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大火越烧越大,城头叛军急着用水浇。城门洞的顶部有前后十几排洞,洞垂直通向城墙之上,正好是将整扇城门夹在洞之间。不用时用石块堵住,启用时可将石块拉出,通过石洞向城门下放箭扔梭标,或者灌热油浇开水都行。
此时此刻叛军便是通过这些洞,往失火的城门上灌水,试图扑灭烧起来的大火,结果火非但没灭,反倒越烧越旺,还释放出有毒的乙炔和一氧化碳气体,很快便有叛军中毒昏厥。
申时左右,大火终将城门烧穿,守在城下的两千叛军发现情况不对,阵形开始浮动,因为扩散的乙炔和一氧化碳气体,相继有中毒生亡,坚守城下叛军终于坚持不出住,阵形开始挪动地方。
百里燕看在眼里,却没有出击的打算。毕竟阵形未乱,此时杀过去伤亡依然太大,而且有毒气体的扩散面积会很大,这些叛军即便不被城外援军击溃,死也会死在无形毒气当中。
果不其然,又过去半刻,城门已经烧穿一个高度半丈,宽三尺的不规则大洞,更多坚守在城门下的叛军被一氧化碳和乙炔气体毒倒,叛军的心理防线,终于在濒临极限的那一刻,彻彻底底的崩溃。
百里燕见此情况果断令道:
“彦平、江湛!”
“末将在!”二人异口同声。
“传令各营,强弓射程之外,以偃月阵包围叛军。”
“诺!”
四千多人先是拉起一字长蛇,调整后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扇面步步压向城门。
“传令各营,给本将喊,叫他们易帜投降开城门!”百里燕道
“诺!”
叛军阵脚已乱,此时的心理防线濒临崩溃,硬杀,自然也能杀溃他们,百里燕却不想再做无谓的牺牲,杀了一天一夜,无论叛军也好,咸军也罢,伤亡同样惨重。
继续厮杀下去,谁都不是最后的赢家,对咸国而言,真正得利的是黑巾军。经陔陵一役,此前邵平所积累的一切战果,都将化为泡影,甚至比黑巾军在邵平的损失更加惨重。
“投降不杀,投降不杀……”
众将士齐呼,叛军面色如土方寸大乱。
“将军,现在怎办!”一个叛军百夫长仓惶说道。
“降了吧将军,他们的援军就快杀进来了。”
“都是自己兄弟呀。”
“是啊,降了吧,好歹都是自己兄弟,跟着造反也不是咱们的错。”
叛将见看大势已去,率先将兵器扔在了地上扯掉了臂上的白巾,垂头丧气着沉声道:
“弟兄们,降了吧!”
话音落下,金铁落地之声此起彼伏,最后的勇气和意志,在强大的压力面前彻底奔溃。
见此状,百里燕果断令道:
“江湛,速率人马控制城下叛军,彦将军率本部上城逼叛军就范,不降者杀无赦!”
“诺!”
二人异口同声,旋即率领麾下人马扑向西门。
此时城外咸军已在护城河中填出数条过河通道,人马聚在护城河以西两百步的地方,只等城门烧的差不多,立即派出敢死之士,抬着立柱将大门给撞开。
穿越者给穿越世界带来的,不仅仅是穿越者本身背后的体系,无论是主观改变世界,还是客观改变世界,都不可否认两个关键因素。
其一,穿越者带来的改变,无论是知识、技术、设备甚至现成科学技术,都有扩散的可能。当然,并非所有东西都会扩散,而是那些无技术,但威力巨大,利益巨大的技术和产品。
如穿越者如果携带了电脑,即便扩散被他人拿到,也无法被利用,因为古人不存在与电脑有关的认知、理念、教育和知识体系,因此拿到了也没用。
但如果是本身就没有什么技术,但威力巨大,或者经济利益巨大的技术,那就会造成技术扩散,改变整个历史进程形态。
例如玻璃,本身是由硅化物与碱经过高温熔化煅烧形成,其成分是二氧化硅,既天然水晶的成分,就玻璃的生产工艺而言,根本没有任何障碍,最早在古罗马中期,就已经出现玻璃技术,当然中国也出现了琉璃玻璃。
众所周知,在人造玻璃出现之前,天然水晶的价值很高,但如果穿越者用以牟利,给自己带来财富的同时,该技术也可能扩散,当然,作者往往会给主人公开金手指,然后怎么滴怎么滴也不会泄露天机,然后就给糊弄过去。
当然,不可否认这是可能的,但是一项简单工艺技术可以遏制其扩散,但当穿越者祭出大量无序复杂设备,而原理简单的超前技术,继续如此开金手指捂着不扩散,既太美好,往往也乏味。
其二,科学偶然性。
现代社会许多看似高大上的东西,其原理其实很简单,同时许多现代看似高大上的“科学”往往诞生于偶然间。
以硝化棉为例,硝化棉由化学家T·J·佩卢兹于1838年发明,其配方其实很简单,就是硝酸和棉花,而硝酸却在公元八世纪,由阿拉伯炼金术士贾比尔·伊本·哈扬发现。
也就是说,硝酸的出现,到硝化棉的出现,中间差了一千多年,而最先出现的火药,却是中国人的硫磺、硝、木炭三元火药,按说硝化棉是二元火药,应该更早出现,而且其配方化学反应也更简单,为什么会先出现黑火药,再出现硝化棉。
其实归根到底,是科学体系化之前,非机械性、理论性的发明,许多时候都是偶然概率,和运气。
以硝化棉发明为例,是佩卢兹在实验过程中,打翻了硝酸后,用棉麻的抹布去擦桌面,而后拿着抹布去壁炉前烘烤,试图烘干抹布,然后好继续使用。结果发现了意想不到的现象,沾染了硝酸的抹布发生了爆炸,并且没有灰烬,佩卢兹意识到,他发现了新式的无烟无炸火药。
这个发现过程可以凝练出几个关键信息。
首先,用抹布去擦打翻硝酸,这个是个偶然过程,其实许多试验过程中,都可能出现这个情况。
但是,第二个关键因素也很重要,就是得在冬天,使用壁炉取暖。
第三,沾染硝酸的抹布在现代的化学操作流程规范来看,具有危险性,不应当继续使用,应该被处理掉,而在十九世纪没这么多规矩,所以佩卢兹随手拿去烘干。
最后,如果佩卢兹只是把硝化棉的爆炸当做一次事故,而没有发现其中的价值,这项发现也许就得过且过,继续延后才会被其他人发现,或者某一天佩卢兹意识到。
所以,只有以上四个偶然事件同时出现,才会发现硝化棉。
而现代的许多科学门类,尤其是医药、化工、生物遗传等等需要大量重复、反复、枯燥实验的科学,其本质是通过理论框定一个大范围,然后在大范围之内,进行无限穷举,去碰那个概率,碰上了,就是发明,没碰上,就是研究失败。所以相当一些科学发明,具有偶然性和概率性。
然后回头再看历史上许多的发明,究其原理,其实很简单,没有太多的复杂技术和高精尖设备,但问题就在于偶然性,能否发现这个偶然性。
同时,既然是穿越,尤其是穿越到另一个与地球完全不同的空间,但是文明相类似的时空下时,历史发展的技术路径,是否一定要按照地球的技术历史走向发展,也许并不一定需要,也不一定要按历史的剧本去走,因为许多技术都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