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当年为了得一个“郡王”的头衔,咸王不顾百里燕警示,愣是要和叛军死磕,结果是头破血流,险些把王位都给丢了。

如今长孙国连丢蜀田、清田、高蓄三郡,加之桑南、桑北两郡,长孙国三年间几乎丢掉了三分之二个咸国,倘若是照此下去,黑巾军一路向西,估计不出三年就能打到梁国东北部边境。

安泰侯时隔十个月再来,肯定不是来撤走咸国十万梁军的,铁定又是想空手套白狼。

四月廿一,安泰侯车马抵达陔陵,咸王举行了隆重仪式宴请安泰侯一行。意外的却是景尚公之子李埭,百里燕的姐夫,其正室夫人,百里燕之姐百里娟,其子李懿,一家三口齐聚咸国。为此百里燕开始担心,要是让西寰见到百里娟,会否联想起他来。

毕竟二人是亲姐弟,虽说是同父异母,百里娟年长百里燕十五岁,但要是撞脸,后果还真不好说,而且李懿初来陔陵之际,与百里燕年少时便颇为相似,如今业已十八岁,与他更为神似。

洗尘宴上百里燕没有露面,借故去了永兴城视察,但偏偏怕什么来什么,安泰侯抵达陔陵第四日,便是差人来请他去公使府用宴,之前咸王已差透过口风,安泰侯此来不出所料的是要咸国出兵,将叛军从长孙国吸引回咸国继续死磕,条件是承认咸国将来对某些领土的要求。

也就是说,已经有诸侯国开始讨论孙国亡国的可能,或者至少也是以割地的形式,换取各国诸侯统一战线出兵讨伐黑巾军。

促使这一结果的根本动力,显然是金雪狄人愈发咄咄逼人的北上态势,让千岳山防线难以招架,继续拖延下去,没有诸侯国能独善其身,也包括现在还置身其外的卫国。

据此判断,最先提出孙国亡国论的应该是卫国,而最不希望孙国亡国的恰恰反倒是志国,因为孙国已经被打残了,咸国也打残了,徐国还剩半条命。只要平灭了黑巾军,孙国保留完整国土,短时内依然可以屏蔽卫国向中原伸手。

环顾整个中原,能和志国叫板的就剩下晋国,在没有联军一起围殴情况之下,晋、志两国单独对决,志国胜算颇大。

所以绝不可能由志国提出瓜分孙国,况且治国瓜分都是孙国的残地,非但没有经济好处,还要背上战后废墟的巨大经济负担,只有与孙国西部边界接壤的卫国,提出要求孙国割让西部经济完整领土,才是最大受益者。

安泰侯再度找百里燕(既魏贤)谈话,多半是咸王没经受住安泰侯的诱惑松了口,毕竟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没有不捡的道理。

但问题是咸国只与孙国彭源郡接壤,志国、长孙国同时也跟彭源郡相连,咸国能占,长孙国、志国就不能占?以咸国的能力,列国岂能能眼睁睁的看着咸国吞并孙国的领土?这不是明摆着自己伸头给别人一刀,自己往枪口上撞吗。

接到安泰侯邀请,百里燕没忙着赴约,继续视察了锁子甲、连射手弩工坊,以及正在船坞中兴建的船只。

砡工派此番派遣的造船大师是与伍算齐名的周桐,周桐少年得志,拜于砡工派造船大师门下,而伍算就差的多了,从最低的学工开始一步步建立起的名声。

周桐此人也是异常聪明绝顶的家伙,得知百里燕设想后,其十天之内给出了新式造船法的初步构想,原本需要三年早好的五千石大船,如今只需要一年两个月。

传统造船都是自下而上,有了干船坞,可以将下层龙骨铺设完成打底之后从船首、船尾、下舱同时开始建造,建造至一半,上层建筑也能同时建造,大大缩短了传统工期。

新式连射手弩在去年配备先锋营后,在初战中效果极好,各军各营都在争抢份额,毕竟战场上近战厮杀,要是随手就能放出几支箭簇,会比经过凶险厮杀更为来的行之有效。

不过也暴露出诸多问题,由于一味求快,首批连射弩所用木材没有充分干燥防水处理,几次泡雨过后出现开裂,箭匣的通用性有待改进。

扩建后的各处工坊都散发着一股拼搏奋进的氛围,车水马龙的街道人流络绎不绝,往来运送铁矿、煤炭的马车船舶川流不息,船舶经由城内的内河,进入水门,停泊在内港等待着卸货。

跟随运煤的马车来到刘灶父子窑厂,父子二人如今是永兴大窑厂最高工造官,负责炼焦、制瓷、烧砖、制冰、肥皂、纸张等核心经济产品生产,最近正在攻关透镜试验工艺,已经加工出的成品有四十多件。

“大人,这些都是外缘经过打磨后的凹凸透镜,暂且无法摒弃浇铸留下的浇道,只能成形后以人力打磨外缘。”刘灶指着透镜外缘说道。

“嗯,只要外缘光滑不拉手即可,至于工艺改进,等日后再说吧。暂且还顾不过来。”

玻璃器形生产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较薄的传统玻璃工艺品,通过吹管和铁钳,边吹边拉边塑形,优点是效率高,造型方便,而缺点是制品较薄。另一种是模具浇铸,适合生产较厚的玻璃制品。以当下技术,透镜就只能通过浇筑获得。

玻璃工艺经过改进,透光率比之多年前有所提高,但效果仍达不到优质光学玻璃的标准,充其能在透镜对焦后看的较为清楚,毕竟只是普通传统的钙钠玻璃。

刘灶浇铸的首批透镜瑕疵不少,浇铸时留下的外缘浇道仍需要后期使用人工打磨,一片透镜磨削加工到好需要耗费一个人两天时间。为保证透镜的透光率和镜面粗糙度,模具都采用了紫铜模,仅仅开一副凸透镜模就花了半个多月,可谓极费工时。

目光转向杨盾,百里燕继续说道:

“杨工造,伸缩青铜筒可做好?”

“已经做好,大人若用,卑职即刻让人取来。”

“不用,悉数装箱交由侍卫官蒋杰。”

“诺!”

“侍卫官”是新军制改革后新设职务,性质同前世的“副官”,是当下各种杂七杂八打杂编制的制度化编制,如侍卫官集校郎、校军郎、效马郎、马弁等等杂活于一身,年俸只有两石。

两石的年俸其实根本不够养家,蒋杰的资历浅,职务低。而侍卫官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助手,所有的食宿和开销都挂在军内,因此个人平时没有多少支出。

而同时当下物质匮乏,当兵的除了喝酒吃肉嫖娼赌钱外,没有其他的生活项目,两石的俸禄也就相当于零花钱,买一些日用品改善一下生活。

除此之外蒋杰挂靠在魏府,每月都有的生活品领取,隐性的开支一年下来也不少。

新军制当下仅在武备营中试行,上至将官,下至普通老卒担任的教头,人人实行薪俸制度,并将军职与军功制整合,新设军功爵位军衔制,以鼓励奖罚升降,将现有松散混乱的募兵、征兵、强征、私兵兵制,在日后分阶段逐步转化为职业化和征兵制,以提高军队的战争素养。

收起全部透镜,百里燕接着问道:

“杨工造,铜活字刻得如何了?”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小说在线阅读_第5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范策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莫要小觑古人的智慧第5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