
“见本将?人呢。”
“前方三里官道小树林。”
“走,前面带路。”
“诺!”
随鲁诚来到小树林,只见一身高七尺有余,二十四五出头,一席靛色深衣头,戴紫檀木冠的英俊青年,牵着一匹罕见的高头大白马拦在官道上,神采奕奕的眺望大军来时的方向。
见百里燕而至,青年上前略施一礼:
“某见过魏大夫。”
百里燕翻身下马打量着青年,只觉此人脸上尽是自信和一种难以言表的玄奥。
“阁下是?”
“魏大夫无需知道某是何人,某前来是有一计奉上,不知魏大夫可有兴趣。”
“魏某不知阁下身份,岂能轻信阁下之言。”
“信与不信,魏大夫自作评断,某无意强求。”宗伯泰淡淡一笑,很是自信悠哉。
百里燕又是打量了来人,心中仍是一头雾水不知其来意,思索片刻后又说:
“那便要看阁下所言何事了。”
“魏大夫此去千岳山,务必谨慎一事。”
“千岳山?如此说,阁下对南境熟稔?”
“魏大夫高抬草民了。”
“那阁下想说什么?”
“南蛮金雪狄此番北犯必是倾全国之力,其势将是梁朝六百余年来之最,故而今次一战,正面交战凶多吉少,各诸侯国必将相互倾轧暗中争斗自保实力,将军若想保得平安化险为夷,千岳山之南,将比千岳山之北更为安全,请将军自鉴之。”
“千岳山以南那是无尽的大草原,南蛮金雪狄的领地,阁下难道不知吗?”
“正因如此,将军想要活命,最好不要力敌,而御客无情,断然不准退缩,故而活路只在南边,北面必成死地无疑。”
“阁下这是危言耸听了吧,我若将人马拉向南边,既无法攻城,亦没有粮草辎重,三万将士何以活命。”
“呵呵……”宗伯泰浅然一笑,接着又说:“镇北必死无疑,南路尚有生机,某言尽于此,魏将军好自珍重,若能得返中原,你我来日必有再见之日。某告辞了!”
言毕,宗伯泰翻身上马,又是行了一礼,便是径自骑马离去。
这时一侧司空南道:
“将军,这人是疯了吧,千岳山之南那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南蛮的领地,我等南去既不能攻城,亦无后勤辎重,岂非送死。”
“是啊,这天下只有狂人才能做此不可理喻之举,此人若是真言,定有其过人之处。传令大军,继续开拔。”
“诺!”
不明男子的出现让此行一直较为乐观的百里燕,心头蒙上一层阴影,一种不祥的预感徘徊萦绕在心头,久久挥之不去。如果背靠中原腹地尚且生死难料,向南进入一望无际的草原,又何来生路。
从陔陵骑马抵达晋、咸、志三国相交之叉江口足用了十二日,平均日行一百三十里,水军逆流划桨而上,日行却不到百里,足等了五六日,方才等到水军抵达叉江口。
边关志军早已得到咸国通报,百里燕持飞云符节和御客令顺利通关,志国未予阻拦。不过毕竟是外军过境,志国方面还是调动了一万骑兵随行,水师尾随,防止发生不测事态。
志国地貌风物与晋国内陆大抵相当,都是北平原,南丘陵的地貌特征。不同的是,志国北部郡县仅有接壤咸国的两郡,能一年种植两季稻米,其余郡县因为年积温度的差异,一年只种一季水稻一季冬麦,越往南,纬度越高地区,产粮越低。
大军进入志国不久,步军继续坐船逆流而上,此番随行战船多为划桨大帆战船,以利于逆流而行。战船载满辎重补给、骡马车辆,更有一百多辆载重十五石的四轮辎重马车以便于运输,粮草足够三万人马抵达贡江源头一路吃到掣驰城尚有余粮。
同时百里燕自率骑兵,携带五千匹驮载辎重的马匹沿江而行一路南下,由于骑兵速度快的更多,但凡所过志国城镇,百里燕概不错过,就地采购棉服皮货,同时利用咸国盐枭在沿江两岸的商渠,兜售从国内带出的商品。
此番南征咸王里外凑了十万寸银,魏府拿出了两万,赵逊给了五千,其他林林总总捐了一万多,但拢共没过十五万。
如果咸国铜钱是硬通货,此番少说要带百十来万才够开销,可惜咸国的铜钱价贱,自己人都不用,更是很难在国外流通。如此一来,十五万寸银就显得极为紧张。
好在这些年咸国特产小商品已经卖到中原各地,尤其是铁器,所过之处刨去支出,收入还大有盈余。
随行负责监视的志国大都督,多半是十万分没想到,咸军居然还一路走一路做买卖,可好像也没有什么规定,不允许客军过境期间不准做买卖,于是负责监视的志国大都督连忙派出四百里急件报知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