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公孙岳极可能从哗变的禁军当中,抽调五六千人马,在宫外设伏,公使府剩下的两千多人要是贸然出动,那就是真栽进去了。
见到姬通之际,姬通正与一灰衣直裾男子说话,百里燕顿觉眼熟,仔细一想,他不是广叔子身边的几个人吗。
“侯爷,魏某没有记错的话,这位应是广叔子的贴身是从。”
“哦,魏将军来的正好,这位是广叔子老先生所遣信使,欲联络我军攻打西门。”
“攻打西门?为何是攻打西门。”
百里燕转念想到,定是江湛的人马与广叔子合兵一处,但转念又一想,公孙岳将围困公使府的人马撤往东门,却没有撤往西门,显然是为了调东门的兵,让围困公使府的人马修整歇息。因为东门的守军昨夜至今并未投入作战,体力基本完好。
因此逻辑上而言,此事攻打东门才是上上之策。广叔子此时提议合兵攻打西门,以公使府东、西、北两面被大火围住的情势来看,只有绕道南面前往城西这一条路。
这样一来,公孙岳就可能在半路上打自己的埋伏呀,难道说公孙岳已经料到公叔阔要攻打西门,而故意调虎离山。
届时半路上劫杀了公使府的兵马,而后再冒充公使府的兵马,前去西门诈广叔子的人马,从背后捅一刀,广叔子和江湛的人马也要全部一网打尽。这恐怕才是公孙岳所谋划,但是其中必须有个必然因素,必须是不得不去的前提条件,否则公孙岳的这个计划显然不太可能成功。
想到这里,百里燕问道来人:
“敢问阁下,可知广叔子老先生为何要攻打西门?”
“回魏将军,咸军正在城外攻打西门,我军若是能从城内夹击,西门必破。”
“嘶……”百里燕恍然想到,公孙岳此计确实够高明。
相比此时去救王宫,显然直接打开西门所需的时间代价最小,而咸王尚能支撑一时半刻,只要能打开西门引入援军,王宫之围荡然无存,于是合兵攻打西门是一个必然选项。
但问题是公使府兵马要想去城西,必须走南街,公孙岳可以在那里预先设伏。
如果不去城西攻打西门,而是选择增援王宫,公使府这一路人马必然遭到阻击和埋伏,哪怕最终能冲破重围,代价也相当之高。而广叔子那一路人马装备比禁军差了去,投入王宫外围作战也是于事无补,与杯水车薪无异,此乃第二点。
第三,倘若百里燕选择按兵不动,其结果就变成公孙岳可以腾出手来,先去收拾掉主动跳出来的广叔子,而后继续围攻咸王,最后的结果仍旧是公孙岳通吃。
此乃公孙岳抛给百里燕的选择题,一计三策,上中下三策,按常理应该选择用兵效率最高的上策,破西门,破开西门引入援军,无疑伤亡最小,时间最快。但明摆着,这条捷径不是那么好走的一条道,但又不得不走,如果不走,很可能陷入极大被动当中。
仔细拿捏着分寸,百里燕恍然发现来人只说了攻打西门,其他三门的情况一概没说。
“阁下,援军是在攻打西门,还是同时攻打四门?”
“据消息,只攻打西门。”
“嘶……只攻打西门!”
这时姬通说道:
“魏将军有何不妥?”
“这其中怕是有诈呀。”
“广叔子设计,魏将军还有何担心的。”姬通理所当然道。
“侯爷,你可想过援军缘何只攻西门,而公孙岳为何不可在我军前往西门途中设伏。而且,公使府兵马能战者仅剩两千多人,倘若倾巢而出,公使府必然空虚。若留守一些人马,那前去西门的兵马兵力不济,万一公孙岳途中设伏,岂不将公使府兵马各个击破。”
广叔子是不清楚公使府情况的,极可能是乐观估计了公使府的兵力。而咸军若是只攻打西门,这里面就有些蹊跷了。
攻城都是四面围城四面攻城,其中一面为主攻,其余三面佯攻或者辅攻,不太可能出现只攻打一面城墙的情况,除非是鼎炀侯这种罕见特例。
叶信兵马只有两万人,以两万骑兵人攻西门,未免有些托大,甚至连攻城器械都需要准备几天时间,哪里可能今天就攻城,赵逊的三十多万大军,更不可能有富裕人手用于增援陔陵。
即便是梁军前来助战围城,能提供云梯、冲车等简易攻城具,单单只攻打西门,未免有些说不过去。而且陔陵城有护城河,光过个护城河要死多少人,更别说是攻城。
思来想去犹豫不决,来人却一再催促着姬通尽速出兵攻打西门。
“魏将军,此事你看是否依广叔子老先生计策行事?”姬通催问道。
“若是魏某,断不会如此行事,公孙岳此计高明,便高明在我军不得去,若是不去攻打西门,就只能飞蛾扑火增援王宫,无论何种决断,胜算其实都不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百里燕此时心中便是此种滋味。明知道前面是一个挖好的坑,却不得不去钻,不钻还不行。但公使府留守多少兵马才合适呢?
先后抓获的俘虏、降卒、伤卒小两千人,除了选择易帜的,其他的现在都被拘押在后园,虽然手脚都捆上,但至少还得留下三百人看管吧。
除此之外,偌大的府宅和女眷,也得留守护兵拱卫,留多了攻打西门的兵力不足,留少了保卫公使府兵力也不够,反还得被公孙岳抄底,思来想去进退两难。
“侯爷,此事可否容魏某考虑片刻?”
“魏将军素来雷厉风行行事果决,为何此时却反倒犹豫起来。”
“万一公孙岳半道设伏,我军前出人马定是有去无回,此事不得不慎。”
此时来人说道:
“在下来时叛军已经退去,街上仅有零星民军还在为非作歹,已无叛军主力,魏将军会否是多虑了。”
“多虑也好,谨慎也罢,此时已到关键时刻,容不得我等半点闪失,稍有不慎,此前所做之努力将前功尽弃。”
没有细说原因,百里燕转身去中庭去找高勋,叶信所部的情况他最了解,叶信要是攻城,他多少能知道些内情。