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如此一整块也不过二三两,岂能吃饱两顿的肚子,要是被弟兄们知道了,非得当面戳我等脊梁骨。”
“肚子当然填不饱,却可恢复体力,因此兵士仍需带够干粮。”
这时陆肇摸着大胡子说道:
“魏将军,不会真要轻装简从日行百里奔袭吧!”
陆肇一言既出,司空南三人目光相继投向百里燕,心里已经明白这是要打打仗。
“嗯,糖膏只是一部分,羽箭营的五千健士三千弓手,每人分发六斤肉干,三块糖膏,以及七天的其他熟制干粮。九月中旬向添城出发,务必于七天之内抵达添城。”
“七天!”司空南大吃一惊:“这每天就是一百多里呀,人能受得了吗。”
“是啊,每天一百里,非得跑断腿。”白郃也说。
“所有人卸甲而行,只带口粮、兵器和水囊,不到万不得已,不可使用火镰,其他一概丢弃。”
“但万一遭遇叛军主力甚至精锐,战卒皆不配备甲,恐怕难以招架。”司空南担心道。
“只要比叛军快,他们还能飞不成。此外,苏洪你从骁骑营挑五百人,再从全军挑五百匹最好的马,随本将一同行动,以应不测。”
“就五百人呐!”
“不能再多了,骑兵越多,追击的叛军就越多,到时打下了添城,反而还得被围住,会很麻烦。现在都说说,糖膏口味如何。”
“呃……很甜,一股子酒香,吃口倒是不错,就是这么小一块,也不熬饥呀。”白郃说道,意见还挺大。
“将军,这里面除了糖,还有其他什么吧?”苏洪问道。
司空南这时脱口而出:
“是酒酿的果渣,和了熟菜油、糯米粉,当年将军在荒村就做过,这次裹了一层糖,吃起来特别香酥,似乎制法变了。”
“这么说,这一块糖膏还挺贵!”陆肇抹了抹嘴,眼珠一转就想到钱的问题。
百里燕点了点头,肯定了陆肇:
“糖和菜油都不便宜,暂时只能花钱买将就,其他的留待日后太平了再说吧。”
说话之际,萧儿提着食盒推门而入,百味楼的菜算是到了。
“魏大哥,菜来了,酒只有米酒。”
“米酒也行,就凑合吧。”
百里燕接过食盒提到桌案上,苏洪眼转乱转打量着萧儿:
“大将军,这是三嫂子吧。”
萧儿红着脸道:
“苏将军取笑了。”
这时百里燕说:
“萧儿,这里都是大老爷们儿的,你呆着也不合适,先下去吧。”
“嗯,几位将军慢用。”
萧儿随即退出门外,苏洪又开始废话起来:
“将军,我苏洪也还没娶亲呢,要不将军也让咱在桂乐坊找一个?”
百里燕不动声色看了他一眼:
“你要几个呀。”
“嘿嘿,先一个,也尝尝女人什么滋味儿。”
“哦,先要一个啊,感情你官儿不大,日后还要妻妾成群是吧。”
百里燕瞪目如虎,脸色一沉,愣让苏洪心头猛是跳了一下,连忙讨饶
“不不,将军误会,一个也成啊。”
“我可告诉你们,眼下各国男丁死多了去,你们要讨几个女人本将不管了,但是别讨回去之后喜新厌旧嫌这嫌那,最后讨了一堆搞得怨声载道,我可不饶你们。
丑话说在前头,日后咸国大政将变,容不得男子三妻四妾后胡作非为,有权有功也不行,你等可听明白!”
“末将明白。”
众人异口同声,苏洪见百里燕松了口,立时又恢复原形无所顾忌起来。
之后五人边吃边聊,天黑后迅速敲定了攻打添城的计划。
而与此同时,罗松亭将攻打添城的计划详细告知姜氏父子。
“松亭,此计行之甚险,魏贤倒底有几成把握?”
“有七八成。”
“日日行军百里,就是铁打铜铸也受不了,万一被叛军追上,又如何能招架。”姜乾半信半疑道。
“此事魏贤已经应下,多半不会有假。即便被叛军追上败了,也无碍我军大计。而如若魏贤此计得逞,战局将乾坤倒转,主公与少主眼下当速谋下一步。”
“那依松亭之意,我军下一步该当如何?”
“先取麟城,再占蒲城。蒲城叛军早晚得撤,但绝非现在。而蒲城人口已迁往麟城,日后恐怕也不会再迁回蒲城,晋军极可能先去占麟城,故而我军可以护卫麟城为名,派兵进驻麟城,如此将其纳入主公掌控之中。”
“嗯,那就依计行事,魏贤所需一应用度尽数拨付。此外,从陔陵传来消息,咸王不知从何而来巨款,此番仅从志国购得粮草、器具总价多达两万寸银,起初以为是查抄公孙岳贼党所得,但孤思来想去,公孙岳贼党哪里能有这般财力。松亭,你可知其中缘由?”
“这……松亭当真是猜不透了。”
为了震慑叛军鼓舞士气,咸王有意将志国粮草运抵陔陵的消息放出,现在就是乡野匹夫,也知道咸王花钱从志国运来了三百万石粮草,数万头耕牛,十几万头猪,还有几十万具农具。
消息要是假的,咸王也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在各地开仓放粮接济难民,要是真的,且不说哪儿来的这么多银钱买粮,就借粮也借不到三百万石,就算借到了,咸国也还不出利息。
于是在姜闵看来,咸王的粮草来的蹊跷,完全无从得知咸王从何处弄来的巨款,从志国买到的粮草。
此后数日,广信厉兵秣马加紧备战,驻扎在西门外的晋军如同一条嗅到肉腥味儿的恶狗,只要有丁点的肉腥,就能露出贪婪的本性。
“魏将军,公主来信都说了些什么?”姒光喝着米酒问道,心里最近老不痛快。
“公主说,咸王今日不知从何而来巨款,与宿敌志国暗中媾和筹买粮草辎重无数,还在从西海诸国征募枭民军。”
“还有这等事!”姒光大吃了一惊,随即放下酒碗,夺过魏涵的密信细看。
枭民军是时下对雇佣军的称谓,其制度承袭募民军,是可以对外国诸侯开放的兵源,尤其是领土没有接壤,的非敌对诸侯,是枭民军开放的主要对象,其中卫国是出口枭民军的主要大户。
卫国由于继续沿袭较为落后的旧贵族奴隶制度,致使生产力远不及中原地区,但是卫国幅员辽阔,北方有沃土大平原,南方和中部地区能种棉花、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南方的大草原还能畜牧,其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很大,因此人口很多。
而且卫国奴隶数量庞大,由此导致贵族控制的奴隶和农民争抢肥沃土地资源,导致卫国的农民大量失地沦为流民。
而卫国既没有完善的赈济制度,权贵没有接济流民的打算,毕竟几百万的流民,不是任何权贵大发善心能解决的问题,最终这些流民成为卫国国内动荡的根源。
卫国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将流民迁往南方光照充足地区,驱使他们种植棉花,以换取口粮,而卫国则把棉花出口至中原,换取商品和其他需求品。
亦或者以各种名义,打上流放的罪名,流放之千岳山防线,为卫国戍边争抢地盘拓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